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林,李晓阳
(1.重庆市东南医院老年科400050;2.重庆市东南医院皮肤科401336)
优质心理护理对提高临终前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影响
李金林1,李晓阳2
(1.重庆市东南医院老年科400050;2.重庆市东南医院皮肤科401336)
目的探讨优质心理护理对提高临终前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老年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临终前老年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综合护理;另选取该院老年科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临终前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至病死时间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至病死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较护理前未有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血压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心理护理对于临终前老年患者的寿命延长有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 心理疗法; 临终医护; 老年护理学; 生命质量
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逐步减退,抗病能力差,行动障碍,长期卧床[1]。而老年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个人性格,素质及修养,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相关因素和人生经历都参差不齐,导致老年患者的心态差异很大,特别是临终前老年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焦虑,情绪低落、紧张、孤独、烦躁、疑虑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拒绝服用药物的心理,悲观面对生活的消极心理,以及出现不配合治疗逆反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心理护理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别是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于缓解高龄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显著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及治疗效果[2]。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降低老年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抑郁症状,降低其抑郁量表的评分[3]。本院老年科主要收治临终前老年患者,自从开始实行心理护理以后,临终前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老年科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临终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66~81岁,平均(72.1±1.9)岁。另选取本院老年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临终前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65~83岁,平均(71.7±2.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饮食,如流质、半流质或普通饮食,易于消化,富于营养,蛋白质量要充足,脂肪不宜过多,各类营养素、维生素、盐类要平衡。老人卧床后更易便秘,故食物中纤维素很重要,要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2)改善环境: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可以打开气窗。但冬季寒冷,老年患者怕冷,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3次即可。阳光充足的室内放些盆栽花草,既可美化环境,又能调节空气。(3)按时服药:严格按医嘱服药。因老年科收治的都是临终前卧床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脑卒中后遗症、糖尿病、冠心病,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按时按量喂药。如需注射或针灸者,要与医生配合好,如帮助翻身、脱衣等。(4)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净、无渣削。为患者擦洗早晚2次保持身体清洁,勤换尿片。每2~3小时翻身1次,臀下垫气圈。翻身后轻轻按压受压部位3 min促进血液循环。翻身时不能拖拉,将患者身体抱起侧翻或平翻。(5)预防肺部感染:临终前卧床老年患者多半死于肺部感染,因此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对卧床老年患者要经常更换体位,不能坐起的,可以将床头摇高至半卧位。翻身时拍拍背,由下往上拍10次,增加患者肺部的功能。预防受凉,老年患者经常要掀盖被,护理人员要将盖被盖好,尽量能固定在患者身上掀不开。饭后都应给老年患者做口腔护理,也能够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6)预防尿路感染:临终前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有的会长期置尿管。应鼓励老年患者多喝水,每天至少1 500~2 000 mL。每天用聚维酮碘消毒2次尿道口周围及尿管约5 cm宽,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1.2.1.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心理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心理疏导:对于临终前的老年患者,虽然经历和遭遇各不相同,但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是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老年患者常自怜自卑、情绪消沉,固执不满,好发脾气,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护士应十分耐心、体贴、理解,用诚恳的态度,亲切话语抚慰老年患者,更多地和他们谈心接触,了解患者在想什么,以满足其心理需要。(2)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积极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建立与患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对于抑郁低落且不愿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患者,与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基础。
1.2.2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临终前老年患者入院至病死时间及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入院至病死时间比较 经护理,对照组患者入院至病死时间为(1.9±2.3)年,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病死时间为(4.3±1.5)年。两组患者入院后至病死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较护理前未有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血压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mm Hg)
注:1 mm Hg=0.133 kPa;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n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血压SBP DBP 87.2±5.7a84.2±4.6b100 100 132.7±10.8 130.5±11.2护理前血压SBP DBP 84.1±5.1 82.4±6.9 141.3±13.5a127.9±12.6b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的观察组临终前老年患者入院至病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后,患者对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逐渐熟悉,对身边医护人员的紧张感逐渐消失,血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心理护理,对医院的陌生环境比较恐惧,很多老年患者身边没有熟悉的亲人陪同,导致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心率加快,周围血管收缩,使患者血压较护理前有所升高。
要做好临终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4]。
对于不同情况的临终前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情绪低落抑郁的临终前老年患者。临终前老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会认为自己无用,给家人增加负担,被动配合治疗。此类患者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突发疾病导致卧床的患者。有报道指出,患者受教育的程度及业余生活的丰富程度都跟老年人患抑郁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对于此类患者,缺乏倾诉对象,缺乏关心和支持是导致其情绪低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将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放在同等地位。护理人员应与此类临终前患者多沟通,多关心他们,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患者,给予其亲切的关怀,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鼓励其树立信心,改善其抑郁低落的情绪,使其更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2)感到孤独的临终前老年患者。这样的临终前老年患者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的临终前老年患者往往性格内向,很少交流,或者听力减退,与周围人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加之很少有人探视,孤独感倍增。此类患者虽然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非常丰富,对于此类临终前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互动接触,对于听力不好的患者必要时进行文字交流或肢体语言交流,开导其思想,了解其内心想法,尽最大可能满足其心理需要,进而改善其孤独感。(3)焦虑不安的临终前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比较敏感,特别是临终前的晚期癌症患者,常常认为自己病入膏肓,对死亡非常恐惧[6]。对于这类患者护理要更加细致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其感觉到病情危重而失去生存的信心。一项对老年患者焦虑状况的研究中发现,老年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容易被忽视或漏诊[7]。因此对于临终前的老年患者,大部分都伴有焦虑的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为其适时安排来访者探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劝慰,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解除患者顾虑,给予此类患者临终的关爱。(4)老年痴呆的临终前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脑萎缩的发生,老年精神病患者也不断增加。这样的老年患者伴随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均出现持久性异常[8]。由于服务对象是精神疾病患者,其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导致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难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而对于这样的临终前老年患者所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对于此类患者,应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情况、自我情绪调节、饮食控制及运动情况,从而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9],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使患者在心理、精神上得以有效放松,稳定病情,加速恢复。对这类患者要加强巡视,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情绪异常变化可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改善患者精神症状。
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环境的改善都对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但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临终前老年患者,其心理疏导的作用不容小觑,除了过硬的护理基本技能之外,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临终前老年患者要充分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遵循临终前患者的心理规律,对不同情况的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而心理疏导是近年来萌发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其以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为基本原则,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原理,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以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为必要条件,然后通过医护人员的疏导信息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信息实行信息转换,对患者抑郁,情绪低落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沟通疏导,使其能够畅通交流,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10]。
综上所述,对临终前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缓解临终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精神压力,改善孤独感,使其能够安享晚年。
[1]孙雯,徐静,潘放鸣,等.新形势下老年护理面临的挑战及展望[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53-154.
[2]高宏.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4-85.
[3]张美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95-1396.
[4]谢仕敏,余学英.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及其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2):151-154.
[5]刘丽婷,胡海霞,高玉霞.国内外原发性老年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547-549.
[6]王艳梅,高怡芳.老年病人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5):1344-1346.
[7]梁裕格.社区医院老年焦虑障碍伴躯体症状38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8):156-157.
[8]杨丽,薛丽萍,李宏利,等.老年期精神病的护理经验[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95.
[9]赵立.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5):47.
[10]占建华,章金辉,李水法,等.心理疏导疗法在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对行为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587-59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50
:B
:1009-5519(2015)06-0919-03
2014-11-15)
李金林(1959-),女,河北安次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老年科临床护理工作;E-mail:ljl5912@163.com。
李晓阳(E-mail:16120449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