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月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指出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然而,在我国的当前改革中,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旨在论述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提出的原因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 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提出的原因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早在建国之初就被提出来,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首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前面加上顶层设计,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相同的目标。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从根本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我国的全面发展实现我国的繁荣。从这一角度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能够实现结合。
其次,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都是实践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走过苏联模式,虽然取得过一些成就,但给中国带来很大危害。尤其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中国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功,印证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正确性。而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如何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就使得顶层设计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最后,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代表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并得到丰富;同时也反映了自中央到人民群众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向与自群众到中央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向的结合。这样的改革思路适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的统一。
二、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面临的问题
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它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但是,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应用,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还不能准确找到结合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顶层设计这种规划可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意志,不能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不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现象;另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发挥人民群众的意志,也常常发生偏离顶层设计的方向,仅仅依靠摸着石头过河还会发生违背经济规律,偏离改革方向的问题。
其次,在观念上,对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的过河的认识还不够。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方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容易这种思路形成依赖,就会思想僵化。当前我国需要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继续一味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另一方面,顶层设计作为一个理论创新,人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够。顶层设计作为一个新事物,也具有新事物的特点,这就会出现对顶层设计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最后,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机制体制还不健全。我国在机制体制方面已经有很大发展,但是还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完成。改革中机制不健全,还缺乏一套更加完整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等等。这些机制的缺乏,使得改革结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以及对改革对象、改革责任的不明确,使领导者不能对改革进程有一个明确把握。
三、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对策
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改革目标,提高对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首先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顶层设计对摸着石头过河的引领作用,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要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顶层设计既要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又要使地方和地方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共识“仅仅把多数原则视为最低限度的要求,它努力谋求‘多数的规模最大化,而不是满足于获得决策所需的狭隘多数。”
其次,在改革的行动上,要处理好各种关系。第一,把国家指导与地方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既要国家来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实际利益,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第二,把总体规划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既要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总体规划还要不断探索创新,使改革更有深度和广度;第三,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决定有机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全会中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就更明确的区别开市场和政府的职责。
再次,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加强机制体制保障。在中央已经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使设计出的方案更符合实际;改革中设立改革评估机制,使改革有利于全面发展;设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机制,对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进行分析总结,调整设计方案;加强改革监督机制,既是群众对改革的监督,也是负责人之间的监督,明确责任对象。
最后,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让各项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形成改革共识,也有利于群众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形成改革合力;加强改革的舆论宣传,使群众将改革方案内化,推动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