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宇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由于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所以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本文就使用多媒体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课堂 效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57-01
一、使用多媒体,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因此,概念教学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关。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开始,我首先出示电脑软件,屏幕展示一幅春天的景象,并配有一段轻松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拍,给学生讲述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春天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太阳公公露出了慈祥的笑脸,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有一条小溪,小溪边有一片青青的草地,旁边有一栋小房子,那就是兔子的家。这天,兔妈妈第一次带着她的宝宝来到草地上玩,闷了一整个冬天后,第一次呼吸到春天的空气,小兔们是多么高兴啊!(画面停)师即兴问小朋友,你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小兔,师教学生认识7及书写7。之后屏幕继续展示7,小兔们一边吃着鲜嫩的青草,一边嬉戏打闹,吃饱玩够之后,兔妈妈便把小兔们叫到跟前一起做游戏。要把7只小兔分成两组(屏幕停),可是小兔们怎么也站不好。小朋友,你们知道怎样分吗?共有几种分法?(师教7的分解,并用电脑软件展示7只可爱小兔的分法及种类。)出示软件,做完游戏后,兔妈妈给兔宝宝出了几道题,小朋友,想不想做?出示软件,展示几道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题,就这样,这节课在优美的音乐和动画故事中结束了。由于自始至终采用了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起到了化枯燥为生动活泼的作用,使儿童在轻松愉快中切实掌握了概念知识。
二、使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中体会:4捆小棒(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個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课件演示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演示过程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观察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多媒体,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做演员,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的需要,做个导演,创设表演的机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片。如:除法的含义,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使学生知道除法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中心任务,但对于二年级的儿童会感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就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指名9位小朋友上台表演体育委员为小朋友排队的情景。先让体育委员把8位小朋友随意排成2队,有几种排法?再比较这几种不同排法每队的人数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种排法比较合理?为什么?这样很自然的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及它的作用。然后要求体育委员把8位小朋友平均排成4对,数一数每队是多少人?于是使大家在生动、真实的表演中感受并领会平均分和除法的实际意义,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是最佳结合点,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是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有效地培养出更多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