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片区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种养业的实践模式研究
——甘肃省三个样本区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2015-01-10 09:41李含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临夏州工商样本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西部贫困片区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种养业的实践模式研究
——甘肃省三个样本区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西部工商资本投资出现了新的动向,这就是大量向现代农村种养业转移,由此,在西部农村的许多地方开始出现资本雄厚、规模较大、制度健全、技术先进、运行市场化、职工企业化的公司制农场、公司制牧场。本文选择甘肃省的三个典型区域,作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调查分析样本,对工商资本投资现代规模种养业的起因、可行性、环境条件、转型模式、政策支持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司制农场;公司制牧场;运作模式

一、社会调查的原因、目的和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重大决策以来,我国城市工商资本开始以各种方式投资农业。作为西部贫困地区来说,如何借助工商资本大力推动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是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以甘肃省的情况为基础,选择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庆阳市的宁县、白银市的黄峤乡等三个典型贫困区域作为调查对象和样本,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起因、条件、机制、效果和政策等进行系统分析。本调查从2013年的8月开始到2014年底,先后进行了七次实地调查,并设计了相关问卷,全部用第一手资料分析说明问题。

(一)主要概念界定

1.工商资本和经营者界定。工商资本指投资农业之前从事非农产业的所有资本,主要包括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贸易资本等。经营者既可以是城市人口,也可以是农业人口。

2.转型投资的时间和方式。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间为限,围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为调查主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有独资公司、合资公司、资民合营(经营者资本入股与农民土地入股合营)等。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1.实地调查。从2013年8月开始到2014年底,调查组先后进行了七次实地调查。总计实地调查了近110多家企业和农户,调查方法主要有:一是走访当地党政领导和管理部门;二是实地勘察转型企业;三是走访养殖大户;四是召开由当地领导、企业家和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五是查阅相关资料。所以,这个调查报告全部是用调查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和说明问题。

2.问卷调查。设计了调查问卷和企业调查表两类表格,到每个调查养本区都向党政领导、乡镇干部、管理人员、企业家、企业、农民发放问卷,当场收后。共计发放了510份问卷,收回500份,有效问卷480份。其中,农户问卷100多份。调查问卷和企业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家背景、农民意愿、投资预期、政府意愿、政策导向、投资出发点、投资动机、投资过程、担忧及期望等。

二、样本区的选择及样本区概况

(一)样本区的选择

本调查对样本区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围绕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如何转型发展的主题来进行的。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在我国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的投资和经营过程基本实现市场化了,没有大量的非制度因素的干扰。但是,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自然环境差、资源开发慢、原始资本短缺、人才和技术滞后、政府功能缺位等,是这些地区长见的问题。所以,本调查在甘肃省选择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宁县和黄峤乡作为调查的样本区,这三个样本区正好包括了市、县和乡镇三种行政区。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集中区,整体参照执行藏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宁县是庆阳市目前经济实力最弱、人均GDP最低和贫困程度最深的县;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是一个高寒阴湿型的贫困乡,在2011年之前是平川区最为贫困的乡镇。

(二)样本区概况

1.临夏州。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区。土地面积8169平方公里,耕地216万亩,荒地285万亩,林地252.8万亩,水域面积108.6万亩。全州辖七县一市,人口城镇化率为26.69%。2013年总人口为207万人。现有回、汉、保安、撒拉、藏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全州贫困人口达90.02万人,占全省的11%,贫困面达52.04%;8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24个乡镇中的103个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150个行政村中的753个为扶贫开发重点村,正常年景的返贫率高达15%,灾害年景返贫率45%,全州耕地的85%以上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人均耕地仅1.25亩。

2.宁县。宁县是庆阳市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一个县,总面积2653.38平方公里,耕地只有96万亩,且80%以上属于山地和坡地,到处都是峁梁沟壑,生产条件极差,而人口却有55.44万人,人口密度达到478人。2013年,该县经济总量只有58.42亿元,人均GDP为1730美元,是全国的25.64%、甘肃省的43.46%。农民收入为4903元,是全国的56.66%、甘肃省的96%[1]。整体来看,宁县是“六盘山贫困片区”中贫困程度较严重的一个县,是黄土高原贫困人口集中区的典型代表。

3.黄峤乡。黄峤乡隶属白银市平川区,没有工业,农业是唯一产业。黄峤乡位于平川区东南部约40公里处,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山半川高寒干旱型贫困乡。全乡现辖7个村,32个村民小组,共2530户,13041人,劳动年龄人口约4000多人。辖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区内有大量的草山、荒坡、草滩,其中南部草山面积比较大。耕地面积4.93万亩,人均3.78亩,水浇地0.67万亩。其中,旱地面积达到4.26万亩,占到全乡总耕地面积的86%。全乡土地以压沙地为主[2],发展条件极差,农民收入很低。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元。

(三)转型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不论是临夏州还是宁县和黄峤乡,历史上就是西北养殖牛羊的重点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养殖历史和经验,当地到处盛传“无牛羊不成家”的俗语。饲草资源丰富,半干旱型草场资源丰富,人工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的面积比较大。三地合计人工种植饲草面积在110万亩以上,亩均产干草900公斤,年产干草总量100万吨,还有大量的玉米秸秆。三地现有永久性青贮窑池150万立方米,年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200万吨。

2.品牌优势独特。临夏州和黄峤乡处于农耕区与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这里生长的牛羊独具特色,饲草全都是纯天然的,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花、藏红花、红景天等多种中草药,生产的牛羊肉质量上乘,富含钙铁等矿物质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是人们肉类食用之佳品。宁县的养殖业多以引进优良品种为主。

3.牛羊交易盛行。临夏州历史上就是商贸聚集区,尤其是临夏与藏区之间的牛羊牲畜交易量巨大,每年的牛羊交易量达几十万头(只),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藏牦牛、藏绵羊、架子牛、架子羊、肉羊肉牛交易集散中心。黄峤乡的羊只可以通过“靖远羊羔肉”和“东乡手抓”的渠道销售。宁县所产羊只在当地销售也不成问题,甘肃省的陇东人有喜欢吃“清汤羊肉”的习惯。

4.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临夏、宁县和黄峤乡等地的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畜牧扶贫”、“养殖扶贫”的战略实施,坚持把畜牧业作为主要的扶贫主导产业加以培育,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和政策规定;二是大力度实行奖励措施,如良种母牛补贴、贴息贷款、以奖代补等;三是科技扶持措施到位,如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选派业务骨干到龙头企业驻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四是创新金融服务,建立扶贫融资模式,创建担保公司。

三、样本区的实地调查与比较分析

(一)转型企业基本情况

1.调查企业和农户分布。此次调研,共调查了67户公司和四十多个农户。其中,在临夏州共计走访了45家企业和二十多个农户;在宁县共调查了10个公司和十多个农户;在黄峤乡共调查了12个公司和十多个农户。共计有110个被调查对象。考虑到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多数属于高效养殖业,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养殖业公司和养殖大户。

2.法人代表的基本情况。从对三个样本区的调查情况看,67家公司制企业的法人代表的年龄多数属于中青年,企业法人代表的平均年龄为43岁,最大的56岁,最小的32岁。从工商资本法人代表的民族构成来看,在企业法人代表中,少数民族有36人,占54%,汉族30人,占46%。绝大多数在转型之前都有从事投资和经营的经历,企业法人代表基本属于年富力强的年龄段。

3.转型前的行业构成。从工商资本转型前后的行业分布来看,在转型之前所从事的行业分布情况大致为:在临夏州,商贸流通业有6家、小规模养殖业12家、餐饮业5家、屠宰企业1家、农药销售1家、建筑建材及房地产9家、硅铁冶炼公司3家、传统农民8家。在宁县的10户企业中,有4户原来是农民,还有国企职工、教师等。在黄峤乡的11户公司中,大部分属于当地农民身份的“煤老板”[3],主要从事煤炭开采、运输和贸易。

(二)转型效果评价

1.转型后的投资规模。67家企业计划总投资达到五十多亿元,实际已投资总计三十多亿元,平均单个企业计划投资在5000万元左右。在临夏州,实际投资规模最大的为康美集团,目前已投资2.01亿元,其次为八坊清河源公司,目前已投资1.65亿元,均已形成了肉牛繁育、育肥、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企业。投资规模最小的为积石山县的马玉民养殖场,实际已投资78.7万元。

2.转型后的经营类型。在67家工商资本转型投资的现代养殖企业中,独资独营的企业有45家,占68%;合资合营的企业12家,占18%,合资独营的企业3家,占0.45%。投资与经营的方式来看,转型投资比较倾向于私有和私营的模式,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明确、产权明晰、责任清楚、风险成本和债务关系非常明白,有利于决策和责任约束。

3.转型后的经营行业。67家工商资本转型投资的产业方向主要是现代养殖、加工和贸易,行业主要集中在当前市场效益比较好的肉牛产业、肉羊产业、奶牛产业、土鸡珍禽、饲草产业等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和城市消费边际效应的作用,被调查的企业大部分经营效益比较好,有的企业2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亏损的企业比较少。

4.转型后的技术创新。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生产还是加工、运输和销售,这些转型企业都已经与城市企业没有多大区别,使用的手段普遍比较先进,如良种选育繁育、冷冻精液技术、流水线屠宰、分类分级、冷冻生鲜肉、牛羊肉熟食品、冷冻分割肉、骨骼深加工、血液深加工、生鲜猪肉、鲜奶配送、技术免费服务、培训和雇佣专业技术员等,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5.转型后的管理模式。调查发现,在67家被调查企业中,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占大多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严密,管理细则周到,员工面貌精神,行装穿戴整齐。有些企业的管理非常先进,如康美公司、靖羊公司、清河源公司等,已经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战略策划、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生产运行、产品销售等方面与网络接轨。

6.转型后的社会效益。对工商资本转型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的社会效益分析,主要看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和促进土地流转的能力。就业主要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少,如何将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业,以及整合流转农村土地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67家企业直接吸纳就业人数总计超过5000人,每个企业吸纳的人员在50-70之间,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民、特别是大面积流转土地后的农民。67家企业共整合流转耕地和荒地

20万多亩,平均每个企业流转耕地约2000亩左右。其中,耕地约占1/3,大部分是农村的“三荒地”。

表1 甘肃省三个样本区农业公司基本生产经营能力统计表(2014-12)

表2 宁县主要企业工商资本转型后的生产经营基础和规模单位:万元

(三)转型单位的经营特点

1.经营模式。临夏州主要是建立“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协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如以康美集团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重点村36个,规模养殖户6600多户,仅全年育肥屠宰肉牛数量达到5万头以上。宁县的润慷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宁县和盛工业园区,是一家以紫苏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购销加工民营企业。该公司在宁县的焦村乡、春荣乡、和盛镇、新宁镇、湘乐镇建成了4.5万亩紫苏育苗和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实现紫苏生产的规模化,同时又带动5437个农户种植紫苏11.4万亩,人均收入可达到1429元,人均增加纯收入1000元。

2.动力机制。推动打造以技术创新为保障的全产业链体系。如黄峤乡的靖羊公司的养羊技术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并聘请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畜牧产业局、甘肃省疾控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为公司作技术顾问和指导。在技术创新驱动的推动下,临夏州已经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其中清河源公司规模最大。

3.循环经济。位于临夏州和政县新营乡闫菜坪村的甘肃云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养牛—沼气—发电—沼肥—种植”的循环模式,采用畜牧养殖、新能源开发、特色种植、粪污处理综合发展方式,实现了“牛电”上网。该园区自2010年建设以来,现已建成育肥牛舍34栋,存栏肉牛一千二百多头;投资508万元的沼气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建成12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2台,年产沼渣有机肥2.5万吨。黄峤乡仅丰嘉晟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了长期发展的需要,特别注重绿色基地建设,开发“三荒地”两千多亩,自主修建道路、安装喷灌或滴灌等水利设施、机械化种草、规模化养殖、植树种草,绿化养殖区。

4.外向发展。如宁县于2013年引进的陕西海升集团,计划累计投资10亿元,建成年供应200万株无毒矮化密植苹果优质苗木基地1个、万亩矮化密植苹果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核心示范园1个、年20万吨鲜果分拣包装加工区1个、30万吨集中气调仓储中心1个,带动宁县发展20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园。该企业目前已经租地1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已见雏形。临夏州的养殖公司还把优势产业向省外、州外延伸,大搞“外向投资”和技术输出,在甘肃、青海等地创办养殖公司,据初步统计,临夏人在州外创办的养殖公司多达一千多家,从业人员达到两万多人。

5.企业引领。以大型公司为基础,引领全行业的标准化生产、加工和销售。临夏州的牦牛业主要是进行牦牛育肥和干酪素(固体奶)加工。临夏州毗邻青藏高原,草原牧区牦牛放养区除为临夏州提供了可供育肥的架子牛及可直接屠宰的肥牛之外,还为临夏3家加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干酪素加工原料曲拉(牦牛奶)。临夏州每年育肥牦牛约3万头,直接屠宰8—10万头。另外,以曲拉加工干酪素企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用鲜牛奶生产更高级的食用级干酪素。由于生产技术在全国领先,目前,已经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由临夏相关企业来制定干酪素的行业标准。

四、转型投资的新功能

(一)盘活了土地资源

三个样本区的投资转型的最大功能是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根据初步统计,到2014年底,三个样本区总计盘活耕地约20万亩、荒地二百一十多万亩。其中,临夏州通过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发展现代养殖业,已经盘活耕地和荒地总计达到1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0.6%%。黄峤乡的12家主要农业公司到2014年底,已投资3.066亿元,共流转承包耕地7090亩,单位土地上的投资强度为4.32万元/亩;由此带动荒地流转面积达到两万多亩。宁县至2014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2.2万亩,其中,养殖公司和种植大户等规模化流转租赁土地面积10.6万亩,占耕地面积23.1%,带动荒地流转和开发面积达到一百多万亩。(2)耕地面积和三荒地面积为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农户种植指没有流转,但生产经营已经与公司建立供货关系的种植面积,包括饲草和特色农产品。

表3 甘肃省三个样本区盘活土地资源情况统计表(2014-12)

(二)盘活了养殖经验

根据调查,三个样本区的农村农民都有从事养殖的历史和经验。从客观条件来看,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向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各族群众素有养殖的传统和经验,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产业条件得天独厚。黄峤乡的农民善于养羊,而宁县的农民历史上就善于养羊、养“早胜牛”和驴。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投资推动下,农户养牛养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过去养牛1—2头到现在的10—20头牛的养殖户不断增加,还有部分养殖大户存栏数达到50头以上,养殖传统变为了致富经验。黄峤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不到3000元,2014年接近6000元,四年实现了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其中,工资和饲草等收入总计约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

(三)盘活了人力资源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可以直接盘活农村富裕劳动力资源。从三个样本区的情况看,都属于典型的耕地非常少、劳动力非常多的地方。临夏州在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中人口与土地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全州人均耕地只有1.25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宁县是庆阳市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县,黄峤乡虽然人地矛盾不突出,但是高寒阴湿的地理环境又不宜种粮食作物。大型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到公司就业,从原来的农民转变为公司职工;另一方面,又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仅八坊清河源公司常年直接就业人数200人,间接或间歇性就业人数约五千多人。宁县通过工商资本带动,现有固定农业企业从业人员1.2万人,零时用工1.8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32.8万人的9.1%,年工资平均水平在3万元左右。截至2014年6月,黄峤乡的12家企业已投资3.06亿元、带动900多个农民实现了从农业向职工的转型。

表4 甘肃省三个样本区盘活人力资源情况统计表(2014-12)

(四)盘活了经营能量

大型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紧跟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大,并且由于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单位成本低,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根据对三个样本区的调查了解,公司的经营能量远比农户的经营能量大得多,转型投资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多元化,高效开发了农村发展能量。一是人力合作,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与农户劳动力资源有机地配合;二是技术合作,企业的加工技术与农户的养殖技术联合起来;三是饲草合作,大型公司除自己建设的饲草基地外,还有许多农户开始搞专业饲草公司,供养殖企业所需;四是养加合作。小公司和农户主要负责繁育成长,大公司负责深加工和市场;五是产销合作,农户主要负责生产,大公司负责销售。

(五)盘活了市场活力

市场是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培育发展市场,种养殖—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市场活力逐渐被激发出来。比如,康乐县肉牛交易暨冷链物流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该中心分为肉牛羊交易区、放心清真牛羊肉销售及餐饮区、屠宰冷藏区、综合服务区等四个功能区。主推“电子交易、期货交易、拍卖交易”三种新型农产品交易模式,开通网上交易平台及期货交易平台,实现产地—市场—终端服务的有效对接。该中心全面建成运营后,年可交易肉牛10万头,肉羊60万只以上,实现交易额15亿元以上,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中心。宁县的庆新果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果品收购、分捡、贮藏、脱水苹果粒、苹果圈及鲜果出口等业务。现建有5座大型现代化果蔬保鲜库,贮藏能力26000吨,部分产品销往东南亚、印度等国外市场。公司年可完成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1100万元。公司计划再利用3—5年时间,将贮藏能力达到5至10万吨,力争建成甘肃省最大的果品仓储、鲜果出口、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五、总结、启示与建议

(一)调查总结

通过对以上三个样本区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央做出的关于鼓励城镇工商资本向农业投资的决策是英明的和成功的,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有比较好的实践价值。概括三个样本区的实地调查情况,其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政策大环境好,有国家战略和政策作为“后盾”;二是私人投资到位,基本没有政府投资;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大,流转周期长;四是农民转型快,大量农民就地变成工资性就业者,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五是“公司+技术平台+良种繁育供给+成品回购+深加工”的运行机制已经建立;六是公司带动作用大,主要体现在种植和养殖的结构优化上,辐射和循环功能明显;七是产品加工程度深,通过高科技应用,不仅仅加工肉制品,更对牲畜的骨头、血、皮、毛等进行了循环式的加工利用;八是市场拓展力度大,产品市场不仅在省内,更是面向国内外广阔市场;九是全程运转和管理实现契约化;十是转型成本低,绝大多数公司负责人是本地人,有社会基础,经济纠纷很少。

(二)主要启示

通过对三个样本区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模式创新与政策导向得出一些启示:一是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是实体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形式,应该重视;二是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最佳产业选择方向必须依据对市场行情的认真分析与把握,投资回报率是决定因素;三是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仅加快了耕地流转,而且促进了大面积荒地的流转和开发利用,可以大范围推广;四是有利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培育工资型、职业型农民;五是有利于加快农村经营组织市场化的步伐,公司制、技术化、契约制等新的市场成长要素向农村转移;六是积极鼓励本乡本土的城市企业家向农村投资,这样做的可行性比较大,转型成本低。

(三)存在问题

因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在我国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不成熟的阶段性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农户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流转难、土地流转成本高、融资难、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弱、农民技术培训不系统、农业生产保险体系不健全、牲畜防疫形势严峻等。二是企业家反映的问题。主要有金融服务滞后、国家特殊政策缺位、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的契约意识不强、技能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三是农牧系统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流转政策只有利于种养而不利于办企业、荒地用途限制很大、养殖业高端人才短缺、出口畜产品开发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太少、县乡畜牧服务体系薄弱和科技推广经费太少等。

(四)对策建议

根据对甘肃省三个样本区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继续做大做好转型投资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根据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在适合发展规模种养业的地区,相关部门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序指导这项工作;二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在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坚持以扶持龙头企业为主、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原则;三是把握好转型投资的大方向,通过工商资本的转型投资行为和实体性公司制农牧企业的培育,盘活和带动整体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职业农民的生成;四是努力解决好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问题。五是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和“新土改”政策,充分考虑和融入转型投资的需要。六是上级政府需要研究、制定和出台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的特殊扶持政策,在投入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科技政策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1]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F324.5

A

1009-6566(2015)05-0003-07

2015-09-20

李含琳(1956—),男,甘肃庆阳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全国“万人计划”社会科学首批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临夏州工商样本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
和谐人社梦飞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村企共赢的样本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