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万建中
传统村落保护的政府作为与成效
文 万建中
北京市政府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镇化势必造成对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冲击甚至破坏。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政府是保护传统村落的主体,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态度、投入和措施决定了辖区内传统村落保护的状况和命运。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考察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可以理解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位置和作用。
2012年以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总体部署,北京市农委同市规划委、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共同推动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围绕传统村落调查、保护规划编制以及保护宣传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保护技术导则、保护配套政策、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2012年8月,北京市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邀请文物与保护、建筑与规划、民俗与文化等方面的专家,依照《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建村[2012]125号),对各区县上报的83个村庄进行了质量审核,确定了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等52个村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建议名单。52个传统村落中既有传统建筑风貌保存较好的村庄,也有村落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的村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较好的村庄,而且还有一批村庄同时具有以上两种要素,个别村庄三种要素都具备。经有关市领导圈阅同意,已将传统村落建议名单正式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并按照“一村一表”和“一村一组照片”的要求,指导52个村庄分别填写了《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完成了《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录入工作。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市农委组织相关区县主管部门,对第一批、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按“一村一档”的要求,对传统村落的村域环境、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及格局、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保护发展基础资料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整理,以文字、图纸和照片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建档,完成了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的制作工作,按时将档案成果上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并反馈给区县、镇村,作为村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4年4月通过的《北京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中,市政府制定了以人为本,保护为先,发展为重的传统村落建设的基本原则,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意见》要求组织传统村落编制保护和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时,充分考虑传统村落中古民居和生活习惯的价值,探索古民居和生活方式传承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有效实现形式。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传统建筑(含古民居)、井泉沟渠、古树名木等乡村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的修复和整治,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山水林田等自然景观和农村特色风貌。对于其中文保项目的修复修缮,可以纳入市级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调研组在密云县吉家营村考察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市农委于2013年下半年启动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一批9个传统村落中爨底下、灵水、琉璃渠、焦庄户、水峪等五个村已编制保护发展规划。2014年,市农委专门安排100万元资金,委托规划院所重点支持门头沟区三家店村、黄岭西村、苇子水村及延庆县岔道村四个村编制完成了村庄保护发展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就政府而言,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一方面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生活在传统村落里的农民享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惠和传统村落保护的成果。相关部门在有效保护、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引导传统村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发展休闲旅游、创意文化产业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最终要使农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例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既是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在保护的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使这个村获得了新的生机。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该村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大力宣传北京传统村落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相关部门编辑出版北京市52个传统村落名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记录和展示北京市52个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风貌,目前该书已完成组稿,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依托《美丽乡村》杂志开辟“古村风情话春秋”专栏,每期选择2个村,陆续对52个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传统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进行宣传推介。
北京市政府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镇化势必造成对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冲击甚至破坏。为了使广大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免遭一些城市同样的厄运,应该尽快制定针对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适时出台北京市传统村落古民居改造修缮技术导则,既要提高古民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更好地保护好古民居和延续传统的民俗生活。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