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而妙妙在无理

2015-01-12 02:34:38许林军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许林军

【摘要】“无理而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如能适时用“无理而妙”这一表现手法帮助我们解读中学阶段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此,结构明了,理论深了,境界也大了。

【关键词】古典诗词;无理而妙;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贾至《春思》中写道:“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人们在心绪杂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春风吹开了花蕾,可为何吹不去我心中的愁情,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春日温暖了草木,可为何让我心中的恨随着芳草一同生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实际上这首诗很典型地体现了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诗有无理而妙者。”

无理,就是从逻辑思维上讲似乎不通;而妙,就是从情感上说它是对的、合理的。“无理而妙”中的“无理”其实就是用常规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无理”是对“有理”的否定,是一种对逻辑的合理背叛。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其他窗口溜走。其实“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早在汉乐府《上邪》就有体现,它拟女子口吻, 描写忠贞不渝、誓死不二的爱情。诗云:“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主人公设想了三种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正是这无理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深情奇想,确实美妙。而在当下的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也有大量经典篇章体现了这一表现手法。先来读读下面几首诗: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

翁》)从常理常情上讲,“衣正单”应该“愿天暖”可卖炭翁却把解决生计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卖炭得钱”上,只有天越寒,他的炭才能卖出越好的价钱,所以,尽管冻得不行,仍一心期盼朔风凛 冽,大雪纷飞。可是诗人一反常理,将两种矛盾的事实摆在一起,这就触及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较好地表现了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特殊心态,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痛苦遭遇,正是这种看似无理的现象深入地揭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无端”就是“无缘无故”。大意是:“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配五十根弦呢?”这不是很无理吗?锦瑟本来就那么多弦,这是常态,毫无过错,碍你何事,遭你来抱怨、惹你来责骂?这种一起笔便风起云涌“劈头盖脸”以怨恨、责备的语气切入,其实是要一开始就以强烈的情绪性来吸引读者。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这种痴语怨语恰恰是诗歌的神韵,妙处所在;“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以科学的观点看,这明显是说不通的,但它却非常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以及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中学语文课本中,体现了这一表现手法的词作也俯拾即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亡国之君李煜羁留汴梁,难免产生故国之思,凭栏远眺“无限江山”自在情理之中,然而他竟道出“独自莫凭栏”之语,凭栏南望,“无限江山”不仅是“见时难”,更是不可能见的,凭栏只会勾起他内心的无限痛楚。“莫凭栏”这一无奈下的“无理”之语,恰恰道出词人思国之切,亡国之痛。又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一起笔就“恨”不得人人喜欢的“春花秋月”的美景瞬间结束,这是违背常理的,但这看似“无理”的诗篇却恰恰道出了它的妙处;韦庄《菩萨蛮》还乡按常理作客异乡的人总以能回乡为喜,以不得还乡而愁绪满怀,他却偏偏反过来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岳飞的名作《满江红》开头一句“怒发冲冠”,细究起来就难以理解,头发再硬也绝对顶不起帽子,可是要形容爱国志士对侵略者的仇恨,这又是最贴切不过的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旧时相识”?非也!是否真有相识之物?“旧时相识”实为假托之词,可谓无理而妙。称相识,只因年年雁来,且词人常邀雁入词,故视为老友,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最要命的是,由此雁而想起真正“旧时相识”的丈夫。自我麻醉了半天,却换来最清醒的相思之苦;正伤心,换来更伤心。

诗词创作中的“无理愈佳”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合情不合理”,即不合常理而合人情。因此,“情”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沈雄在《柳塘词话》中说:“所谓无理而妙者,非深情不辨。”“无理”能够使情、理表达上多一曲折,诗因此产生一种“奇趣”之美,令人再三玩味而余味无穷,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那么又该如何实现“无理而妙”,其最显著最常用的手段包括修辞格的运用。正是修辞格的运用,才使得语言的超常搭配成为可能,从而满足人们表达上的需要,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语言“无理而妙”较突出的修辞格主要有夸张、拈连、比喻等。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几多愁”是设问句式,是自问,也是在探询;探寻不得,将这沉重的愁思比喻成一江春水,乍暖还寒,冷热交织,无形的愁思幻化成真实可感、绵延不绝的“一江春水”,化虚为实,超乎了人们的生活体验,但是又能够为人的主观判断所接受,无理而妙,妙不可言。

“无理而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如能适时用“无理而妙”这一表现手法帮助我们解读中学阶段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此,结构明了,理论深了,境界也大了。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4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40
“唱”出来的作文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18:31
巧用写作手法表现人物心理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