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历史园林景观比较

2015-01-08 23:11:21马强张凯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比较历史

马强 张凯

摘要:中日景观都属于东亚园林体系中的一员,两者相互交融,后期又各有特色。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景观在中国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中日初期的园林景观在结构、意境理念等方式方法上,如出一辙。例如以岛池为中心布置景观,以散石构成石组,积土成山等造景手法,这些由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保存极少,大部分被现在明清时期园林景观所代替,但可在古籍中查询到踪迹。但在日本园林景观中这些造景手法和风格大部分都得到了延续和创新。本文将着力比较两国园林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中日园林;历史;比较

一、中国园林景观历史演变

早在商周时期景观园林就已经萌芽。当时的帝王开辟大自然中的丛林山水,主要用于狩猎,同时起到玩赏的作用,多依托湿地等生产力较高的自然环境,其物产主要供给祭祀活动及宾客宴请,是中国园林的初始形态被称作囿。我国园林景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l、秦汉“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2、魏晋、南北朝走向自然山水园发展方向。这时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转折时期同时对日本园林的产生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隋唐至明清时期从山水园林到文人写意园林。中国的园林景观大批建造,走向兴盛。

中国园林起源于“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源于对汰池和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岛山的崇拜,对神话、仙人的向往。景观意境的体现是对神的敬意而不是面向生活,标志统治地位的高台成为人向神明朝拜、沟通的神圣之地。中国园林经过几代的持续发展到秦汉时期,尽管人文性得到加强,但景观园林作为崇拜神明、狩猎和处理政务的功能却始终如一。

我国园林景观第一次重要转折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各地域间的融合,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从对神仙宫阙的向往和模仿转向自然的再现,由娱神到乐人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也飞速发展,在园林景观中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例如谢赫在《古画名录》中提出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默写”对今后的园林景观的结构、布局、手法等。这期间由于文人厌烦战争、文学上抒情与玄思风气的出现,寄情于文人心中的精神世界,把自然山水浓缩于自家园林之中贵族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诞生了私家园林景观。这期间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浓重的文人气质,在园林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从单纯的模仿转向对自然意境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共鸣。建筑也不再是一味的宏大壮阔,出现了亭、台、楼、榭等构筑物串联在园林景观之中,曲折幽静,空间多变。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景观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走过了从质朴的自然山水到诗情画意的写意园林景观的跨越。同时皇家园林自西汉后又以恢弘的气势和丰富多彩的颜色;官僚和文人墨客更大程度的参与到园林的景观的设计中。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的成熟,园林设计和文学、书法、绘画在形式和艺术特点上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意意境。随着文人士大夫的世界观、宇宙观和园林审美的更加成熟最终形成了“壶中天地”的园林格局。同时园林技艺日益精悍造就了中国园林的文学性象征性的特点。唐朝之后至民国前期,我国的园林景观的探索更多的是局限在了设计手法与技术的应用上,而在布局和结构上一直没有转变。

中国古代园林的最后的辉煌期出现在明清时期,技巧手法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由于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大批文人、官僚希望在城市中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自然和富有文化气质的园林景观并加入进园林设计之中,因而造就了这一时期的造园高峰,同时由于技巧的成熟运用因此形成了程式化的造园,因此我觉得就园林的意境和氛围渲染,明清时期未得到发展,难及唐宋时期。

二、日本园林景观历史演变

日本的园林在中国的影响下,经过了和中国园林基本相近的发展历程。日本上古园林以岩坐和神池的石崇拜为代表,原始道教和多神教的自然崇拜成为园林的主导思想。直到飞鸟、奈良时代时期后受到中国以及佛教影响出现了池岛和须弥石祖。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与中国开始了直接的联系,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技术形成了以三国时期为蓝本的飞鸟佛教艺术和唐风盛行的奈良风格。

飞鸟时期的佛教艺术和奈良风格为平安时代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寝殿造园和净土庭院两园林形式。寝殿造园以池岛为基础与寝殿结合形成。而净土庭院是在佛教理念的影响下形成。寝殿式庭园主要是在佛教禅宗思想和的配置主要建立在四神及阴阳五行思想基础之上,其有蓬莱样式的特征,铺满白砂的庭园成为贵族们举行仪式及各种社交活动场所。此外,早期佛教净土思想是造就平安园林独特意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造园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日本園林展现独特民族风格的时代。禅宗文化和武家政治成为园林文化的主旋律。先后出现了融合净土和禅祭两种风格的新型池泉回游式园林以及枯山水庭园和书院茶亭等多种园林形式。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期为镰仓、南北朝时代,园林主要形式仍然是以筑山和池泉为主,有相当一批杰出的园林是通过对原有的净土庭园改造而来。如西芳寺、金阁寺园林等。后期以室盯时代枯山水和书院园林为代表。

日本园林走向综合和完善的时代。出现了将池泉、枯山水、茶庭等多种园林景观集中于一体大型综合回游园,如桂离宫、修学院等。影响园林风格的主要因素是政治上的锁国政策和经济上町人地位的上升。前者促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高度完善。日本传统的歌道、剑道、茶道、能艺、狂言等民族艺术形式都是在锁国的两个多世纪中最终完形的,而后者对园林艺术的发展更起了决定性作用。随着町人文化、市民艺术的上升,日本艺术包括园林风格从中世纪的清冷、孤寂,走向近代的丰富多姿,其世俗化趣味明显上升。

三、总结

中国文化对日本园林的主要影响是在飞鸟、奈良时代和镰仓、南北朝、室町两个阶段,即古代和中世园林阶段。前者以唐文化输入为代表,主要园林形式为以须弥石组的池泉园,这种园林形式在后期逐步演化为自由格局的寝殿造园林和更为自由的书院造园林样式,中世纪园林风格的形成与镰仓初期禅宗文化的输入有很大关系。日本园林从枯山水到茶庭,从舟游到坐观式园林,都无不体现出禅宗特有审美趣味。

猜你喜欢
比较历史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