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析

2015-01-08 07:40杨少华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教育

摘 要: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086-02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为此,有必要立足当前形势,不断探索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机制与途径。

一、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干部对思想灰尘和政治微生物才会有更强的抵抗力,理想信念的基石才会更加坚固。

坚定理想信念,要自觉贯彻“整风精神”。整风精神是我们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传统之一。坚持整风精神,就是要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精神懈怠、消极腐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风精神没有传承好、贯彻好,以致党内生活庸俗化,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1]。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只有认真贯彻整风精神,经常进行打扫和洗涤,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才能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才能进一步坚定起来。

坚定理想信念,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2]实践证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首要的一点是增强党员干部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要从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角度,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看作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在每一次党内政治生活中红红脸、出出汗,真正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大熔炉。

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我们强调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这种团结不是不争论,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团结”,而是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真诚团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更要关心爱护同志,实事求是,出以公心,讓人觉得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目的在于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团结起来干事业。只有切实运用好“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公式,才能在党内营造出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了这样一种局面,广大党员才能合力凝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中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随之也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影响深远,对于新时期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获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充分培育和发扬了一系列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正是因为始终保持这些优良传统并不断赋予时代新内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凝聚民心群力,找到正确道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胜利。历史证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克服艰难困苦、克敌制胜的法宝。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要求。我们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保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党和人民的团结一致、甘苦与共的优良传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无法在艰难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不断取得胜利。没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性事业就不可能取得突破和成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将日益增多,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样离不开大公无私、服从大局等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事实证明,党的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武器。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理想信念的代际传承。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相当多的厅局级领导干部是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对于年轻一代党员干部而言,尤其需要加强学习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性,以此来弥补因时代“落差”造成的理想信念方面的不足。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绝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完成的,需要无数代人共同努力,代代相传。在这当中,老一辈革命者创造的党的优良传统就如同精神火炬,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才能保证党的奋斗理想最终得以实现。对此,江泽民曾指出:“国际敌对势力妄图从我们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打开缺口,实现他们所希望的和平演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务必要高瞻远瞩,采取有力措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以保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代代相传。”[3]

三、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中坚定理想信念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坚持多年积累成形的一整套教育方式,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丰富新的教育方式,努力使各种教育方式更加切合党员干部的实际,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有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接地气。要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刻揭示理想信念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意义;要直面社会矛盾,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检验它、充实它,使共产党员深切感受到理想信念既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与客观事实切实相符,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从政治上、道德上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相比较而言,对日常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视不够。例如生老病死的问题,我们就重视不够。“法轮功”的歪理邪说正是钻了这个空子,从日常精神生活中打开缺口,进而动摇了不少老党员政治上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有必要从日常精神生活做起,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回应人们日常精神生活中提出的需求和问题。对青年党员干部来说,应以立志、成才为主要内容实施理想信念教育,重点解决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老年党员干部则要以健康与生命为重要内容,引导他们以科学的唯物论正确对待生老病死的现象。

理想信念教育要讲究技巧。过去我们在统一思想认识的时候,往往习惯用强制“打通”的方法。今天,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再沿用过去的办法肯定是不适应了。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4]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动,要结合是实际,注入新内容,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来取代过去明显的说教手法,力求使人心情愉快地接受。

理想信念教育要善于化负为正。理想信念当然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正面教育走向极端也会适得其反。在过去极“左”的年代里,讲形势就是“一片大好”,讲模范就是“高大全”,为了政治需要任意拔高甚至造假。实践证明,只注重正面教育,会缺乏对负能量的免疫力,这样的环境教育出来的人,走上社会后往往经不起考验。如果说在信息封闭年代,这种“正面教育”还能一时奏效,在今天开放的信息年代,一味展示正面信息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多地展示和渲染社会的负面信息。过多地吸收负能量,只会使党员干部对社会、对个人的前途悲观失望。正确的做法是善于“化负为正”,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的负面案例,用唯物辩证的历史方法来帮助大家分析这些假丑恶,看清它们必然失敗的前途,激发起大家与之斗争的责任感。

回顾历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展望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使命光荣重大,但道路艰难曲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凝聚人民大众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3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3]江泽民广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0.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0.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杨少华(1978-),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责任编辑:石 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