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霞
【摘要】语文体验式作业以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某个大语文环境,通过参与、感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与学生零距离碰撞。它从准备到完成整个过程处处凸显“体验”。
【关键词】体验 语文 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43-02
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以“体验”拉近语文与学生的距离,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努力让语文“凡化”,以此增强语文学习的亲切感。
一、体验式作业的特点
1.零距离,受热捧
体验式作业就是让学生与作业零距离接触,真正走进学生。这种“体验式”作业的共同点是让他们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己体会,快乐作业。
2.生为本,多感悟
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无论是观赏、参观访问、情景模拟还是活动、角色扮演等等具体的体验活动,都是要求学生作为主体亲自参与,亲自经历。外人无法代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多途径地学习感受。学生都是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的,亲自参加活动,亲自感受了整个过程,其主体认知作用是教师所无法替代的。
3. 亲体验,抒心语
作业多体现“体验”的词语,《妈妈的心是瓷器》、《如果我远行,我会想念你》、《别了,门口的小桥》、《年的味道》、《那一刻,我呆住了》、《耶,我们赢了》、《最近,我真想买套书》……作业处处强调“我”,凸显“我”,关注心的交汇。
二、体验式作业的选题
1.换位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事件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中的感悟和体验,是真实而深刻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自主设计作业:《道别》、《告别大娘》、《告别志愿军叔叔》等。如《跟大嫂离别的话》片段:……大嫂请回去吧!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路了!就算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学会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冲突中探寻和建构,领悟和陶冶。
2.渐入真境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创造更丰富的体验。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模仿文中人物进入体验,“文中人物”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如教《春天在哪里》就设计了“春姑娘”这个形象,让她带着学生进入课堂,春姑娘笑着对小朋友们说:“你好,我是春姑娘,早就听说你们很棒,今日一见果然了不起,我先带你……”很亲切地把学生带入了体验的情境。
3.把握机会
把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跟学生的体验作业结合起来。生活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获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爆炸事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都说这是日本活该,一副幸灾乐祸的态度。再让学生回去了解周边的邻居、爸爸妈妈等对这件事件的看法,还要到电视或网上了解这些事件的情况,最后再让学生谈谈心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这次日本遭受重创大快人心,有的说日本人素质真高,大灾面前能保持冷静真难得,有的说大灾面前要有大爱,要帮助日本度过难关,有的说百姓是无辜的,南京大屠杀不能算在老百姓身上……没想到小学生能把这些“大事”看得这么清楚,让人吃惊,令人佩服。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加深了对“国际大事”的了解,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冰雹事件”、“蜗牛事件”、“养蚕事件”、“莫言获奖啦”、“晓玲叮当来校”……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所在。
4.专设博客
《秀我自己》、《悄悄话》、《心路历程》、《心灵驿站》、《心语》……利用班级博客,设计专栏,让学生畅所欲言,有时是长篇文章,有时是只言片语,抒发内心的体验,或喜或悲,或生活中的困惑,或同学间的矛盾,心与心碰撞,既练了文笔,又促进了交流。
三、体验式作业的模式
体验式作业一般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设计体验之境。第二阶段是亲历体验,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最后是愉快作业,加深体验。它可以分成五个步骤:
1.创设情境,写真体验
针对不同的选题选择不同的体验方式。“情景模拟”、“活动式体验”、“角色扮演”等等。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一是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二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三是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体验。
2.设计导思问题, 激发体验
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对学生情感体验具有导向性作用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感受,促使他们心灵深处产生有效的反应,获得感动、喜好或憎恨、厌恶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向机制。
3.探究思考,深入体验
小学生虽然很幼稚,但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并开始试图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他们开始不满足于教师,书本对一些问题和现象所做的解释和结论,喜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发表评论。在生生的探究中,在师生的深入探究中,真正达成共识形成体验。探究也因此成为体验式教学的持久动力。
4.陈述内心感受,达成一致体验
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5.实践运用,升华体验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凯洛夫:《教育学》(上册),沈颖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12月版。
[2]张伟著:《小学语文“球形”阅读教学原理与应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版。
[3] 温恒福:《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