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在现代陶艺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培养陶艺专业学生的造型意识已成为陶艺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
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打牢学生的基础,为造型意识的开发和培养奠基
由于学生在感知和体验陶艺造型的范围较广,可以从视觉、触觉,也能从心理和心理上感知,而正是在这种理性而又感性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对陶艺的审美倾向较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就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对陶艺造型手法的流变过程、工艺要点和特征等进行系统的探讨,着力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匹配,形式必须经过内容而决定,内容必须通过形式来承载。同时也不得过早的引导其创新甚至超越,而应引导其摆脱题材给学习带来的干扰,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所在,从而挥洒自如的应用各种陶瓷材料,通过对陶艺造型形成的若干训练,例如搓泥、捏泥、揉泥和粘泥等反复训练,对陶土的柔韧性和干湿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意识到其在造型上的控制和影响的作用,并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经验和知识。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拉坯以及盘泥甚至雕刻,陶瓷烧制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掌握。如此一来,学生的造型思维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尽可能的增强其趣味性和技术性,以吸引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使其能在创作过程中感受陶艺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对造型观和审美观进行不断的深化,加大优秀作品的欣赏频次,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共鸣,从而熟练的掌握造型语言的各种构成元素。
二、加强民间陶艺造型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在造型上表达个性和观念
学生造型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但必须为之而努力。因而在打牢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学会利用民间的艺术辅助陶艺教学,以更好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通过民间陶艺资源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文化而言,其中包含的大量陶土民间工艺,为陶艺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通过陶艺作品感受到民族的特色与陶艺作品自身的特点。例如河南浚县的泥咕咕,其中很多鸟儿主要是因为古人对鸟的喜好和崇拜,由于其造型不拘形式,在拓展学生造型思路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同时还引导学生从其他民间美术的造型中不断的汲取营养。因此,现代化的陶艺技术必须借助传统陶艺技术的辅助,并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创作和学习,掌握陶土的特点,彻底的解放传统的制陶造型观念,采取多元化的手法对泥土进行塑造,从而确保在不同的情况下形成的纹饰、肌理和釉色均不同,从而更好地在造型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一定的造型意识。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造型意识
陶艺不仅是艺术化的器皿,也是艺术家对陶艺的结晶。目前,我国陶艺的发展正处在多元而又并存的新时期,在注重创新的同时还强调观念,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陶艺教学,陶艺教学应从传统的坚守壁垒转移到学术开拓上来,而这就必须在学生造型意識的开发和培养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其创作富有个性和独具风格的陶艺作品,而这也离不开学生造型意识的开发和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思路中解脱出来,呈现出思维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讲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尤其是应引导其不在写实风格的束缚下,广泛的吸收不同艺术流派的精髓所在,并在分析和对比以及整合的过程中对信息和形象进行转化,从而对造型本质的所在进行抽取、集中和强化。例如利用解构法、变体法以及移植法等不断的变换和构建空间的形态,并在多元化的手法下再造和重构造型,从立体环境和原形态空间中将具有较强新意的造型抽离出来。但是,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造型失败的情况,而如果将其丢弃则十分可惜,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对失败的造型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通过转换角度达到起死回生的目的,通过改进败笔而化腐朽为神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周边的事物,在掌握理论和技巧的前提下对造型有更为本质的认知,对生活和生命有更为深入的思考,能够将其转化为造型语言并凝固在陶艺之中,融入个人的感情和对陶艺的理解。不仅能够有效避免造型的雷同与模仿,还能调动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打破常规造型思维的束缚,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真正实现思维与技巧的创新,寻找通过造型传达创意的方法,再现造型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陶艺教师,必须在陶艺教学中充分意识到培养和开发学生造型意识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打牢学生的基础,为造型意识的开发和培养奠基,加强民间陶艺造型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在造型上表达个性和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造型意识,全面提高陶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升航.论现代陶艺教学中造型意识的开发与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114-115.
[2]陈靖.浅析现代陶艺教学中主体创新意识的自我实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1:93-94.
[3]许晓凡,李云鹏,黄古月.浅析现代陶艺教学中主体创新意识培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