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具安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天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赵具安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准确把握天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在新常态下和“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科学部署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用几对矛盾进行概括:经济进入快速增长区间,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但经济发展环境仍然不优,基础条件瓶颈制约明显;发展机遇叠加,但支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政策效应还未充分凸显;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但带动能力仍然不足,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整体优势不强;政府指导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驾驭地方经济的能力仍然不足,经济运行活力不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但比较优势并不突出,区域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能力存在较大挑战;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培育和做大做强难度较大;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成效显著,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经济发展的质量仍然不高。
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阶段性特征
准确把握天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在新常态下和“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科学部署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天水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面对着“三线”建设以来最好的政策环境,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天水总体处于基础设施大建设和为产业大发展打基础的时期,天水各种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还只是阶段性的改善,改善与差距并存,优势与劣势交织,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仍需要突破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天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用以下几对矛盾进行概括:
2002—2013年,天水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2年稳定在10%以上,除个别年份外都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2014年虽然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回落到8.9%,但仍明显高于全国7.4%的水平(天水市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见表一)。这意味着天水的综合发展条件到本世纪得到明显优化,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区间。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天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仍是制约天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2014年,天水地方生产总值522.82亿元,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约15852元,不到甘肃平均水平26427元的60%,约为全国平均水平46629元的1/3。按可比口径,2012年天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7元,为全省平均水平17156.98元的88.46%,全国平均水平24565元的61.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6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4506.7元的85.74%,全国平均水平7916.9元的48.81%。到2011年,天水全面小康指标中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只有4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人均GDP实现程度25.5%,低于全省16.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低,制约着天水的储蓄形成和内生投资能力。2012年天水市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1725.17元,只为甘肃省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储蓄存款19592.56元的59.85%,全国人均储蓄存款24848.42元的47.19%;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438.59元,为甘肃省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299.68元的44.37%,全国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764.23元的25.73%;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74.20元,为甘肃省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920.31元的31.43%,全国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520.76元的18.86%。作为最重要产业的工业2012年利税总额只有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只有3.42亿元,工业企业积累水平和投资能力低下。居民财富水平、人均金融资源占有水平和企业投资能力的低下,使得天水经济的内生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表一 1978年以来重点年份天水市经济增长速度表(%)
以宝天、天定高速公路和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及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的建成通车,庄天二级公路投入使用等为代表的公路建设与城乡公路等级升级,宝兰二线铁路的投入使用,民航航班的开通和航线、航班的不断增加,以及正在建设的宝兰客运专线等,使天水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县城都通了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人流、物流效率和通达性、通畅性大幅提升,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天水城镇化快速推进,市区和各县城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城镇规模迅速扩张,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工业、商贸、物流、文化等各类产业园区快速建设,经济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建设使城乡供水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得到基本保障,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通信网络覆盖全市10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宽带覆盖率城市达到了100%,农村达到53%,信息通讯网络不断升级,完成了数字天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智慧天水建设有序推进。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善,使天水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天水作为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但是,天水的路网结构仍很不完善,对外大通道、与周边区域的快速通道和市内县区之间连接线仍有空缺;公路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通车里程的6.5%,三级及以下公路比重占93.5%,通行条件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铁路路网不完善,通行里程短,还有三个县城铁路尚未建成使用,且不通高速铁路;民航对外通行能力弱、航线少,天水交通通而不畅的问题仍很突出,交通仍然是制约天水经济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的重要瓶颈。天水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到2013年底,全市城镇化率为33.39%,各县的城镇化率都在30%以下,城镇化发展处于基础设施大建设和城镇功能完善阶段。多数产业发展园区处于正在建设或推进建设、规划建设阶段,城镇和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还不完善,产业承载能力还比较弱。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农村水利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天水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瓶颈。信息化水平低,通信和宽带网络覆盖不充分,带宽不足,公共移动互联网络覆盖率低,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信息化应用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利用互联网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业态、培育新商业模式的水平很低。随着人力资源的日渐短缺,人力资源成为各地新的经济资源争夺点,作为人力资源大市,天水人力资源的宝贵性正在凸显出来。但从人力资源素质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尽管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540人增加到4714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917人增加到1108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3417人增加到32400人,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0127人减少为33486人,文盲率由14.20%下降为10.47%,人口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全国对比可以看出,天水的人口素质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每十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2.79%,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8.97%,小学文化及文盲人口比重达43.96%,比全国高约十三个百分点。由于文化程度低,天水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建筑、采掘、制造、电子、服装、玩具、餐饮服务、其他社会服务业等技术要求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部门,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制约着天水劳动力的创业创新能力、财富创造能力和天水的产业发展能力。近年来,天水矿产资源勘探取得了一些成果,发现了一批矿种,探明了一批矿点,各县区都有矿一些产资源的新发现,也有比较重要的探矿成果,如铷矿的发现,使天水矿产资源短缺的状况有所改变,但还缺乏能支撑重大产业发展的探矿成果,矿产资源仍然短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滞后。
近年来,天水的发展迎来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发展机遇。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并确定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位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着力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为天水基础设施改善和提升发展能力提供重要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三个增长极之一,承担带动西北地区发展的功能,天水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大平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部署上多处涉及天水发展。作为国家第一个在省级层面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所要打造的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两条半在天水(依托长开厂、213电器公司、电传所、电缆厂和华天集团、天水6913工厂、天光半导体等企业打造西部电工电器工业基地和集成电路封装基地;依托天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链;依托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公司、星火机床公司等企业,打造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建设的七大循环经济基地有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将天水除秦州区外的五县一区都纳入了扶贫开发范围。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所布局的“一带三区十三板块”,要打造“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十三板块”中所布局的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等主要任务,涉及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大地湾遗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及墓群保护,古秦州的研究与开发,秦安陇城镇的保护,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等文化品牌的打造,伏羲文化研究院、中华始祖文化园建设,伏羲公祭大典举办,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培养等一大批内容,给天水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也将为天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生产条件的改善、发展方式的转变、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建设欧亚经济通道,加强与中亚、西亚、俄罗斯、欧洲等区域的经济联系,大力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输出和国际产能合作,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集聚城市,“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点城市,旅游资源和优质特色农林产品富集城市,迎来了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机遇。总体来看,天水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很多,政策内容之多、力度之大、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创造性空间之大前所未有,天水可以借助这一系列难得的政策,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天水在这些政策中都不处于政策中心,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也需要大力跟进和对接,完全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阶段看,这些政策所确定的好多建设项目、扶持和优惠还没有落实到位,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同时,还要警惕周边区域发展政策和发展平台的优化对天水发展的挤出效应,使天水的发展政策被虚置。如兰州新区的建设,使兰州的发展平台大幅提升,2013年兰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70.77%,仅兰州新区到位资金614.6亿元。2013年西安实际引进内资1430.36亿元,同比增长19.08%;西咸新区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内资28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129万美元,项目融资390.54亿元。天水2013年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4.18亿元,同比增长56.42%;省内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5.91亿元,同比增长50.95%,两者相加只有220.09亿元。尽管近年来天水招商引资增速较快,但从规模看与西安、兰州差距很大,要警惕并及早应对兰州新区与西咸新区两个新区建设的极化效应对天水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天水传统优势工业企业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分化,尽管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但天水卷烟、华天科技、星火机床、213电器、长城开关、海林中科、锻压机床、铁路电缆、风动机械等一批企业快速发展或不断壮大,中材水泥、甘谷祁连山水泥、娃哈哈食品、成纪生物药业、鑫烨化工、大漠行麻编、华洋电子、华园制药设备等新建企业高起点建设或迅速发展。在农业产业化领域,也发展起了众兴菌业、长城果汁、德盛果品进出口、昌盛食品、嘉信奶业、奥牛乳业、西联蜂业、伊味思食品、宇新牧业、利东养殖、九龙山禽业、种源绿色食品、绿源贸易、全录王辣椒、丰收农业、茂丰中药材、天森药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3年底,全市有特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销、养殖、种植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0家,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2家、市级121家。但是,天水骨干企业规模不够大,带动能力不足,骨干工业企业大多呈点状发展状态,企业分工合作不足,配套企业发展滞后,工业规划发展的六大产业链条短、规模小,基本上都没有形成围绕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配套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态势,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产业规模小。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18.02亿元,增长40.1%;建筑材料产业完成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8.8%;医药食品产业完成增加值40.87亿元,增长6.5%;机械制造产业完成增加值10.65亿元,增长11.7%;电工电器产业完成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0.3%;能源化工产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增长3.2%。天水农业产业化330家龙头企业只有固定资产42.0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户均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只有约1275万元和1150万元。全市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6家,5000万元以上只有16家,2000万元以上的也只有4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小,覆盖面窄,合作层次低,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规范,承担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不完整,龙头企业少,实力弱,一些产业还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产业基地小,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比较松散。商业、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的组织化程度也比较低,具有规模优势的连锁经营、产业链式经营等经营方式不发达,企业经营规模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天水地方政府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国家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在经济资源获取上放任市场自发发挥作用,到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大力争取上级政府的资金、项目和扶持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比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对市情和发展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经济的思路越来越明晰,制定的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抓经济发展的举措更加有效,天水各级政府驾驭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落后条件下发展的急躁和认识的不完全到位及经验的不成熟,天水地方政府的有些发展思路、政策、举措还不够科学合理,有些发展措施显得急躁,同时,对天水的发展还需要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做思考和定位,争取上级政府扶持和落实各项发展政策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学高效配置地方资源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招商聚商、聚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思路和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理念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办事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天水市场经济有很大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基础性作用日益发挥,经济运行活力不断增强。但是,天水市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居民市场经济意识不足,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经济机制不活,经济运行活力不足,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力大,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偏宽、对资源配置干预偏多,市场体系动员和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不够高,生产要素还没有被充分有效地配置到经济体系当中,存在着一方面经济主体资源缺乏,另一方面生产要素闲置浪费的情况,经济要素通过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还不充分,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偏低。天水人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外流,与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很大关系。
随着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提升,天水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后发优势开始出现。2012年天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3070元,为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6769元的70.71%,为上海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78673元的42.03%,江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0639元的65.31%,浙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0197元的65.88%,广东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0278元的65.77%,福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4525元的74.27%,陕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3073元的76.78%,四川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2339元78.11%,重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4498元的74.32%,甘肃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7679元的87.77%;天水2012年制造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6619元,为全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1650元的63.9%,上海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5032元的40.93%,江苏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2641元的62.42%,浙江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0464元的65.78%,广东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1712元的63.82%,福建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8725元的68.74%,陕西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7833元的70.36%,四川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6243元73.45%,重庆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0448元的65.81%,甘肃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1815元的63.66%。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天水城镇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地区相比已经具有一定的落差,制造业就业人员劳动力成本即使与西部经济发展较好省份陕西、四川、重庆相比也已有一定的落差,劳动力成本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了吸引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人力成本条件。经济发展滞后和低污染工业结构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比较充足的环境容量,在发达地区污染严重的条件下,也成为天水重要的后发优势。同时,天水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规避发达地区走过的弯路,形成更加科学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在技术突破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等,都可能成为天水发展的后发优势。后发优势要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借助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发展优势的整体合力。但是,天水的交通区位优势、装备制造业优势、特色农业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自然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七大比较优势,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优势本身并不突出,多数优势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有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难度较大。加之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发育滞后、发展基础薄弱,天水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存在较大挑战,需要确定合理的发展思路与策略,扬长避短,在区域竞争中把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天水的经济发展优势。
近年来,天水各县区党委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很大,各县区都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主导产业,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条件迅速改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各地都引进了一些项目,其中不乏大项目好项目,还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协调落地,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天水各县区经济增长速度见表二),县域经济成为天水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天水各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都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低,农业比重高,经济总量小,甚至一个大项目就能使经济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企业数量少,龙头骨干企业缺乏,产业发展普遍不成体系,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较难,产业培育难度较大(天水各县区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及与全省全国对比情况见表三)。
表二 天水各县区2005—2014年经济增速情况表(%)
表三 天水各县区2014年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结构及与全省全国对比情况表
天水骨干工业企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近年来,企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争取科技项目支持,同时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近五年全市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成果1092项,其中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成果52项,有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1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骨干企业新产品产值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全市已拥有专利达1687件。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及试点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与创建企业33家。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1家,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国家高低压电器电器质检中心1家。近五年取得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293项,选育农作物、林果、畜禽、蔬菜新品种(系)142个,建成重点示范基地30多个。建成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家现代苹果生产技术体系综合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天水在小麦抗锈育种、航天育种和林木新品种引育等方面已居国内先进水平。天水市先后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城市、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品牌培育方面,政府和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从2008年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林HAILIN及图”注册商标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以来,先后有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SPARK及图”商标、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燎原图形”商标、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二一三及图”商标、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的“TSD及图”商标、天水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永红牌及图”商标、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的“长城”商标、天水铁路电缆工厂的“寰通及图”商标、天水红山试验机有限公司的“红山”商标、甘肃春风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风”商标、天水华荣铸造机械有限公司的“TSZ及图”商标、天水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天宝TIANBAO”商标、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羲皇”商标、甘肃天河酒业有限公司的“天河及图”商标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州大樱桃”和“武山韭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培育出了花牛苹果、下曲葡萄、武山洋葱、甘谷“全录王”辣椒,以及“伊味思”、“一品红”、“清水粉壳蛋”等一批知名农牧业品牌;蔬菜有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AA级产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17个。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名牌产品1个;甘肃名牌产品70个,占全省总数的16.1%;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天水市知名商标总数分别达到14件、87件和71件;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26%,位列全省第一名;甘肃省著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11%,位列全省第二名。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为代表的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天水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产品市场的开拓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工业为例,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在市场开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在同行业中都取得了重要地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实现利润总额3.4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6.35亿元,比上年增长74.1%;201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利润总额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实现了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的较快增长。但是,天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很不到位,科技创新成果和品牌价值利用还很不充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生产经营规模都不够大,企业经营范围比较窄,优势普遍集中在狭窄的领域,人均专利少,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科技创新产品市场规模不大,优势品牌的利用没有得到充分拓展,技术和品牌优势还没有充分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规模经济效益不足,经济收益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不高。以工业为例,天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12年为3.85%,2013年为6.15%,虽然纵向比提升较快,但与全国2012年的27.81%和2013年的29.82%相比,差距很大。
[1]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郭丽.区域后发优势实现机制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J].财贸经济,2013,(11):5-12.
[4]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和经济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3-13,53.
[5]韩康.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和体制的升级——关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5):4-9,18.
[6]冯涛,李湛.政府、市场关系的动态演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4-100.
[7]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5-18.
[8]杨坚,司帆.区域后发优势理论: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09,(9):32-36.
[9]肖利平.追赶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1,(11):113-118.
[10]柳士双.国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新进展与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2,(4):80-87.
[11]高新才,张新起.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框架——一个文献梳理的总结[J].甘肃社会科学,2012,(4):211-215.
[12]陈耀.东西部合作互动集群迁移与承接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0.
F127.42
A
1009-6566(2015)05-0010-07
本文为2013—2014年度天水市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的成果之一。
2015-07-06
赵具安(1971—),男,甘肃清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财务金融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