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2015-02-12 08:26:55车君明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机制

车君明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新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车君明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实际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其科学内涵、基本精神和时代要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相应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态度出发,针对群众路线呈现的新特征,提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

在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关键时刻,我们党面对新的历史挑战和考验,在以整风精神开展一场“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对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创新。对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群众路线呈现的新特征,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涵义及其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联系、发动、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是党的根本任务和政治属性。我们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在自己的旗帜上标明了这一政治属性。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实际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随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基本精神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高度概括,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同时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总结,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这一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中,“两个一切”强调的是党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一来一去”强调的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领导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它们二者集中到一起,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又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对“两个一切”根本观点的拓展、延伸和丰富、完善,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呈现的新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改革的深化,我国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凸显,群体性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群众分众化、利益多样化、矛盾多源化等一系列现实情况,群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新问题,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相应呈现了以下新的特征:

(一)群众路线的价值基础转向“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最为根本的价值旨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团结广大群众,以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执政后,面对群众有差异的经济利益诉求和政治权利愿望,党迅速实现从革命到执政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后党对社会变化作出的积极回应。适应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群众路线的视野也随着党的执政基础的扩大而拓宽,不同阶层利益的分化与冲突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必须面对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使具体的、具有不同利益需要的每一个单元化了的“人”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2004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可以看出,群众路线的价值基础向“人本”关怀的转换,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型,从中国传统政治理念向现代民主政治理念转向,也是我党关注社会矛盾,建构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

(二)群众路线的动力机制转向制度约束

群众路线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它的贯彻落实也需要有一种动力机制,其存在的价值就是持续推动党员干部主动将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贯彻到群众工作中去。党对群众路线动力机制的建设,走过了一个从主要依靠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到主要依靠以制度为核心的约束机制的转变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主要把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作为党员干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根本驱动力。党主要依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来推动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并没有全面建立起具体的规范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党开始着力进行制度建设,群众路线的动力机制建设加快进程。相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这对党员干部的任用程序、工作程序、廉政规范、惩处办法都做了详细规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把党员干部的利益和进步同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联系起来。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动力机制建设开始了从人格依赖向制度约束的转换。

(三)群众路线的互动模式转向多元渠道

群众路线是沟通无产阶级先进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相信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以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环节,在路线和政策制定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同人民群众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党员干部与广大百姓群众同吃同住、促膝谈心,通过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来了解群众的需要和想法,建立了党和群众鱼水情深、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为实现这一互动要求,在党和群众间形成了通畅而稳定的沟通渠道。党执政后,加强城乡各级组织建设,建立了各级行政组织体系和党的组织体系。它承担了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承担了上传下达,沟通党群关系的职能。这种纵向单渠道、多环节传递的沟通机制中,信息传导速度相对缓慢,且容易出现效率与人为原因造成的阻滞,加之成为执政党后党和政府工作领域拓宽,管理的群众数量增加,事务种类繁多等实际情况,各级干部公职人员很难再像战争年代那样与群众沟通,官僚主义问题逐步显现,决策的主观性也随之增多。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乡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确立,人员流动性增强,在社会管理呈现分散化状态。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密切联系群众,党从多方面加强沟通渠道的建立与完善。各级人大、政协增强了其法定的民意传递功能,城市社区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发挥出一定的政民沟通的作用,部分社会民意机构和民间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发挥整合、传递民意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党越来越重视通过新媒体汲取民意,微博、微信、论坛、网上调查等,都成为党通过新媒体与群众沟通的重要管道。特别是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党和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的政民商谈机制的生成,民主恳谈会、政策听证会等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科学决策的创新机制。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

针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呈现出的新特征,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出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探索群众路线新特点和规律,在改进作风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群众路线,不仅要站稳马克思主义核心立场和树立正确的主体理念,还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及规律。群众工作是我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有它的特点和规律,这是由于各种环境发生变化的缘故。新的历史时期,特别需要领导干部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在改进作风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创建群众工作新机制

践行群众路线,不仅是要解决作风问题,“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管根本、管长远。制度建设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我们党需要避免简单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转而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落到实处。在当前,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是践行群众路线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制度的有效约束,许多地方的群众工作带有很强的临时性和随意性;也表现在制度的科学性不足:中央要求的各种民主决策、监督制约等制度在镇村一级缺乏规范的可操作性配套制度。因此,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创新制度平台,在制度上解决脱离群众问题,才能为坚持群众路线提供根本的、稳定的、长期的保障。

(三)建立长效机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实效的根本

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必须立足根本、着眼长远,构建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为制度的执行落实提供规范长久的保障。具体应当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问责机制等,以重实绩的考核标尺反对形式主义,以重为民的选拔标准反对官僚主义,以重奋斗的问责红线反对享乐主义,以重清廉的预算导向反对奢靡之风。这样,机制的长效才能保证制度的刚性,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取得持久成效。

(四)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是关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新形势下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要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各阶层和各个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通畅,使社会成员在科学、有效的体制通道内表达利益诉求。在当前,利益问题往往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乃至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践行群众路线,就应当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要进一步构筑安全稳定防范网,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以利益保障机制去化解民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利益保障基础上,在政治上保证参与关系切身利益重大事务的表决。践行群众路线,还应当努力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村务、党务公开透明,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

(五)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保证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充分发挥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是重要环节。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创建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我们党要善于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来为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服务,要时刻关注网络,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改进实际工作。通过互联网,将党的许多重大方针、政策、倡议等及时快捷地传递给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构筑起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征求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建议与意见,通过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讨论,相互争鸣,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六)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取得实效的前提保证。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确保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要建立和健全便利、有效、约束力强的群众监督机制。在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强化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群众申诉、检举、控告制度以及群众监督员制度等,推行“下评上,民评官,企业、社区、村寨评机关”的工作办法,并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责任机制、惩戒机制,逐步形成覆盖面广、多层次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七)建立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建立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要是:完善、改进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加大党员干部使用提拔时群众公认程度的组织认可力度,建立科学的联系群众考评机制,以此实现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创新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建立起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不同职责,制定和实行党员干部量化经常化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党员干部政绩评价体系。

总之,针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呈现的新特征,我们要积探索群众路线的客观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践行之。

[1]姚桓,王雪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J].理论视野,2013,(9).

[2]冯莉,江凤环.社会转型期群众路线的新形势与新趋势[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4).

[3]王亚玲.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启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4).

Practice the Party’s Mass Line Thought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CHE Jun-ming
(Party School of Tianshui Municipal Committee,Tianshui 741018,China)

The party’s mass line i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ople apply the fundation of marxism correctly in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party building actual and form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mass line,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basic spirit and time requirements is also enriched and developed constantly.Mass work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appeared new characteristics,the party’s mass line corresponding to present a series of new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marxist attitude,according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s line rendering,practice the party’s mass lin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new period;practice;mass line

D252

A

1009-6566(2015)05-0125-04

2015-03-19

车军明(1973—),男,甘肃武山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继续教育处副主任。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机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党员干部要姓“党”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