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
摘 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气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应该将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教学位置上,有效地组织、引导课堂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维修电工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性突出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该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而其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能够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将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教材的使用
经了解,现阶段使用的维修电工教材为学校的自编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及其知识基础,系统有序并详细介绍了该门课程中的知识点。但是自主学习绝不是由学生自主去挑选所学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制订授课计划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具体来说就是“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
二、教学纪律的维持
教学纪律不仅仅指课堂的教学纪律,学生的迟到早退都应划分到教学纪律中去。而针对新生而言,若一开始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纪律,将大大减少后续教学中出现教学纪律难以维持的现象,所以新生开学后前几周的教学纪律尤为重要。针对学生迟到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可针对迟到学生进行一些“惩罚”措施,如可穿插合适的情境模拟教育学生。笔者一般在学生迟到后会示意学生先站一会,当讲解完知识点后进行一个简单的情境模拟:触电后的急救。此情境中需要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来对触电患者进行急救,一般会让迟到的学生当被急救的人员,他们会感到不太舒服。经过几次的模拟后,迟到的学生大大减少,在一周后就基本杜绝了迟到现象的发生。
三、课堂内容的教学手段
对于维修电工这门课程来说,其中的部分理论知识枯燥乏味,需要理解甚至记忆的知识点(尤其是难点)较多,故学生接受时比较困难,所以会出现理论知识学习中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教师若能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课外的拓展知识,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另外,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清晰地展现一些理论中不易讲解的难点,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在实训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电源供给多为强电(220V单相交流电或者380V三相交流电),一定要反复强调用电规范,防止触电现象的发生。但是部分学生因害怕触电或有触电经历而出现不敢接触实训设备甚至不敢靠近实训设备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可采取亲自操作的方式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正确的操作下自身是安全的。经过几次亲自试验,学生对电的恐惧可明显减弱直至消除。实训设备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一个实训室可以完成多个实训项目,在平时完成实训任务的闲暇时间,可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一些知识拓展:联系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相关电路。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并经过教师的指导后进行实际电路连接来验证电路能否实现控制要求,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成绩的评定
要想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兴趣来学习,教学成绩的评定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调查来看,90%的学生很在乎自己的成绩,其中部分学生对成绩评定方法存在疑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目前,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的常用方法是:60%的平时成绩+40%的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日常教学中理论环节与实际操作环节的具体表现,并根据学生日常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给予一定的成绩加分。
五、作业布置
适当的课后作业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根据课程任务布置复习或者预习作业。例如:让学生准备下节课要讲的内容,采取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登台讲课,教师听课,纠正错误,并在课后给予总结及补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后准备阶段则需要大量查找资料并进行资料整合,使其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讲课中发现的问题经过教师的及时解决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而角色的互换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能站在不同的角色看待问题,并经过协调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听课这种单调的过程,而应该是师生配合、气氛活跃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也不应该发生教师和学生矛盾重重的情况,应该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一种良好氛围。作为教学的主体,不同阶段的学生适应不同的组织形式,如何在不同阶段的学生中采取合适的组织形式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互相交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