我在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个别交谈,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导致我们学校的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充分认识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没有动力;另一方面是想学的学生又苦于基础差,跟不上高中物理学习的步伐,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说的具体一些,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当年的中考成绩大远低于当年我高中录取成绩,各个学科的学习基础都非常差。语言基础差,不能正确理解概念述语的物理意义;数学基础差,基本代数式的推导不会作,有的甚至连简单的算术运算都难以保证。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不具备继续进行高中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合作互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借鉴、优化和改进,使我们的学生能从思想根源上走进物理课堂,从害怕学变为愿听、愿学,再逐步变为“学的动”、“能学好”。我們的具体作法是:
一、坚持课文、例题、习题、实验四位一体把握教材
例题是课本内容的应用范例,习题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常常是课本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只有把课文、例题、习题、实验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并提高基本技能。
二、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图表
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阅读时,要重视对插图的理解,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所表示的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它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学生在阅读时学会了看插图,对他们掌握物理知识利用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图示、数表。有的一条曲线总结了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规律。如力学中的s—t,v—t图线,就表征了物体做机械运动的状态和运动规律。又如平均结合能曲线,反映了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原子核的稳定程度)与原子核质量的关系。课本中还有一些可贵的照片,如自由落体的闪光照片,体现了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可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从中总结规律。
三、读书时搞好标、增、批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还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批注。标:指明教材要点、难点、重要应用、主干、精读,一股用符号即可。增:对书上难以理解或书上知识前后跳跃、坡度较大或必须前后联系的地方予以极其简扼的文字、公式补充说明。批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后借”才能说明问题或必须参考另一本书的某章节才可以说清的则可批注在旁边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种方法一股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或以后的读书活动中。虽然多花点时间,但却是对书本作了一次加工,初步理解和识记,因而它是整个读书活动的一部分,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的重点步骤。
四、整理知识条块及联系
1.归纳积累法
具体方法是:每学完一节,要将本节的概念、公式、重要内容摘记在笔记本上。学完一章时,再根据教材及自己所做的笔记,将本章内容归纳总结,而且要求
找出本章知识和前面知识的联系,以将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我总结大致分为如下儿种类型:①章节重点摘录型(适用于基础一股及基础较差的同学)。②知识纵横联系分类型(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同学)。③图表法知识分类综合型(适用于基础较好,又有开拓型思维的同学)。
2.“点——线——面”法
教材内容有知识的层次和层次问的逻辑联系。每节内容,要弄清里面的知识点,有了这些知识“点”,读书识记、理解就有方向可循,储存于人脑就会方便得多;每个单元,要弄清教材对研究对象的纵向深入和连贯,即由现象到概念建立,遵循的规律和具体应用,即“线”。每章每个单元由若干知识点纵向发展构成,把它们整理山简明线索,既能做到以简驭繁,又能做到顺序井然,眉目清楚,便于理解掌握;就教材的一章、一本书甚至是儿本书而言,要弄清同类的不同物理问题的横向联系,形成“面”的认识。同类问题中,既有各个物理问题的纵向研究更有横向的相互联系、相似的研究方法和相似的性质。如物理场中的引力场、电场和磁场问题,运动的各种形态等;就整个物理知识来说,要弄清由知识“点”、“线”、“面”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构成的知识立“体”。这些特点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体现或得到具体落实。因此,平时在分章节读书时一定要有分有合,既要理解某个章节内容,又不囿于此狭小范围,而要能观全局,避免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见。在己掌握相当知识的基础上对一本书甚至儿本书的物理知识达到系统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上下贯通,左右逢源,既理解得深,记忆得牢,又能灵活自如地应用。这样,在解答综合性高、灵活性强的题目就不会感到心中无底、束手无策了。
五、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无数事实证明,经过学生自己总结山来的结论,理解得深,记得牢,能活刚。为了使学生能在阅读课文后,迅速把握课文要求,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苦海中解放山来,除了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不仅要“咬文嚼字”(如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就要细心推敲其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综合概括课文的方法,以提高其阅读能力。
抽象、概括的基础是分析综合。而分析综合的基础是观察与思维。要教会学生抽象概括,首先应从教会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图表)开始。
六、寻找重点方法
课文的各段,都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而其中必有一段跟其余各段都有逻辑关系。一般说来,这一段就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可按下面的办法,找出这种关键段落的:看完一节课文后,把课文各大段的主要意义列出米;认真考虑各大段在一节课文的地位的作用,然后找出与各段都有逻辑关系的关键段落。此外,还应自觉注意以下几点:
1.广泛阅读科普书籍,为深入学习物理提供宽厚的知识背景
杨振宁博士认为应当学会渗透性学习法。所谓渗透性的方法,“就是学习时,在你不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无序状况下,你就学会了很多东西。”他说:“因为好多东西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这种方法很重要。我在读书、教学四十年中深有感触。”在无意识中积累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
2.分清主次,突出要点,抓住关键
爱因斯坦说:“读书不是贮书,要善于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到可以把白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忘掉,就是抛掉使白己头脑负担过重的一切。”集中精力于有效的知识,抓住中心问题年和思路,轻松愉快地学习;
3.创造性地读书
训练发散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促进知识迁移,把书由厚变薄,由薄变厚,使知识由“点”→“线”→“面”→“体”转化,立体掌握。
4.学思结合,手脑并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训练眼尖、耳灵,鼻利、手勤、头脑活,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
5.在练习中扩大效果
在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时,深化练习以扎基(扎实基础),拓展思维赋能(赋予能力)。
6.培养读书习惯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紧紧围绕书本来进行的。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物理概念规律逐步形成、理解、记忆和掌握的过程,也是智力逐步开发的过程。学生读书时必须重视培养读书习惯。
作者简介:
彭正义,男,贵州省遵义县第七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曾辅导多名学生在中学物理竞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