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关乎世界

2015-01-08 00:51任桂蓉
商场现代化 2014年32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

任桂蓉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在当前已经进入经济一体化时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诸多行业及其金融衍生品对世界经济的引擎拉动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局势变得错综复杂。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了经济转型的一系列规划,从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开放的消费者驱动经济模式,这样的过程对当前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拟对中国经济转型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做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国经济转型;中国模式;世界影响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的转变。按转型状态可分为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世界经济体系在纵深方向实现接轨,其经济转型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经济转型战略发展现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数目庞大的国际国内消费市场,顺应并利用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变化形式,逐步取得了经济建设的独立发展自平衡能力。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以其全球化的政治经济视野,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其战略目标不但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还要积极推动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一体化、多极化、国际民主化演进,这为中国内外经济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了战略保证。

其次,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行业造成影响的诸多启示,我国在金融外汇领域逐步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了战略化调整,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这一方面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调控国家宏观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各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内外均衡发展,一方面在国际政治交往领域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其功能已经超出了常规外汇储备工具范围。

再次,从微观层面上看,国内各经济主体大多实行并购重组,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常态。具体说来,公司重组主要包括项目调整型、资产扩张型和变更控制权三类调整。改革开放三十年走到今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内在动力一方面是依靠制度调整拉动了增长,一方面是依靠要素调整拉动了增长,目前逐步过渡到以结构调整为主的新经济增长阶段[2]。另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各经济主体中私有化形式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其中不乏国外购买者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并形成了规模化的外资并购现象,也为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最后,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扩大了国际视角。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各个国家都加强了对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度,资本国际市场竞争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间接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在推行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时,既要考虑对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后续影响,又要考虑国际资本竞争主体带来的市场竞争,还要考虑对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各领域的综合影响。

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经济虽然未能与世界经济实现同步增长,但二者在宏观经济体系运行上实现了趋同。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逐步由单纯的物资资源要素驱动转向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并以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形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就经济政治文化展开的多重交流对话。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中国经济崛起所持态度也不尽相同。

1.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是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还有很多低收入国家,大多分布在亚非拉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有限,国土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国际经济产业链条上处于末端劣势,通常需要国际组织常年实施国际援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低收入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当中。中国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项目多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3]。低收入国家由此和中国就衣帽、纺织、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项目展开合作,积极利用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这一重要发展契机,不断扩大其劳动力成本优势,以此提高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变其国内贫穷落后面貌。

2.对于资源储备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言,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是经验反思。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有高有低,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不同,但其国内制造业普遍落后。这是因为资源出口将引起该国国内外汇汇率浮动上调,其国内制造业受外汇汇率影响在国际制造领域市场竞争力下降,其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导致这些国家的低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萎缩,进而对国际市场上相关物质消费品形成需求依赖。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刚性优势。对此,上述国家一方面就出口替代并不能持久改善出口能力这一问题达成共识,一方面根据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分工定位,制定了其本国相对专业化的优势产业政策,提升其国内劳动力资源质量,以提升其国内制造业对国际市场的出口能力。

3.对于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是机遇与威胁并重的双刃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世界历史上经济政治格局大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天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敌视心态。尤其是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地位逐年上升,经济转型后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水平大幅提升,逐步改写了国际经济格局,在国际政治格局中逐步确立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后,其心态又转为畏惧心态。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看,发达国家一方面出于巨额经济回报考虑,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精密精细工业,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维持其在该项领域中的知识技术垄断地位,以打压产业链下游其他国家。但其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日渐萎缩,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此外,其国内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发展,其国内市场客观要求贸易领域和资源要素以自由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对中国国内各项优势资源存在刚性需求。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格局的逐步形成,人民币国际货币进程的不断推进,发达国家将逐步丧失其在金融领域中的霸主强权地位,只能借助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金融领域开放机会,努力寻求其金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新途径。因此,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既有高新领域中的竞争威胁,也有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合作机遇,还有国际金融服务领域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4.对于和中国发展类型与发展水平相同的新兴国家而言,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是互补分工合作共赢。目前,国际新兴国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发展类型和发展水平与中国国情十分类似,这意味着这些新兴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资源条件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上和中国存在极大的空间重叠现象,直接的正面的竞争只能给双方造成严重损失,不利于各国可持续化发展。因此,这些国家已有意识地提升了高新技术的研发水平,拓宽了其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力求在国际贸易分工中就工业产品设计和特定工种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相对优势,以此在国际贸易各产业链上与中国形成差异化分工合作关系,在更大的层面上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在这一发展战略的促进下,各国都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实现了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降低了经济成本,双双提高了在国际贸易中的综合优势地位[4]。此外,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人民币的崛起及其在亚洲地区的国际货币化,改变了其对美元外汇储备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依赖,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因此,中国经济转型对于新兴国家而言,一方面是更大层面、更广范围上的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差异化分工合作,一方面是金融外汇战略领域中的开创性合作。

三、结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实行战略转型。首先基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视野实施走出去经济发展战略,其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再次对国内各经济主体实行并购重组,最后中国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制订实施上逐步扩大了国际视角。由此,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就。并反过来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是发展机遇,对于资源储备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言是经验反思,对于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而言是机遇与威胁并重的双刃作用;对于新兴国家而言是互补分工合作共赢。

參考文献:

[1]杰弗里·萨克斯.中国经济转型关乎世界[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08:14-16.

[2]周文夫,彭建强.中国经济转型及其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J].河北学刊,2012,05:123-127.

[3]袁志刚,邵挺.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J].学术月刊,2011,01:54-62.

[4]王跃生,陶涛.世界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双循环”与中国经济转型[J].新视野,2014,01:54-59.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
没错,“中国模式”优于“西方模式”
英格兰一半小学将用“中国模式”教数学
“中国模式”应对经济下行的四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