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向鹏
【关键词】民族融合 地理环境 进程 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28-01
中学历史教材中,多处出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世界各国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面貌,也就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历史文明。如:古希腊多山地少平原、多海湾,这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希腊海洋文明的国家特征,中国元朝时的蒙古族常年生活在草原地区,从而形成了草原文明。自然地理环境不但与地理文明紧密相连,而且还影响着民族融合,那么,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融合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呢?下面我们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地理环境和民族关系的融合做一下浅析。
一、民族融合的方式与民族融合的进程
在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方式多种多样:因战争而融合,因和平而交往,因迁徙而促进。回顾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既有各民族相互对立、征战不断的分裂时期,也有各民族和平友好相处的大一统时期;既有汉族建立的政权,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既有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也有同一民族内部的战争;既有民族内部战争,也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既有分裂时期,也有统一时期。而统一是中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是分裂之时也配合着统一的因素,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都是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之时,但因为战争,各民族之间的交战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因为交战,人口迁移,比如魏晋时期,五胡内迁,比如唐末之战,中原人的南迁,这些无疑促进了杂居地区不同民族的融合。因而正是战争促成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因为正像上述所说,战争固然使各民族人民遭到浩劫,经济文化一点程度上会遭到破坏,但战争也是各民族相互交往,不断融合的一种方式,而这样融合又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关键因素。
当然,我们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战争是我们所不愿而又无法掌控的。我们都希望各民族能够通过和平友好的相处、通过相濡以沫的方式、通过共同反对外来敌人的斗争共同缔造发展多民族伟大国家,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二、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之所以会有不同民族的形成,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之说以会有 融合,正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比如,东胡族开发了黑、吉、辽,苗族开发了江南地区、藏族开发了西藏地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他们都为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由于各民族形成早晚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大小会有所不同。汉族形成历史久远,在古代历史上小农经济形成最早,农耕文明程度较高,相应的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看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抹杀了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贡献。因为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必然包括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甚至于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民族,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狭隘的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观点必须摈除。
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融合的过程
诚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和促进民族融合的关键因素,但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因素。在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作为核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使学生明确民族融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进程。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融合的进程在古代历史上是不断加快的,所以才有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清朝是中华民族基本形成这一历史结论。而加速这一进程的是多种因素使然,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却是根本要素。如果小国寡民、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也就不存在融合交往的条件和必要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只是城市的繁荣必然,增加了沟通交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然加强了相互融合的張力。比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高潮,究其原因,我们不能不提的就是唐朝政治的统一,经济文化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当然还有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正因为如此,唐朝才具有很强的向心力、聚合力,采用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才会出现国际性大都市长安、洛阳,而这些无疑都是民族融合加强了的外在表现。
地理环境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只是我们论述的一个方面。大家绝不能只着眼于这一点,民族融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直至今天,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增强综合国力来提升国际地位,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都是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地发展,这是五十六个民族持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