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德教育有效性问题一直来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医德教育中在教育理念、目标、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从调整价值取向、培养自我道德能力和实现“校内校外一体”医德教育探讨了实现医德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医德教育;有效性缺失;原因;途径
医德教育是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学院校,依据医德的原则和规范,对医务人员和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同时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中施加优良医德医风的影响,使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内在的医德信念、医德品质和医德行为。本文的医德教育是指对医学院校所实施的教育活动。目前,在医学院校中的医德教育有效性缺失已得到高度重视,它是指实施医德教育者依据医德的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而出现了与预期效果不一致、失衡的状态。
1 医德教育有效性缺失原因分析
1.1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功利与道德的矛盾
功利即利益和功效,其广义指眼前和长远的种种功勋和事业所带来的利益,其狭义指眼前的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道德和功利二者并不矛盾,道德始终离不开功利,功利问题是道德理论和实践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医德范畴的功利是指医务人员在履行道德义务时所涉及的功劳和利益,。社会主义医德提倡医务人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但并不否定其必要的、合理的功利。长期以来,受医学人道主义传统影响,医学院校一直把人道主义作为医德教育的宗旨,基本上排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医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人道主义教育,一方面受社会影响价值取向趋功利化,从而导致医学生会出现价值观错乱的心理状态,以至于对医德教育产生反方向的效果。
1.2医德教育目标:重理论理解轻实践认知
医德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医德理论指导的医德实践是盲目的,不能适应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医德教育不能用空洞的理论说教而要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育。长期以来,医德教育的目标设计过于单一化、理想化和统一化,仅仅是把它作为一门公共政治课,并没有考虑医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体要求,在医德教育中共性多,个性教育少,缺乏层次性。有些医学院校缺少将医德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这些规劝显得单调、空洞而缺乏感染力,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1.3教育过程和方法:知情分离与知行断裂
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事业及病人所产生的爱恨、喜恶态度以及履行其医德要求的内心体验。医德情感的形成,需要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作用。内因是医务人员个体自身的情感体验,外因是医德教育的激发作用。医德情感的医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它一旦形成,就对医德行为起到比较持久而强有力的作用。但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中,忽视了对医学生进行崇高人生价值追求的教育,忽视了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忽视德育过程知-情-意-行的转化。在医德教育中,教师较少考虑学生个体德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过多的向学生单方灌输,造成医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分离状态,使得一些学生虽在道德上认识超前,而行为滞后,知行断裂分离。
2 医德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途径
2.1调整价值导向,回归现实生活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一种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基础不同,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就不同,经济基础一旦发生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医德作为指导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必须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医德教育既要考虑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的优秀医德思想, 又要考虑西方医德规范、价值观念对我们的渗透;既要考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核心要求,也要考虑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拜金主义对人们价值观的冲击。归根到底,医德教育要回归于现实社会,立足于人的实践性,使医学生正确处理道义与功利的关系,在现实教育中加深对医德的认识与理解,并转化为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
2.2适应心理规律,培养自我道德能力
当代医学生是医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医德教育应该根据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遵循心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其中,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自我道德,以实现是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医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从认识医德规范的重要性、学习医疗卫生行业模范人物来培养医德情感和树立医德信念、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医德行为等方面来提高医学生的自我道德能力。既要注重理论的教育,又要在实践中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的培养,鼓励医学生参加医学实践,比如深入医院为患者提供一些自我保健知识和陪护服务,或到社区参加义务服务工作,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让医学生认知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神圣和使命之重大,从而到达对医德认识的升华,形成坚定的医德意志。
2.3实现“校内校外一体”医德教育,优化教育环境
2.3.1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在校学生可塑性强,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的培养,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完善医德教育的课堂体系,针对不同年纪分讲不同内容,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采取案例分析、电影辅导、角色扮演等不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开展医德理论的系统讲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重于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医德案例、医患沟通技巧等内容,使医学生准确认识医德和自我定位,把自觉医德意识应用到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寒梅,孙家明.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体系有效性缺失与对策[J]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12 年 5 月
[2]杨晓梅,哈斯也提·艾力. 关于建构医学院医德教育新模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156.
作者简介:方小英(1981-),女,河南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