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2015-01-13 16:13李强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语文

李强

摘要: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仍在左右着语文教学,深入语文教学改革的惟一出路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语文学科而言,素质教育主要应侧重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让这四种能力化为学生的个体语言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79-01近几年来许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语文教师的工作很辛苦,语文教学改革的声势很大,语文特级教师在全国有影响的也很多,但语文教学质量不高。问题的症结终究在哪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禁陷入深思,或许大家有同感,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仍在左右着语文教学,大部分语文教师就是本着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原则来教学。因此,深入语文教学改革的惟一出路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范围很广,就语文学科而言,素质教育主要应侧重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让这四种能力化为学生的个体语言素质。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如何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训练,是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此本人就语文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1.适应新课改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强化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的习惯。"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对立。"主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不能越雷池半步,而是起着提升教学品质、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从而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中学生正处在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需要以教师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多听着这些富有创意的回答,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先去多看、多读,惟有如此,他们的思维才能从桎梏中突围出来,营造出真正属于每个同学自己的思维空间。

2.指导预习认清预习的作用

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预习作业,但下节课上课前不去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或简单潦草的去检查一下;有的教师干脆不留预习作业。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把"预习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的认识"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

2.1预习可培养学生的“悟性”。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学会自己思考、比较、归纳、揣摩、体会,形成一个积极的心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习对客体的信息,通过"悟"获得不同的层次的认识,不同层次的领悟,也衍生出不同层次的疑难。如果教师能不失良机的为学生指点迷津,学生在预习中的"悟",就会逐渐迈向豁然开朗的天地。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行为培养出的"悟性"岂不会更上一层楼吗?

2.2预习可以是学生获得自我激励。学生通过预习形成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的悟性,就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个积极创造自我的良好心态,同时学生在预习中不断获得的成果,可是他们自我能力的期望效应的以满足。由此心理价值观的积极因素,更会得到发掘,预习行为完善自我的激情再度萌生。于是一次次预习产生的自我激励,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高涨情趣。

3.践行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发现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会教善教,其实就是善于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维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具有探究性、发现性和敏感设疑、探究原因、寻求规律的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科学化,思路畅通活跃,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有形象思维如: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语言运用等;有逻辑思维如:层次结构、中心思想表现等。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中对课文作有关的思考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否定,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会思维会学习的表现。例如,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了鲁迅的几篇杂文后,对鲁迅这一立场坚定、嫉恶如仇的革命家、文学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有学生提出,鲁迅措辞严厉是不是近乎刻薄呀?有的学生提出《雷雨》除了人物之间矛盾冲突,还应该有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雷雨》和《窦娥冤》的故事悲剧究竟个人因素大还是社会因素大?显然,学生的疑问,牵涉到作者的思想、历史事件的是与非、政治与文学、艺术与生活等问题,也关系到欣赏品味的差异、时代隔阂等问题。学生能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虽有时难免肤浅或怪异,却是善于思考的良好表现,更是科学思维的结果。

4.多媒体也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手段

科技进步和参与推动了教学改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的确对课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为轻松的音乐、优美的画面、绚丽的色彩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大容量、高效率也成为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的原因。"鼠标一点手到擒来",老师爱用,学生爱看,但是多媒体在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同时,却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文学作品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语言,体会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并非音乐与画面可以取代的,况且很多语文教师一字不写,幻灯片一张张稍纵即逝,留给学生的记忆也短暂而浅显。学生没有时间也不被允许进行独立思考,更何谈"体味"与"感悟"?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达到目标,尤其是在实施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失误,这都是我们必须正视并争取早日解决的。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们必须学会反思,懂得冷静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车轮继续前进吧。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