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与“主体”的双主关系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体现

2015-01-09 14:22:43吴志华
考试周刊 2014年94期
关键词:主导主体

吴志华

摘    要: 主导与主体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师生进行了很好的定位。本文主要探讨了主导与主体的“双主”关系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体现,旨在落实新课改要求,为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关键词: 中职物理课堂教学    主导    主体    双主关系

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六大改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提出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是建立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学生地位基础上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如“牵线木偶”,如何做、如何学、乃至如何思想、如何解题等都由教师决定,由此导致我国多年的教育质量低下,更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物理课堂教学首先要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但落实新课改要求是双向的,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人才。对此,本文仅就如何在中职物理课堂上落实主体与主导的“双主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落实新课改要求,为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1.中职物理课堂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主导体现在多个方面,以《牛顿第二定律》一课为例。

一是组织课堂,该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质量是惯性的量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对知识的应用。那么,根据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应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阶段。例如,第一阶段,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题;第二阶段,让学生了解质量是惯性的量度,主要包括实验、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三个小环节;第三阶段,提取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第四阶段,回顾、分析并总结课堂。

二是组织学生学习。严格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知识的过程,这就如同学生让认识一个陌生人——首先通过外表判断性格,其次通过言语沟通加深了解,最后通过交往而完全熟悉,而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此时,相对于学生来说,《牛顿第二定律》即是一个“陌生人”;其次组织学生通过略读和细读判断知识的要点,确立学习方法;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和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知识,最终对知识形成客观认识。

三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责任,同时是组织课堂和实施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而是永远充满变化的。在课堂上,学生是充满动态的人,他们的思维心态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当能够顺应学生的动态变化,满足学生不同心境下的学习需求,而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体现。

然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仅是针对教学而言,其中并不包括主导学生的成长方向。同时,主导教学也不能完全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生的思路,强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1]。严格来说,主导课堂与“主持课堂”仅有一线之差,但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合理主导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2.中职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落实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中职物理教师需透析构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领会新课改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师生关系构建方面,教师应全面渗透学习的主体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生怎么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的主客体,教师必须从学习的目的入手,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面向社会,创设生活化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应对老师,而是为了应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教师可采用先学后教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先学后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因材施教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从中职生的心理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学习怀有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先学后教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学生能够顺畅地学,教师应全面介入学生自学中,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先学后教能够发挥教育作用。而对于学困生思维的把握,教师应调动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担教师的工作,让他们帮助教师收集学困生的相关信息,以备教师拟定对策,如此,则既能够落实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尽量减少作业量,将课外作业的形式改为课外研究课题。如《重力势能》一课,在这一课的课后,组织学生探究物体在轨道运动的情况,将在“重力势能”一课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如此,则既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主导与主体的“双主关系”构建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成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结合素质教育精神,创新主体与主导的落实方法,并将二者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红艳.浅谈中职物理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71-73.

猜你喜欢
主导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浅谈多媒体应用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结合
翻转课堂:教师“主导”的新境界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靠“设计”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靠“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4:44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环球时报(2016-08-08)2016-08-08 06:38:31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