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 要:中职语文课本剧编演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中职语文课本剧编演的方法,对课本剧编演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课本剧编演的要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本剧 编演 方法
一、中职语文课本剧编演的方法
1.选择素材
适合课本剧编演的课文有两类。一是叙事性强的记叙文和小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如中职语文教材中的《鸿门宴》(记叙文)、《项链》(小说)等。二是情节性强、有较激烈的矛盾沖突、人物性格较为鲜明的内容,如中职语文教材《崤之战》中,蹇叔哭秦师、晋先轸朝堂上的主战陈词及纵秦囚之后的不顾而唾的举动等内容。
2.阅读思考
课本剧编演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编演好课本剧的前提是对课文的深入阅读、熟练把握,不仅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咀嚼语言,品味人物思想情感,把握人物思想性格,还要结合课文时代背景,领会作品主题及思想、意义。如通过对《阿Q正传》课本剧的编演,让学生感受革命大潮来临时赵白眼等的惴惴不安、阿Q的真心欢喜;通过阿Q的内心独白,让学生感受他的糊涂认识,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3.编写要领
首先,课本剧的编写要遵守剧本的写作要求。剧本内容包括两部分,即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语言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口语化,通俗自然,简练明确,适合舞台演出。舞台说明除了交代人物、时间、地点、背景、人物动作、表情外,还担负着串联剧情、衔接过渡的作用,尤其是在场景变化多的剧目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不论是人物台词还是舞台说明,都要为作品主题服务,编演中可适当增删,使之适合剧情发展、人物性格表现需要和舞台演出。
其次,编演人员要全员参与。课本剧的价值之一就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学生集体创作,互相启发,集结智慧的火花,加深对课文和剧本创作要领的理解,共同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4.演出要求
编演组推举导演,事先排练。推举导演的目的有四。一是为了协调各演员间的角色分配,督促他们不仅要熟悉自己的台词,揣摩自己的角色,而且要熟悉整个剧本和所有角色,有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注意协调配合,服从调度和安排。二是负责道具准备和场景布置工作。三是通盘考虑演员上下场顺序及场景衔接等组织工作。四是组织好事先排练。事先排练是为了能提前发现课本剧编排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保证演出效果。
5.评点
一是评编演。课本剧编演后,组织学生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评课本剧编写和演出的效果,发现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二是评合作。课本剧演出后,由观众评出合作高效的小组,指出其成功之处,为其他小组提供学习范例。
二、中职语文课本剧编演的反思及要点
1.编演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
课本剧编演属于舞台剧的范畴,编演时应遵循舞台剧的编演规范和格式要求。如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演出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上下场等,人物对白间的舞台说明要用括号标注,与台词分开等等。这些相关知识都需要教师在课本剧编演之前,对学生加以辅导,让他们对课本剧编演的要求有一个整体把握,编演时才不至于想当然。
2.课本剧对话要简短
在课本剧编演中,学生经常会不注意深入阅读,阅读不够或者懒于动脑,不能对人物对话中较长的句子进行精简或分解,或者对文言文中的语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机械生硬的翻译,使得人物台词或冗长、或生硬,做不到口语化,不够简洁通俗。这样编写出的课本剧,表演起来像背书,学生腔太重。
3.时代背景要交代
人物出场前的背景介绍是告诉读者或观众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物相关的社会关系、事件发生的缘由及前奏等等。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它的内容却很重要。如果缺少交代,就会让人费解,影响观众对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理解,进而影响剧本的演出效果。学生在课本剧的编演中往往只注意人物台词的编写润色,而忽略对背景的相关介绍,这是课本剧编演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舞台说明编写要清晰
课本剧编写中缺少舞台说明,致使演出中只有人物对话,缺少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表演单调平板,不够生动有趣,大大削弱了课本剧的演出效果。因此舞台说明中对幕与幕之间、场与场之间、人物上下场之间要进行必要的交代,演出时场景变换要连贯,人物出场不混乱,才能提高课本剧的整体演出效果。
5.演员表演要默契
不够默契的表演主要是演出中只注意自己角色的塑造,而忽略与其他角色的配合协调,使得单看某个人的表演可圈可点,而看整体剧作的演出则问题百出。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