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5-01-06 08:03包佃清苏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教育教学设计

包佃清+苏文

摘要:该文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构建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00-02

随着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能力之一,从而使得《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专科生必修的公共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让学生能自如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及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当前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分离,课程被分为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两个环节。课程教学是按课本章节系统进行讲授。上机实践课时,采用简单的练习+指导的方法,学生完成课后老师指定的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死”知识,不重视“活”能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尤其是适合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来克服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借鉴[1]。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2]。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地位,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通常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教师利用创建的任务情境,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这样,学习过程就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 以任务为主线: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中任务作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标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任务进行互动。任务的设计需要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依据分类标准的不同,任务的分类也不相同。根据任务的大小可以将任务分为系统任务和独立任务;是根据任务结果可以分为问题解决的任务和作品展示的任务。

2)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需要设计出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任务,学生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要与教师以及小组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需要根据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应有的主体意识,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3) 以教师为主导: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其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来体现的。教师要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为任务的完成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者,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制作一定的评价标准,是任务完成的评价者,整个教学过程随时需要教师的监控,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3]。

2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2.1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计算机操作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任务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条件,针对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认知能力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原则、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难度层次不同的任务,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任务的设置考虑到知识的延续性,特别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任务设计与完成时进行适当拓展,激发他们有后续学习的欲望,拓宽学习空间,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

2.2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任务的完成过程,更是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信息化网络资源的支持而进行的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是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任务并逐步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主动去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任务这些要素是积极互动的。在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进行了认真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实施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践,并经过不断反复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流程图,如图 1所示。

2.2.1 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必须先对教学对象、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对必要但短缺的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

1)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知识意义建构过程[4]。高职院校生源高校生源情况复杂,入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太高,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也比较薄弱,但他们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思维不够活跃、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太高,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也比较薄弱;但他们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endprint

2) 学习内容分析。计算机基础应用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专科生必修的公共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让学生能自如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及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任务。

3) 学习资源分析。构建教、学、做、考、评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促进精品共享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学”是以高职毕业生未来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选取教材内容,力求贴近实际。“考”是以建设资源库来提供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做到学后即考。“评”是考后即评,评后立即反馈学生的考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状态,查漏补缺,做到“学、考、评一体化”。突出技能训练,适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多媒体机房以实用技能操作为主,采用“教、学、做”互动的方式作为主要授课形式。

2.2.2 师生分工

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都是师生分工合作的过程,因此,明确师生分工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5]。任务实施的每一步,从任务的提出、分解、实施、完成评价和总结,整个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师生任务分工。其中,教师的活动任务主要是设计教学任务、创设任务情境、任务分解细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进行建设性评价,并指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总结提高和拓展延伸,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并通过自主或协作分工的形式参与对任务作品的评价,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2.2.3 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任务完成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提高。首先,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存在一定差异以及任务设置的层次性,所以任务的完成质量和难度系数也必然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新的知识内容隐含和分解到具体的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最后,教师要善于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过程,进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需要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拓展延伸意见和要求,对基础较差完成任务有难度的学生给出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的建议,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延续性的任务,继续激发学生课余学习兴趣并深化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实践研究表明,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学习效果相较其他班级具有明显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认识和提倡,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为高职同类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范海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5-19.

[2] 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4-166.

[3] 周浩,马曲立,翁辉.基于任务驱动的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185-188.

[4] 元泽怀,陈晓明.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69-171.

[5] 张颖,张继平,宋岩.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67-170.endprint

2) 学习内容分析。计算机基础应用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专科生必修的公共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让学生能自如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及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任务。

3) 学习资源分析。构建教、学、做、考、评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促进精品共享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学”是以高职毕业生未来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选取教材内容,力求贴近实际。“考”是以建设资源库来提供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做到学后即考。“评”是考后即评,评后立即反馈学生的考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状态,查漏补缺,做到“学、考、评一体化”。突出技能训练,适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多媒体机房以实用技能操作为主,采用“教、学、做”互动的方式作为主要授课形式。

2.2.2 师生分工

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都是师生分工合作的过程,因此,明确师生分工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5]。任务实施的每一步,从任务的提出、分解、实施、完成评价和总结,整个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师生任务分工。其中,教师的活动任务主要是设计教学任务、创设任务情境、任务分解细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进行建设性评价,并指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总结提高和拓展延伸,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并通过自主或协作分工的形式参与对任务作品的评价,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2.2.3 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任务完成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提高。首先,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存在一定差异以及任务设置的层次性,所以任务的完成质量和难度系数也必然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新的知识内容隐含和分解到具体的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最后,教师要善于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过程,进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需要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拓展延伸意见和要求,对基础较差完成任务有难度的学生给出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的建议,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延续性的任务,继续激发学生课余学习兴趣并深化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实践研究表明,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学习效果相较其他班级具有明显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认识和提倡,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为高职同类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范海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5-19.

[2] 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4-166.

[3] 周浩,马曲立,翁辉.基于任务驱动的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185-188.

[4] 元泽怀,陈晓明.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69-171.

[5] 张颖,张继平,宋岩.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67-170.endprint

2) 学习内容分析。计算机基础应用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专科生必修的公共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让学生能自如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及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任务。

3) 学习资源分析。构建教、学、做、考、评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促进精品共享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学”是以高职毕业生未来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选取教材内容,力求贴近实际。“考”是以建设资源库来提供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做到学后即考。“评”是考后即评,评后立即反馈学生的考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状态,查漏补缺,做到“学、考、评一体化”。突出技能训练,适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多媒体机房以实用技能操作为主,采用“教、学、做”互动的方式作为主要授课形式。

2.2.2 师生分工

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都是师生分工合作的过程,因此,明确师生分工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5]。任务实施的每一步,从任务的提出、分解、实施、完成评价和总结,整个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师生任务分工。其中,教师的活动任务主要是设计教学任务、创设任务情境、任务分解细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进行建设性评价,并指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总结提高和拓展延伸,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并通过自主或协作分工的形式参与对任务作品的评价,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2.2.3 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任务完成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提高。首先,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存在一定差异以及任务设置的层次性,所以任务的完成质量和难度系数也必然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新的知识内容隐含和分解到具体的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最后,教师要善于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过程,进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需要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拓展延伸意见和要求,对基础较差完成任务有难度的学生给出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的建议,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延续性的任务,继续激发学生课余学习兴趣并深化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实践研究表明,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学习效果相较其他班级具有明显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认识和提倡,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为高职同类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范海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5-19.

[2] 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4-166.

[3] 周浩,马曲立,翁辉.基于任务驱动的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185-188.

[4] 元泽怀,陈晓明.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69-171.

[5] 张颖,张继平,宋岩.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67-17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教育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