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2015-01-12 15:09张建贺勋
大学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大学生

张建 贺勋

[摘 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在教育革新中产生的具有思想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新式教育模式。不管是从当前的教育形势,还是从大学生素拓训练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特点来看,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都有其必要意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给予教育以人文关怀,有效地弥补了现行教育体制、机制在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上的欠缺。尽管作为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仍旧存在部分局限性,但其对受训者本人,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环境 综合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73-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用人单位不再只注重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成绩,而更加关注其综合素质,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片面强调培养受教育者的智力因素,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养成。企业招聘中的新关注点,传统教育难以望其项背。大学生求职处境尴尬,曾经的“天之骄子”成为职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针对这一现象,找到一条解决道路成为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大学生本身密切关注的问题,这关乎学生职业事业发展、高校教学质量评定和祖国经济社会建设。基于这一系列教育问题,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

(二)研究意义

当前,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新世纪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中就已明确要求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大学生智力因素之外的人格素质培养的补充。

素质拓展训练自国外引进之后,最先在企业生根发芽,继而延伸到高校。这种由企业推广到高校的发展模式从其产生伊始就注定了其存在的必要价值。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帮助其在岗位上有所建树等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客观必然性

(一)生源水平下降

大学生在经历了中学阶段的通识教育后,其储备的大量理论知识却不能在大学阶段形成认识与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即成人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只会纸上谈兵。在工作中空谈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追本溯源,这是应试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在如今的中学教育体制和大学入学机制下,存在着偏重追求智力素质的倾向。在“流水线”式的基础教育中,快节奏、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工厂”生产出一个个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二)基础设施短缺

1999年开始推行的扩招政策不仅导致高校生源水平的急剧下滑,并且伴随着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学基础设施的不足,高校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力有所下降。高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均无法满足对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需求,与社会重视复合型人才的现状脱节,使得综合素质成为大学生的短板和大学教育的硬伤。可见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其客观必然性,只有切实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精神品质,才能实现高等院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唤醒高校严谨治学、全面发展的学风。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观必要性

与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模式相比,素质拓展训练注重体验和感悟,杜绝说教和灌输。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独特性、自主性、主观生成性的前提下,拓展训练能有效磨炼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对世界的自主体验,完成了从书本到社会的跨越。受训者在体验中学习、感悟,主动去体会内涵、解决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领悟,达到自我养成的目的。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试验田”。素质拓展训练为素质教育滋生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并且革新了大量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激励法、交往式教学模式,等等。

四、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局限性分析

(一)内部因素

1.教学成果不直观

素质拓展训练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以至于其训练内容和程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冲突。然而,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内化教学成果的特点,不能直观地表现出受训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与传统教育模式发生碰撞与冲突的过程中,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并不具有优势。大多数受教育者更加倾向于用分数衡量教学水平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也就缺少了前进的自我推动力。

2.存在一定危险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以户外为课堂,以运动为依托,以挑战为方式的新式教育,其户外性、竞争性决定其不像课堂教育那样稳定、安全。尽管素质拓展训练的推行者做出过大量保证受训者安全的创新和努力,但仍有很多受训者望而却步。

3.缺乏组织和制度保障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是一项极其系统的工程,需要形成政府教育部委、学校、学院三级领导机构,各方面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然而实际的发展现状是各部门推诿扯皮,不能形成管理、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得不到政府的组织和高校的配合,仅仅依靠极少的现有的素质拓展训练公司和民办教育机构,则无法将素质拓展训练落到实处。

(二)外部因素

1.教育思想落后

“应试教育”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尽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应试教育对国家建设者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当现有教育模式培养的受教育者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时,教育实施者仍然不思变革,固守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模式不被推广,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也就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2.硬件设施短缺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尚有很多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条件。训练场地的征用和建设、指导教师的聘请和培养、日常的管理与维护等诸多现实问题,是目前的教育经费所不能解决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教育投入放缓了脚步,自然而然地不能出现成功的教育教学。

五、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发展前景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规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对未来的教育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素质拓展训练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市场的推动,也要有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高等院校的配合。市场、政府和高校应该形成三方联动,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推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授课过程

素质训练课程要寻求长远发展,就必须与大学生课堂教育形成“捆绑式营销”。素质拓展公司入驻高校校园,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辅助大学课堂教育,是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贯穿到大学教育始末的不二法门。其授课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大学生入学以后,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入学适应性素质拓展训练。相关的训练公司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使适应性素质拓展训练成为与军训同等重要的入学必修课程,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档案,并加入综合考评项目。

第二阶段:进入正常的教学阶段,由各学院组织大学生学习个人素质拓展训练课程。高校提高对素质课程的重视,将其发展为独立的教育体系,与传统的课堂教育齐抓并举。

第三阶段:磨炼团队,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团队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提高也不容小觑。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设计训练项目,提高受训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生成凝聚力、向心力。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时代愿景

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其“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成人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人才。当代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深远意义,不仅是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来说的,其必将融入祖国综合国力的血脉中!

[ 参 考 文 献 ]

[1] 郑素娟,刘思阳.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就业心理机制的探索[J].学术探索,2012(9).

[2] 梁达华,龙继军.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4).

[3] 王伟军.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几点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3).

[4] 李万波.谈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7(3).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