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备课观

2015-01-07 12:22金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季老夹竹桃教案

金媛

一、 厘清三种误区,让备课更明晰

1.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不要将备课和写教案画上等号。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我们应该树立大的语文备课观——终身备课。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用一生去备课。终身备课是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2. 备课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备课就是更加深入、透彻地研读、审视教材,满怀激情地“走进去”,头脑清醒地“走出来”。所以,要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根本,以教师自身的条件为依据,以提高教学效果、锻炼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为目的。因此,备课绝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得到领导的表扬。

3. 备课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教师不是搬运工,备课也不能沦为简单的体力劳动。伴随备课全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整体独特的感悟,是创造性的劳动,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 落实“三备”,让备课更夯实

1. 备写者的心绪,让学生、写者交流零距离。比如备《夹竹桃》这课,如果仅仅读出季老喜爱夹竹桃的韧性,喜爱夹竹桃引起他丰富而充满情趣的幻想,就显得过于浅薄了。教师备课时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引导学生去理解。季老曾说:“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季老就像那夹竹桃一样,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顽强不屈地开放……真情、真实、平实、平淡是季羡林先生做人做事的原则。这正像夹竹桃那样,无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它都是那样默默地展开最普通、也是最娇艳的花朵。夹竹桃“雪火相容”的景象,也许正是自然“和谐”以及季老内心追求的一种“映射”吧!难怪季羡林称“夹竹桃”为知己。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充满情趣景象的同时,也要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格魅力。

2. 备编者的意图,让授课前后贯通。以四上《开天辟地》为例,它位于全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编者安排了三篇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2篇为神话故事,最后一篇为寓言故事。本文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担负着激发学生了解和喜爱神话故事,亲近文学经典欲望的任务。

我们不仅需要横向比较,还要进行纵向比较。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在1~12册语文书中,学习训练要求是呈螺旋上升的。就如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那样:“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教师就应当根据编者的意图,根据语文书编排的“螺旋上升”的特点,来设计适合不同年级要求、不同学生需要的教案,逐步养成这种“瞻前顾后”的备课习惯。

3. 备读者的基础,让提升教学实效无痕迹。低年级学生在理解文本时更多的依赖于已有经验,更多的是一种形象思维,而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分析综合能力也在提高,不再仅仅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现代诗从语言表达和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古诗语言凝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些。在备课时候,老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段特征,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 改变评价方式,营造积极的备课氛围

学校要改变备课评价方式,“破单一为多元”,营造积极的有效备课的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备课的主动性。

1. 以“人”为本,以“实”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给予教师最大的信任、尊重与自由,给其留有独立备课与彰显个性的空间,这样教师的思想才不会被禁锢,备课的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以“实”为本,就是从实际出发,以教学的实效检测备课质量的高低,使备课检测更为合理。同时这一评价方式也打破了先有的备课评价空间,使备课评价成为动态发展的过程。

2. 存同求异,分层备课。学校检查备课的目的,无非是想促进教师“真备课”,提升钻研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教师备课也可以“因材施备”,根据自身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备课形式,存同求异,殊途同归。评价备课时不求教案内容的完整,重在教法、学法的研究;不求形式和规范,但求实用和创新。

3. “听说读写”为抓手,促备、导备全方位。“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不要认为这只是学生的事。学校可以以此为抓手,全方位地促进教师进行有效备课。

“听”即是听课。听课是检查备课质量和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在听与被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自己原先的备课。

“说”,即是说课。学校可以定期抽查教师的说课情况,来检查教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重难点的突破。在说的过程中,教师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是对文本的再次梳理,更好地明晰自己的设计意图。

“读”,即是读书。一是多读书,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师对文字的敏感度;二是读好书,对于优美的文字,重点的段落,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教师首先要能读得懂、读得好,不然怎么去指导学生?

“写”,即是写课前的批注,课中的设计意图,课后的反思等。批注的过程,就是思考备课的过程;写设计意图是明晰思路,梳理文本与教学设计的过程;而反思的过程,其实是完善备课,促进下次教学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汇文小学)

猜你喜欢
季老夹竹桃教案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季羡林:天意高难问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