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江
[摘 要]第二轮志书记述的时段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在观念、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是志书记述好这一时期的关键。广大修志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服务大众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官书”的关系,重点突出志书的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围绕创新来体现志书的现代化,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第二轮志书;创新;观念;特点;特色;现代化
第二轮志书记述的时段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给志书的编纂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摆在我们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适应形势,努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对此,笔者就地方第二轮志书创新问题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关于第二轮志书创新与“官书”的观念问题
谈第二轮志书的创新,就不能不谈观念,没有观念的变化,就没有第二轮志书的创新。历史上的方志学家公认:志书是“官书”,它代表了官方意识,注重秉笔直书。第二轮志书在“官书”的认识上,广大修志工作者也取得了共识。在“官书”的指导方针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览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第二轮志书更具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
目前,地方志系统对志书“官书”性质的争论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二轮志书应放弃“官书”的地位,走市场化运营道路,也就是向市场要出路。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二轮志书定位于“官书”,是“官本位”意识的反映;另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志书作为“官书”,是政府对外的窗口,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然而,支持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行政的、政策的。只有持久地坚持背靠政府,才能保证志书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坚持“官书”的地位与放弃“官书”的地位,其实应该被我们看成是前后相续的两个环节或者说是两个过程。坚持或者脱离“官书”位置,都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二、关于第二轮志书的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问题
续修第二轮志书,重点要把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在具体体现时,其篇目设计要合理,逻辑结构要严谨,记述方法要得当。
1、改革开放要突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把第二轮志书理解为一部广义的改革开放志,并以此统揽第二轮志书续修全局。各个部类都要抓住改革开放这条主线,充分反映改革开放的必然性、阶段及内容、涉及范围、巨大成就、艰难曲折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反映过程,要体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记述成就,能够从总体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使第二轮志书与时代发展同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地方特色要鲜明。志书特色是志书生命力的源泉,一定要走特色化之路。毫无特色的志书,迟早会被历史淘汰。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性较大。第二轮志书应注意挖掘本地的独特优势所在,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事物充分反映出来,特别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独特资源、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地域文化等特色进行挖掘并提炼。具体记述中突出比重高、规模大,具有重要地位,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资源和产业,从而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
3、特点、特色表现形式雷同。就记述改革开放来讲,有集中、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分散设置等形式,目前第二轮志书则形式基本雷同,无论是哪种记述形式,只要全面系统、科学充分就行。再就地方特色而言,特色内容的设置上不能过于简单,要把特色与设专载、专记、专项,与同类内容记述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一些明显的地方优势集中地、加大分量地予以突出。
三、关于第二轮志书的现代化问题
第二轮志书各地争相出版电子光盘版,这是志书信息化在志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志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载体,所以,志书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出版电子光盘这么简单的问题,而应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志书的现代化,应该着重反映本地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第二轮志书主要记述(1990~2010)近20年的社会情况,这20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20年。志书要在反映新事物、新亮点上下功夫,对诸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兴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信息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高速公路建设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进行全面反映,同时要恰当地反映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详细地记载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为社会、为民众、为历史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资料。
2、志书的现代化,应该成为反映地方性成果信息的资料性著述。人们通常认为志书是资料书,是“一方之全史”,是“地方百科全书”。实际上志书的性质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对第二轮志书来说,只把它当作资料书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学术性的综合社会科学著述。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强调资料是志书的生命,强化志书的资料含量;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志书的著述性,提高志书的文化档次、学术品位,使第二轮志书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登上社会科学著作的殿堂,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精神产品。
3、志书的现代化,应该将版式设计与光盘、网络相结合。第二轮志书要吸引读者,提高发行量,还应在版式设计上,体现“庄重、大方、简洁、明快”,增强读者对刊物的信任度。同时要出版志书光盘,光盘是最新的文化载体,具有融文本、图像、声音于一体,且容量大,携带方便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网络,网络是最新的传播媒体,以达到资源共享,传输快捷。光盘和网络具有纸介质志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地方志工作者要增强高科技意识,积极出版志书电子版,提高志书的利用率,把地方志部门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态的开放的地情信息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新时代呼唤第二轮志书创新,又为第二轮志书创新提供了新观念、新材料、新手段和新市场。创新是续修第二轮志书的客观要求,我们要锐意开拓,勇于创新,编修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第二轮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