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珍
【摘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初中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只关注语文课堂,还应当在生活中去感悟语文。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有专题研究活动,然而很多初中老师对专题研究活动不重视,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说法。专题研究活动的设置有很多用处,其一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其二是教会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当中去。因此,为了改变语文老师和学生对专题研究活动的错误看法,加强初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本文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一、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阶段的基础,也是探究的前提。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教材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通常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还包括其他的诸如自然科学、生活经验等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牢固的语文知识,还要综合涉猎其他的学科知识。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学习完《狼》这一节课,学生了解到了狼的生活习惯以及狼所具有的智慧,自然就会想要问到:狼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动物?狼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处于什么地位?在古今中外的书本中关于狼的描述都是怎样的?人们对狼的评价又是什么?提出了这些问题,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的形式划分各种研究讨论小组。比如说生物组,专门负责了解狼的生活习性以及狼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又如文化组,可以负责搜集有关狼的诗文篇章等资料。
(二)结合实际生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生活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识,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话题。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话题和领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有的学生对音乐感兴趣,那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去有意识地关注各种高雅的音乐和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所具有的特点;而有的学生对文学知识比较感兴趣,那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去搜集古今中外的作家以及优秀的作品,体会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征。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这只是研究性学习的初步阶段,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要求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还要求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以及总结,长期坚持下去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的习惯。
二、共同探讨,确定出研究主题
所谓确定研究主题,指的就是在已经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出需要研究的主题。选题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选题选好了,才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讨论意义。选题这个环节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团结协作,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出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问题。假设《狼》这篇文章确定的选题是:为什么狼的智慧仅次于人?这样的研究专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显得过于复杂,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如果确定的选题是了解描写狼的诗文篇章等作为研究主题,这就容易让学生探讨,学生的参与度高,研究就容易成功。因此,确定选题很重要,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三、制定研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确定研究专题后,要求学生从研究性学习的观点出发,写出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见能力和筹划能力。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学生往往容易犯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的毛病,不能充分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得计划实施不能真正起到对研究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作用,甚至使研究性学习中断,影响学习效率。例如,有的学生确立鲁迅的散文风格研究的课题后,便急切地对课题研究进行规划,以为只需对鲁迅的几篇文章进行阅读讨论列入研究计划就行了,对鲁迅生平遭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风形成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探究却没有考虑到,把问题简单化,考虑问题欠周密。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应根据课题情况,对研究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必须涉及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四、讨论和分析问题
专题确定后,为了使研究取得成果,就要进行讨论分析,这是研究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要广泛搜集占有资料,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活动去搜集与课题的有关信息;二要依靠集体的智慧进行研讨,要加强与同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分享成果。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激励寻求课题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看法,敢于大胆提问、质疑,听他人发言时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紧紧围绕讨论的焦点,不跑题,不抬杠。
五、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形成一定要遵守科学严谨的态度,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确定和审视研究成果。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这个阶段出现牵强附会、妄下结论的毛病,结果导致荒谬的结果,因此这种毛病一定要杜绝,要科学理性地去看待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颖.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白文涛,贺建伟.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途径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1(11).
[3]薛宜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语文学刊,2007(24).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