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分蛋糕”者逼走“做蛋糕”者

2015-01-11 23:19刘云
人力资源 2015年6期
关键词:用工蛋糕公务员

刘云

王梦恕院士的“蛋糕论”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高铁与铁路工程专家王梦恕提出,年轻人必须沉下心去“做蛋糕”。他强调,如果大家都冲着“分蛋糕”去,那谁来“做蛋糕”呢?在他看来,国家富强需要青年一代沉下心去“做蛋糕”,而不是一心想着“分蛋糕。”

为何年轻人热衷于“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王梦恕院士用一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他掌握的数据,目前各商业银行给高铁建设贷款的利息约为6%,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贷款总额达3万多亿,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要1800亿元。正是这些过重的利息负担,导致铁路职工收入难以提高,一些尖端人才福利待遇长期停滞不前,导致人才外流。有数据显示,我国铁路系统现有职工200多万,人均年收入约为5万元,全体员工工资总额仅为1500亿元,比给银行的利息要低得多。在他看来,中国铁路总公司更像是在给银行打工,铁路系统赚的钱都用来支付利息而没有用在人才的福利待遇上极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2014年开工近20条铁路工程项目,几乎都离不开银行贷款的支持。据估算,目前施工单位贷款比例约为90%,几乎每个单位都有二三十亿元的银行贷款。银行喜欢贷款给铁路,却又不肯降低利率。曾有某银行行长感慨,现在银行的体制机制是不干活利润都达到24%,而铁路系统辛辛苦苦一年利润不到5%。正是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打击了铁路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导致许多专业技术骨干流失,2014年仅一个建设单位就流失了600多名尖端人才。

笔者认为,王梦恕院士所提的“蛋糕论”,实质

是“分蛋糕”的金融领域长期靠过度盘剥“做蛋糕”的铁路职工造成的,其结果是类似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而这种“分蛋糕”者逼走“做蛋糕”者的现象,并不仅存在于铁路建设领域,还在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有所表现。

在当今中国,与工程师、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金融业、房地产为代表的“分蛋糕”性质的虚拟经济却加速膨胀,投机炒作成风。虚拟经济领域多如牛毛的开发商、股评师、理财师、操盘手之类“分蛋糕”者风光无限,成了择业乃至择偶的宠儿,他们俨然成了财富的创造者。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即奋战在工业生产与工程建设第一线(实体经济)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却快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群,收入也比“分蛋糕”的投机者低得多,由此导致了“逃离工科”、“远离工业”、“脱实向虚”等怪象,直接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做分倒挂”导致“脑体倒挂”

简单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做”大“蛋糕”(财富或税收);二是“分”好“蛋糕”。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大到国家,小到地区、行业、企业、部门,财富总量偏小,再怎么“分”,各方所得“蛋糕”也十分有限。在财富“蛋糕”大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分得公平合理也还算说得过去,但问题却是偏偏常在“分”的方式上出问题。

即使从常识来看,做蛋糕比卖蛋糕难度大得多,技术含量也要高得多。因此,做蛋糕的糕点师收入理应比卖蛋糕的售货员收入高一些,否则,大家都会去卖蛋糕,而无人去做蛋糕。所以,“分”好“蛋糕”的主要标志,就是“做蛋糕”的收入要高于“分蛋糕”的收入。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正是在“分蛋糕”的问题上,没有做到公平、公正,不仅没有提高“做蛋糕”的收入,也没有让“做蛋糕”的人先富起来,反而让“分蛋糕”的人捷足先登坐收渔利,这也可称之为“做分倒挂”的分配格局。

不仅如此,“做分倒挂”的分配体制还直接导致那些与“分蛋糕”性质相关专业、职业,如高校财经、管理等文科专业,公务员、官员、高管等职业热得发烧,“分蛋糕”的队伍不断膨胀,人满为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直接生产劳动或运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做蛋糕”的相关专业、职业,如传统工科专业,工程师、技术工人、建筑工等职业则无人问津,大都处于萎靡不振状态,即使相关专业、职业严重紧缺,供不应求,大家也都是避而远之,连新生代农民工也避而远之,各类“用工荒”不断上演,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一些媒体报道称,就业市场出现了农民工收入高于大学毕业生的“脑体倒挂”现象。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报道中提到这些“脑体倒挂”大学生基本上是学“分蛋糕”性质的热门文科专业(如财经、管

理、法律等),毕业后也只能从事相关的文职岗位。由于想“分蛋糕”的大学生实在太多了,而能挤进垄断行业、好单位,“抢”到一个高薪岗位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多数文科生的就业都成了大问题。而从事“做蛋糕”相关工作的农民工则严重供不应求,甚至频现用工荒,“物以稀为贵”,农民工的收入自然要水涨船高。

文科专业报考的“冷”与“热”

无论何种政体国体,政府本身都是不会创造任何物质产品的,即政府既不会也不可能去“做蛋糕”,政府只不过利用法律赋与的权力通过行政手段获取社会财富,然后就是考虑如何“分蛋糕”,即把这笔财富花掉、用掉。政府每年公布的财政预算方案,其实就是每年各项支出的“花钱方案”,实质上就是“分蛋糕”的方案。

笔者认为,“做分倒挂”分配体制总体上向着“分蛋糕”的人(如公务员、官员、高管等)倾斜,而这些群体表面看来工资不高,但“隐形收入”却不少,不仅福利待遇好,手中还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他们在“分蛋糕”过程中有条件利用手中权力获取不菲的“灰色收入”,甚至极个别分子还借“分蛋糕”之机贪污腐败。而“做蛋糕”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农民工没有“灰色收入”,收入自然不及“分蛋糕”的公务员。这种分配失衡,自然会促使人们报考公务员,以争抢“分蛋糕”的福利与权力。

不仅有公务员报考热,还有金融热、行政热。尽管这些热门文科专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却照样受到高校和考生的追捧。而“就业冷报考热”的“反常”现象,绝不是考生“傻”,而是在于这些“分蛋糕”岗位的收入报酬水平高,一旦得到这些“分蛋糕”的机会,自然是“财源滚滚来”,所以尽管就业前景不佳,依然有考生甘愿冒险,敢往“火坑”里跳。

“做分倒挂”加剧分配不均

屈指算来,“用工荒”已经延续了近20年,这不禁使人感到困惑。从理论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出现“用工荒”,技工的身价理应大涨,也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学技术、当技工,“用工荒”就将逐步缓解。可到目前为止,“用工荒”并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做蛋糕”的人(如技工)收入一直不如“分蛋糕”的人收入高,那么“用工荒”持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国人大代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表示,她在德国考察职业教育期间发现,德国技工工资居然比公务员高出几倍,这就不难解释德国学生为什么会踊跃报考技校、争当技工了。

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的普通人也明白“物以稀为贵”与“货多不值钱”这一市场经济基本法则的含义,而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中国,这一基本法则被扭曲成短缺的技术工人薪酬是“人以稀为贱”,供远大于求的一些文科专业却是“人多更值钱”,如此有违于市场经济基本法则的分配格局,只能不断加剧分配不均。

改革开放伊始,被视为分配不公的突出现象是“脑体倒挂”,正所谓“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目前,分配不公的现象突出为“做分倒挂”,即从事非技术性相对简单、轻松的“分蛋糕”的人(如公务员、银行员工、高速公路收费员等),比从事复杂、艰苦“做蛋糕”的人(如工程师、技术工人)收入高得多。公务员热、金融热的本质,正是由于“做分倒挂”分配而导致的“分蛋糕”热。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就必须改变“做分倒挂”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与政策。 责编/寇斌

猜你喜欢
用工蛋糕公务员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篮球公务员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创意蛋糕
做蛋糕之前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