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一层面出发,我们对教材的运用处理则要更多地关注文本语言和表达方法,着眼于语言的实践运用,要让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言语运用能力的共同提升,最终形成个人全面而扎实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教学处理呢?
一、 进一步明确教材要教什么
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念下的运用教材,就是要将教材中各类文本的教学目标统整到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高度上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语用为着眼点,从教材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丰富情感、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要学会感知课文内容的独特表达形式与方法,体悟词句运用的精妙与准确,形成灵动丰富的语感,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应从学段、学期、单元、课堂四个层面确立综合性教学目标。
1.以“课标”为主导学段为向导,从整体上确立教材运用的学期目标。在教材运用处理中首先当明确“课标”中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要对本学期教材文本中语言文字的价值及学习要点有一个宏观的把控,要能够提取适合学段内容的文本价值,确立学期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如同样是写景的课文,在不同学段、不同学期,文本处理的教学价值各不相同。低年级学习《夕阳真美》主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年级学习《庐山的云雾》就要指导学生感受“围绕一句话进行表达”的方法;到了高年级学习《三亚落日》时就要感悟作者联想与想象的表达方式,学习把自己的感情倾泻在语言文字之中,要努力做到“内容完整,表达有序,文字有情。”再如,科学小品文的教学在不同学段中处理方法也各异,低年级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果》时,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文字中进行识字写字,感受语言的形式;到了第二学段,则要引导学生在认知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说明的方法;到了第三学段,不仅要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科学
基于的神奇与重要,还要学会运用相关的说明方法进行合理表达,学用结合。
2.以同类训练点为核心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在教材安排中,编者总是有意识地将同类的文章排放在一起,这些内容或是共同拥有某种美好的情感,或是呈现相似性格与品性的人物或事物。在同一单元中,这些隐藏在其中的相似点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成为教材文本价值解读时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虽然文本的内容具有某一方面的共同点,但作者在表达方法、结构安排以及遣词用句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也正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多元视角。如教学五下《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单元,“爱”是本单元的情感核心,如何表现生活中的“爱”就成为了这一单元教材处理的重点,而不同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表达特点就应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3.要注重联系文本特性设计单篇课文教学目标。在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的导向下,不同的课文在教学时要体现文本的独特性,寻找属于这一篇课文的独特的结构形式、巧妙的表达方法、丰富的情感展现、蕴含其中的人文价值。如教学《水》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写作特色,即作者用生动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展现有水时的快乐,并以此反衬缺水时的痛苦,同时采用恰当的比喻来为情感表达增色的写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这一特点着力体现。
4.要借助个性化的表达运用落实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的文本语用价值最终体现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合理准确地表达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进行有序安排,扎实训练,发挥每一课的课堂效益。这里的语言表达训练不强求要写完整的一篇文章,哪怕只是学会能准确使用一个词,学会将一句话表达完整,学会借助文本中的结构形式表达一段有序的内容等,这些训练内容的选择要经过教师的仔细琢磨,要充分联系课时教学环节,让学生真真切切、一步一步夯实表达的基石。只有将教材运用的目标清晰设定,教材的文本价值有序提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循序渐进,层层提升。
二、 深一步思考教材要怎么教
确立了合理适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借助教材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学习与实践。这里的语言实践不是机械呆板的完成作文,而是在课文学习中有序、有度、有法地进行,要注重循序渐进,将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与习得表达方法进行语言运用层面的结合。
1.要注重将习得的表达方法在同类课文中进行验证。在教学某一类文章时,教师要有意识将同类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对照,帮助学生加深对这类文章表达方式的了解,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如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整体把握,了解单元课文表达的主题。(2)分篇章体会,提炼文章内在的表达方法。(3)总体吸收,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形式。如上面提到的“爱”这一单元复习时,首先让学生感知这几篇课文都为了展示“爱”这一美好情感,但作者着眼点不同,选择的事例也就各有特色。所以,在表达时,或是以生活细节(如父母之间平淡无奇的爱就在那执子之手,与之共眠中),以点带面;或是通过记忆犹新的童年经历(如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胡闹折腾,而祖父从不呵斥),以情动人;或是用具体可感的事例(如母亲为我唱童谣歌谣,讲神话故事等),以事感人。最后,让学生从这些文章中提取出自己喜欢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可以借鉴模仿,也可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心中对某一个人的独特情感,效果颇好。
2.开展语用实践要联系学段要求体现层次与梯度。语言文字的运用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也应当体现出层次与梯度,要杜绝拔苗助长,尤其在同类型内容的语言表达上的比较,要让学生逐层深入,不可急功近利。如同样是进行描写人物的表达训练,在第二学段只要学生能够将人物基本的外貌、性格、特点等简单叙述即可,而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更多地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并可适当加以联想和环境渲染,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精彩。
3.要充分观照学生的表达兴趣。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与创新,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但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是让学生单纯写作,也不是教师进行概念、技法的讲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学生的童心童趣,善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巧妙融合,让学生的学习与乐趣相伴,让学生的表达有现实的需求。
4.要巧妙结合习得的语用方法进行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灵活多变,相同的内容也会有各不相同的表达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与回顾学习过的相关方法与内容,要善于在同类型课文或同单元课文学习后,及时整理出具有共性规律的表达方法与表达形式,以此来促进其他相似课文的学习,丰富自我的语言表达素材和习惯,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