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英
【摘要】想象力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组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想象力是智力的高级形式,发展想象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64-01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古人把想象称之为“神思”,有了它就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创造想象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因素的激发诱导十分必要和重要,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造想象的空间,以便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情景式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如下文字画面:“海滩上撒满了闪光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一个男孩拾起一枚贝壳看看,随手又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他心目中最美丽、最稀奇的贝壳。夕阳把海和天染成了一片深深的紫色。他的伙伴们快乐地哼着歌儿,提着满满一篮子贝壳嬉笑着回去了。只有他仍孤独地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找寻。海浪喧哗着涌上来,洗去了印在沙滩上的小小足迹,他手里的篮子仍然空着。夕阳下的海滩上只留下他长长的影子和那颗向往最美丽贝壳的心……”写作要求是根据提示情景,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的同学由捡贝壳联想到自己的未来;有的同学由捡贝壳联想到贝壳就好似知识……此次写作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新颖的情景设计,不仅使学生作文写得快,而且构思各异,想象丰富。
每个学生脑海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因势利导,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想象甚至幻想,就一定会有好的作品呈现。譬如,某生奥赛获了奖,我们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请获奖学生作获奖感言,同时充分利用这种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文教学素材,适时布置命题作文训练《站在领奖台上》、《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等题目,让每一位同学都想象自己在这一情景中的见闻和感受。再如,中学生重视师生之谊,喜欢憧憬未来,作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想象未来的习作,如《二十年后的聚会》、《家乡巨变之2030》等,通过创设和捕捉想象力训练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再造想象
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文章是文学作品,被誉为“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古今中外的名家典籍,熠熠生辉的诗词曲赋,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进历史和现实天空,感受古人笔下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雄浑与开阔,感受现实中祖国河山的壮丽与秀美,在教学中指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升华情。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文中描写桃花、杏花、梨花盛开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花”向“实”去想象,让学生从春华秋实丰收图景里去体会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再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要让学生体会诗中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只靠讲读很难达到深刻的理解效果。如果通过诗眼“找”字去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与作者一起去寻找总理,呼唤总理,就一定能完成情感的迁移。试想,从五湖四海到祖国的心脏,那阵阵深情的呼唤,怎能不使同学们心潮澎湃;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怎能不激起同学们的强烈共鸣。一个“找”字给学生带来的情感是多么深刻!这也正是想象的巨大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打破陈规,充分激发学生多向思维,从而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讲授《项链》一文,在引导学生揭示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想象条件:“项链的丢失,造成了玛蒂尔德的悲剧,使她后来十年非常痛苦。假如这挂项链没有丢失,那么她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学生展开想象,或是项链不丢,她天天等待那次晚会上的某位上流社会的男士来找她,可时间一天天过去,谁也没有来找他,她在“幸福”的幻想和忧郁的等待中精神失常;或是项链不丢,她成了部长的“花瓶”,着实“荣耀”了一番,但部长后来另有新欢,把她抛弃了;或是项链不丢,日后她更加向往参加那样的晚会,但以他们夫妇的身份和现状,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她痴狂成病。学生发言积极,想象大胆丰富,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人生续写了合理的结局。
一个人的想象力是广大而无限的,它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作者再现的生活复归为学生心目中的图像,也就是把课文中描写的形态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组合和创造,从而再现一个完整统一的有灵有肉的新形象。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想象力植根于丰富的语文活动和生活经验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非朝夕之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课外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美的事物,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增加感性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