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流涛,翟 彬
基于PRA和LCA方法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环境效应评价
——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
梁流涛1,2,翟 彬1
(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 开封 475004)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农户土地利用中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对环境影响最大;(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研究结论:研究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采用PRA方法获取农户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户土地利用的LCA评价,测度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土地利用;农户行为;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式农户调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农户是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主体和重要决策单位[1],农户土地行为与农业环境质量变化密切相关,农业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2-3],应将农户作为分析和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4]。主要原因是农户数量众多并与水土资源利用变化直接相关,洞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效应,可以为农业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自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从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视角探讨经济活动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5],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6]。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环境效应问题的研究,目前文献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内容上仅仅停留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引起农业环境问题的分类和描述上[7-8];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一般描述和“事前”(Ex ante)估计法[9],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环境影响过程和环境效应定量评价的系统性研究[10]。另外,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造成的农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对于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11]。因此,本文拟针对现有文献存在的缺陷,进行如下扩展:一是将研究区域扩展到传统农区,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研究对象,并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影响类型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二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合理界定农户土地利用系统的边界,采用参与式农户调查(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
2.1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环境效应的定量评价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概念是由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于1990年联合提出的。由于该方法是一种新兴的环境管理工具,一经提出就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农业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外学者尝试将其引入农业领域,定量评价农产品或农业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12-13],结果表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农业领域是适合的。国内学者虽然尝试进行了农业环境生命周期评价[14],但在农户领域的研究很少见。因此,本文尝试在生命周期评价的框架下进行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环境效应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主要是通过生产投入、土地经营规模、种植结构、技术选择等方式造成环境直接作用因子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化肥施用量已经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农户过量施肥普遍存在[15]。河南省传统农区的主要作物类型是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过度施用化肥现象更加明显,并且化肥利用率非常低,这成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重要源泉。另外,也会破坏土壤的物理性状,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质量问题。目前农户施肥行为已经成为农户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最主要方面。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性,本文仅仅分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施肥行为。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主要包括4个相互联系的步骤[14,16]。
(1)目的与范围的界定。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最关键的是合理确定研究目的与界定研究范围,即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系统和界定系统边界,并构建系统模型。考虑化肥的来源,农户土地利用完整的系统边界可以界定为:起始边界为矿石能源开采,终止边界为农产品和污染物的输出。在数据获取方面,本文主要是通过PRA方法调查农户层面的农业生产数据,研究的目的是定量评价农户施肥行为的环境效应,以期为农户土地利用环境效应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化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获取阶段(即矿石开采)虽然此过程也会消耗大量资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但这与本文研究目的的相关性较小,且获取准确数据难度较大,本文没有将矿石能源开采阶段列入生命周期之中,仅考虑农作物生产系统中农资阶段化肥的生产与种植阶段化肥的施用两个环节。
(2)清单分析。利用清单分析的思路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主要任务是对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数据量化,并以输入数据清单和输出数据清单的形式表示出来。具体到农户土地利用的生命周期,系统输入是农户土地利用中所投入的所有原材料、资源和能源等,系统输出表现为农户土地利用过程中所有释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质(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他废弃释放物)。
(3)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将清单分析结果(即系统的输入/输出)与其对应的环境影响通过数量关系模型关联起来,据此揭示不同输入/输出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对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国内外学者尚没有统一的意见,但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综合现有评价方法,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框架对清单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该框架模型主要包括4个技术步骤,即分类、特征化、标准化、加权评估。
(4)结果解释。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解释是在目的与范围界定、清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对评价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来源的一致性进行检查,确保数据资料准确可靠;其次,在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形成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第三,还需要解释结果的局限性,比如一些影响因素如果没有纳入到评价系统,可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应对之做出相应解释。
2.2 数据收集和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获取农户数据。PRA方法主要以样本区域的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为调查对象,通过与农户进行非正式访谈来全面了解农村实际状况[17]。结合河南省传统农区的实际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调查中采取开放式提问方式,根据调查主题和提前拟定的调查提纲进行访谈,并使被调查农户在和谐的气氛中发表对农业生产、农业环境状况和农业环境保护的看法与意愿。
为使数据更加真实和可信,在应用PRA时采取“问卷初步设计—预调查—问卷修改”的步骤,并多次重复此过程,直到问卷的表达方式能够被农户理解接受,预调查结果达到理想效果后才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农户层面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农户家庭状况、农户收入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施肥状况等。
2012年7—10月份在河南省永城市、孟州市、新野县、杞县、武陟县5个县(市)进行了实地调查。样本的选择依据平均分布和代表性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以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判断标准,并综合考虑了地貌类型、区位要素,选择5个样本点,调查样本点选择涵盖了河南省传统农区的不同类型区域,比如,在传统农区豫东平原,选择了两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永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杞县;在豫西南选择了地处南阳盆地的新野县;另外还选择了处在黄河滩区的孟州市和豫北平原的武陟县。然后在抽样框内,每个县(市)随机选择2—3个乡镇,根据抽样结果,在这些乡镇随机选择2—5个村庄进行调研。最后在每个村庄随机选择10—15个农户进行农户调查。
2.3 农户的基本概况
在河南省传统农区共调查了224个农户,除去不具有代表性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213 份,有效问卷的比例为95.1%。永城市、孟州市、新野县、杞县、武陟县有效问卷的数量分别为34份、28份、28份、70份和53份。
在被调查5县(市)的全部农户中,90%以上的农户家庭人口数量在3—5人之间,农户家庭规模分布较为均匀,平均每户为4.34人。从男女比例来看,大部分家庭中女性所占的比重为0.4—0.6之间。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劳动力数量3.21人。农民从事非农兼业现象非常普遍,一般一家之中有1—2人外出打工,平均每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69人,并且从事非农兼业的时间比较长,大都在半年以上,平均每户的非农收入为14616元。劳动力文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二者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0%,而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非常低。
被调查农户平均每户的耕地面积为5.19亩,耕地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10亩以上的农户数为7户,所占的比例为3.29%;5—10亩的户数为100户,所占的比例为46.95%,3—5亩的户数为68户,所占的比例为31.92%,1—3亩为36户,所占的比例为16.90%,1亩以下为2户,所占的比例为0.94%。平均每个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3.46块,平均每块耕地的面积为1.498亩。
被调查农户主要施用尿素和复合肥,这类农户所占的比例超过90%,而其他化肥的使用量少。由于不同农户施用不同类型的化肥,因此需要将化肥的实物量转换成化肥的折纯量。本文按照不同种类化肥中的有效成分(N、P、K)进行折纯。根据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尿素按照氮含量46%表示有效成分;复合肥的有效成分按照有效成分氮、磷、钾计算,由于复合肥生产行业没有固定的行业标准,本文取平均值40%作为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平均每公顷耕地的化肥投入总量为800.55 kg,这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25 kg/hm2的施肥安全上限。另外,调查区域农户施肥量也差异较大,其中农户施肥量杞县最大,平均值为909.10 kg/hm2,武陟县的平均值最小,为664.12 kg/hm2。
另外,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49.79岁,其中60岁以上、50—60岁、40—50岁、40岁以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4%、19.51%、47.15%和24.39%,可见40—55岁年龄段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个年龄段户主在进行农业生产行为的决策时,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经验做出判断,形成相对独立的有限理性的决策,并且92%以上的被调查者为男性,这能够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3.1 对目的与范围进行界定
本文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为研究对象,在河南省传统农区利用PRA方法调查了农户层面的农业生产数据,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农户土地利用系统边界,这里仅考虑农资阶段化肥的生产与种植阶段化肥的施用两个环节。
3.2 清单分析
在化肥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此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CO、NOX等,并引起温室效应,因此本文也将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效应环境影响类型纳入评价系统之中。其他环境影响类型方面,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的氮磷元素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江河,形成富营养化;化肥施用阶段的氮元素也会通过挥发作用进入大气及化肥生产阶段产生SOX气体,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环境酸化。因此,农户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类型主要包括温室效应、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三类(表1)。
农户土地利用周期内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系数根据文献调研得到。在农业生产阶段农户化肥施用主要是通过气体挥发和养分流失对环境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NH3的气体挥发率、养分流失量与氮肥的投入量关系紧密。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8],同时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污染源普查农业源系数手册》的不同区域各参数取值,确定氮素挥发、淋失和径流量系数,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主要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系数具体见表2。
表1 不同阶段污染排放种类和环境影响类型Tab.1 Different pollutant emission types in different stages
表2 农资(化肥)生产阶段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系数Tab.2 Life cycle assessment data of fertilizer production
表3 河南省传统农区单位面积耕地投入和输出清单Tab.3 Inputs and outputs inventory of cultivated land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利用以上确定污染排放系数数据库建立河南省传统农区单位面积耕地投入和输出清单,具体结果见表3。在系统输入中,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平均每公顷耕地的化肥投入总量为800.55 kg,其中氮、磷、钾投入分别为466.13 kg、253.25 kg和84.18 kg,据此计算出的能源消耗为50999.82 MJ;在系统输入中,每公顷耕地CO、NOX、SOX、CO2、NH3、N20、N03-N、PO43-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24 kg、18.80 kg、15.87 kg、5288.90 kg、46.61 kg、6.53 kg、23.31 kg、2.18 kg。
3.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是通过评估清单结果对相应的环境影响类型的贡献度进行核算和分析。
3.3.1 分类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个技术步骤是分类,是将清单分析结果根据环境影响类型进行划分归类的过程。如前所述,农户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类型主要包括温室效应、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三类,并根据农户土地利用系统输入/输出清单分析结果与环境影响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归类(表4)。
表4 污染排放物与环境影响类型Tab.4 Pollutant emiss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ype
3.3.2 特征化 其核心内容是计算清单分析结果的环境影响潜力。一般来讲,某种环境影响类型是受多种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大小也差别较大。由于量纲不同,不同影响因子之间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国际上一般采用当量因子法进行不同影响因子之间的度量转化。当量因子法应用较为广泛,不同环境影响类型己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和统一的当量模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本文也拟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清单分析结果的环境影响潜值。
当量因子法以环境影响类型为基本分析单元,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在某种环境影响类型中选择某一个影响因子作为基准,将其影响潜力定义为1;其次将其他影响因子与基准影响因子进行对比,确定其他影响因子的相对环境影响潜力,即当量系数,并据此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环境影响潜值;最后通过加总求和得到这种环境影响类型的综合环境影响潜值。具体到农户土地利用生命周期,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三种环境影响类型选择的参照物分别为CO2、SO2、PO43-,即分别以CO2、SO2和PO43-当量表示。在同一种环境影响类型中不同污染物可以通过当量系数转换为参照物的环境影响潜力。结合邓南圣的研究成果,确定不同环境影响因子及当量系数[19],具体见表5。另外,计算过程中环境影响类型也会涉及能源消耗,本文以热量单位进行表征。
环境影响潜值指的是系统中所有环境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EPj指农户土地利用周期内对第j种环境影响类型的贡献;EPij指第i种排放物对第j种潜在环境影响类型的贡献;Qij指第i种排放物对第j种环境影响类型的排放量;EFij指第i种排放物对第j种环境影响类型的当量系数。
表5 不同影响因子的当量系数Tab.5 Equivalent factors of different infuential factors
利用表5提供的当量系数,根据式1计算三种环境影响类型特征化后的潜值,表6列出了单位面积耕地农作物生产周期环境影响潜值。计算结果显示,农户土地利用的温室效应主要来自农资(化肥)生产阶段,环境影响潜值达到了352.892 kg CO2-eq,占生命周期温室效应潜力的72.35%;酸化效应和富营养化主要来自农作物生长阶段,环境影响潜值分别达到5.872 kg SO2-eq和12.154 kg PO43--eq,占整个生命周期内酸化效应和富营养化潜力的75. 50%和98.72%。
表6 单位面积农业生产环境影响潜值Tab.6 Environmental impacts potentia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3.3.3 标准化 为了使不同影响类型环境影响潜值的相对大小有可以进行比较的标准,需要对之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尺度标准。考虑数据的可获性,本文采用人均基准值对农户土地利用周期环境影响进行标准化,并结合杨建新研究成果确定标准化基准[16],具体见表7。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NEPj指第j种环境影响潜值标准化值;EPj为第j种环境影响特征化值;ERj为人均基准值。
表7 标准化基准Tab.7 Normalization values
利用式2对农作物生产周期环境影响进行标准化,具体结果见表8。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即单位面积耕地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潜力分别相当于中国人均能源和环境负荷潜值的5.98%、5.61%、125.30%和34.20%。可以看出,在三种潜在的环境影响负荷中,以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效应最为严重,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温室效应影响是最小的。
表8 农业生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Tab.8 Life 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dex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3.3.4 加权评估 数据标准化可以测度不同环境影响类型潜在影响的相对大小,根据专家评议法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权重值,具体见表7。综合环境影响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3中,WR表示农户土地利用系统环境影响指数;NEPj表示第j种环境影响潜值标准化值;Rj表示环境影响类型的权重。依据环境影响标准化值和相关权重,利用式3计算出系统环境影响指数,具体见表8。
3.4 结果解释
经加权评估后,农户土地利用环境影响指数为0.404,这表明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单位土地面积的环境影响潜力是中国人均环境影响潜力的0.404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环境影响指数大小也差异较大,由大到小依次是富营养化、环境酸化、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可见,农户土地利用过程中化肥投入对环境产生最严重的负效应是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在富营养化方面,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中化肥过量投入现象非常普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每公顷施肥量达到了800.55 kg,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环保组织设定的安全施肥的上限。过量的化肥投入会通过淋失、农田径流造成面源污染成为主要的污染源,造成了富营养化。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点源污染,成为中国流域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调查公报显示,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总氮为270.48×104t,总磷为28.47×104t,分别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的57.19%和67.27%。在环境酸化方面,主要来源于种植阶段,超量施用氮肥,大量NH3挥发是导致潜在环境酸化的主要原因。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种植结构对农户土地利用环境影响指数影响较大。种植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农业景观结构均发生变化,从而对农业环境演变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定量测度种植结构和环境影响指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分析,种植结构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占的比例表示。测算结果,二者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911,并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这表明,经济作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对环境影响也越大。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农区河南省农户土地利用命周期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对农户土地利用从农资生产阶段到种植阶段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和0.3420,即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耕地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潜力分别相当于中国人均能源和环境负荷潜值的5.98%,5.61%,125.30%和34.20%。可见,农户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大。农户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是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因此,在农业环境管理中应将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作为重点控制的环境类型。
(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污染物排放影响最大的环境影响类型是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因此,一方面应提高化肥生产的技术水平,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从源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农户土地利用过程中也应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化肥的投入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3)本文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测度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但结合中国农户土地利用的实际,LCA方法在农户土地利用上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限制。第一,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较大,其环境影响差异巨大,通过LCA方法进行评价和管理是十分必要。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就造成了农业生产规模偏小和分散经营的状况,农户层面缺乏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基础数据作为LCA评价的支撑。本文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尝试进行农户层面LCA评价,但在操作中投入要素考虑不全面,鉴于数据的可获性,未能将水、农药以及运输等纳入到LCA分析框架,可能造成生命周期不够完整,这也是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第二,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污染排放参数、环境影响类型的特征化参数、环境影响潜力的基准值以及权重值等的获取,本文主要是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并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污染源普查农业源系数手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由于这些系数是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验数据,通过简单的加权平均来代替样本点的数据,可能会影响区域评价的准确性。
(
):
[1] 李小建.还原论与农户地理研究[J] .地理研究,2010,29(5):767 - 777.
[2] Bateman I J, Harwood A R, Mace G M, et al. Bring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to economic decision - making:Land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J] . Science, 2013, 34(1):45 - 50.
[3] 罗小娟,冯淑怡,Reidsma Pytrik,等.基于农户生物—经济模型的农业与环境政策响应模拟——以太湖流域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13,(11):72 - 85.
[4] 周建华,杨海余,贺正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农户采纳限定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2,(2):37 - 43.
[5] Karakoc G., F. U. Erkoc. Water quality and impacts of pollution sources for Eymir and Mogan Lakes(Turkey)[J]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 2003, (29):2 - 27.
[6] Sherbinin de A,Vanwey L K, et al. Rural household demographics[J] . livelihood and the environment.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8, 18(1):38 - 53.
[7] 王跃生.家庭责任制、农户行为与农业中的环境生态问题[J]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3):44 - 52.
[8] 孔祥斌,张凤荣.中国农户土地利用阶段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和生态的影响[J] .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12 - 119.
[9] 王佳丽,黄贤金,於忠祥.农户土地利用对环境压力的适应研究进展[J] .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98 - 1612.
[10] 陈利顶,马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 生态环境,2007,16(2):691 - 697.
[11] 侯俊东,吕军,尹伟峰.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26 - 31.
[12] Brentrup F, Kiisters J, Kuhlmann H,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 example of sugar beet production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J] .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1, 4(3):221 - 233.
[13] Lal R. Carbon emission from farm operations[J]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1, 2004, (30):981 - 990.
[14] 梁龙,陈源泉,高旺盛.我国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框架探索及其应用——以河北梁城冬小麦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54 - 160.
[15] 仇焕广,染昊,李瑾,等.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4,(3):85 - 96.
[16] 杨建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17] 廖玉静,宋长春,郭跃东,等.基于PRA方法的社区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退耕政策的认知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041 - 1048.
[18]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141 - 146.
[19] 邓南圣,王小兵.生命周期评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0] 梁流涛,曲福田,冯淑怡.经济发展与农业而源污染:分解模型与实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0):1369 -1374.
(本文责编:仲济香)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armer Households’ Land Use Behaviors via the Methods of PRA and LCA
LIANG Liu-tao1,2, ZHAI Bin1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Kaifeng 475004,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armer households’ land use behaviors, taking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of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s include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and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dex of energy consumption, greenhouse effect, acid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were 0.060, 0.056, 1.253, and 0.055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respectively. Acid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2) Sources for different typ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re also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generated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age, eutrophication and acidification mainly from planting fertilizer. The paper concludesthat the methods used in the paper may be applied further to estim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armers’ behavior,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land use; household production behavi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F301.2
文章编号:1001-8158(2015)05-0084-09
10.13708/j.cnki.cn11-2640.2015.05.012
2014-12-26
修改日期:2015-0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6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C7900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900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gh-366)。
梁流涛(1981-),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E-mail: ltliang@h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