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研
内容摘要: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数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鉴别中存在的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劳动力真实价值评估方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中劳动力价值的构建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劳动力价值 收入差距 劳动报酬率
劳动力价值概述
(一)早期资产阶级对劳动力价值的论述
工人的工资问题伴随着资本主义应运而生,重农代表杜尔阁认为,工人工资水平低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多于需求量。英国古典政治学家威廉认为,工资是满足工人基本生活的物化表现。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通过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认为,劳动是可供交换的商品,工资要略高于劳动创造的价值以满足工人及家庭的生活需要。而李嘉图则认为劳动的价格是受市场影响的变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存在差别,这也开启了一定市场条件下劳动力价值评价的进程。
(二)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的论述
在马克思的基本劳动力价值理论中明确指出,劳动力发挥作用耗费了工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因此必须得到价格上的补偿。生活资料的供给需要使劳动者满足正常的生活状态,只有这样,劳动力才能形成持续和循环,在商品市场上以交换的方式长久存在。可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维持劳动力运行的必须供给的总和,很显然,马克思比李嘉图对于劳动力价值的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马克思的观点表明,劳动力价值不仅仅拘泥于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基本价值,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知识提升费用也需要纳入到劳动力价值的考量范畴中去。该理论对于现今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鉴别提供了基础。
我国劳动力价值被低估的现状和影响
(一)目前劳动力价值鉴别误差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劳动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公平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注的焦点。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分配差距的有力数据,根据表1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加大,甚至超过了合理限度。虽然我国政府自2003年起,就加大力度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但如今该问题依然存在且不断发展,这无疑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对社会公平的构建起到了不利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劳动力价值的错误鉴别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当今对于劳动力价值的判定,仍然停留于将劳动力视为廉价商品来进行利用,将劳动力价值理解为劳动者维持基本家庭生活资料的价值,这种鉴别方式忽视了社会发展和道德因素对于劳动力价值评价的新要求,从而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
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的劳动力中,大部分对自己的收入并不满意,并且认为收入不公。72.5%的职工认为社会收入不公造成的隐患仍旧存在,而60%的员工指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亟待解决。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国的居民劳动报酬率持续走低,而资本报酬率却在逐年上涨,如表2、图1所示,资本报酬率在近20年来,占GDP的比重已经上涨了二十个百分点,对劳动者而言,市场调控失灵和社会公平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严峻的层面,劳动力价值的整体评估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劳动力价值的合理实现,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和劳动者整体待遇的划定,有着重要的突破性意义。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构成,仍旧存在三个不同层面,一是劳动者自身生活的必备资料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庭生活供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接收到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加和要求,才是对劳动力价值的合理评估,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条件的逐渐繁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价值又增添了其他要素,劳动者也理应享受到更多的劳动力所得。
(二)目前劳动力价值鉴别误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对劳动力价值的认识不足,因此劳动力价值被持续低估,这不仅会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大了劳资收入不均导致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的运行和经济发展。
1.内需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的动力源泉。我国面临着内需不足的经济问题,没有需求的拉动,对于市场的供给也就相对吃力。在当前社会的高收入人群普遍都掌握着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而这些生产要素也基本得到了满足,因此,其边际消费也就持下降状态,收入的增加也衍变成投入的资本。而依赖于工资待遇的工薪阶层是社会主义市场中消费的主要人群,低收入造成的限制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愿望,从而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就被拉低,制约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总体上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对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均匀分配,劳动力的价值也遭到持续性的低估,对于劳动力价值的定位误区也导致了社会消费能力的后劲不足,社会的总体投资能力下降,经济增长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瓶颈。
2.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面临困难。即使产业资本处在较低水平,廉价劳动力也可以通过价值增链的环节来获取产业的资本利润率,这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国产业资本现状的原因,我国的资本形成缺乏技术的推动,劳动力的价值也随之被低估,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是我国劳动力价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参数,而广大工薪阶层的低收入与资本占有者的高收益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无疑对市场经济造成了巨大隐患。随着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更重要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被掩盖起来,影响我国的稳定安全。
劳动力价值理性纠正的途径
(一)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相关政策,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与公平
供给、需求二者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的互动带来了劳动报酬的基本定位。有效提高劳动报酬,不仅能够带动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践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也需要劳动者抓住社会主义市场提供的机遇,与需求方进行交涉。劳动报酬的水平相对取决于劳动者对市场信息的获取程度和权益的维护理念,这些都需要劳动者真正履行市场经济规律来提高自己的劳动报酬。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力度,对劳动报酬进行调整,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维护好市场秩序,对于劳动力价值的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调整,鼓励供需双方的平等互惠,公平竞争。第二,将劳动保护法彻底落实,让劳动者拥有维权的畅通平台,加强对于企业劳务方面的监管力度。第三,结合市场的现状和企业利润变化,适时调整职工的劳务工资,保证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与实际相符,加强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设。第四,公司进行专项拨款加强职业培训的服务,提高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就必定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浮动,并从效益的增长中实现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另外,也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环节,一方面,政府要完善财政政策,构建科学性的财税制度。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劳动职工的基本保障,对低收入者进行适度的补偿,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endprint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扩展就业机会,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符合劳动量,且能最大限度满足职工的物质保障。劳动力价值的纠正需要经济的扶持,只有在社会大环境处于增长的态势下,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资金的合理分配,才能将劳动力价值回归到正常的水平上。目前我国的规划只要针对于调整经济的基本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转变,拉动对劳动者的需求力度。经济增长的快速增长是实现劳动力价值正确鉴别的基本要求,但与此同时,劳动者对市场经济额参与程度也不容小觑,只有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发展,职工受益。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二是要将单纯的物质依赖和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转移到综合能力和科技基点上来。要将经济增长的依赖转移到内需的拉动上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经济增长真正惠及到人民大众。提高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价值水平,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不能轻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力的真实价值,也需要不断探索。
(三)从民生保障入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就业是实现劳动力价值的根本基础,只有工作岗位的敞开和扩大,才能真正为职工创造机会,提高劳动收入水平,使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不仅仅是通过收入的再分配的硬性方式调整职工的待遇,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点,调整我国的就业战略,为劳动者提供适合和可供选择的劳动机会,保证社会的基本就业率。劳动者只有在岗位上进行工作,才能创造出劳动力价值来获得自己的薪金和报酬,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公平合理地享受劳动成果后的经济价值。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就业问题如若得到解决,就需要政府强化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选择方式,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的同时鼓励多形式就业,保证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权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入,从而扩大劳动者的需求容量,积极推进各行业的转型升级,挖掘就业潜力。第二,实现劳动者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要真正从提高劳动者文化技能方面和综合素质的加强上入手,才能真正缩小收入上的差距,实现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合理纠正。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避免其陷入低收入、低素质的恶性循环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我国始终采用重视积累、轻视消费的发展政策,这种分配结构无疑会造成劳动者价值的低估,而合理进行劳动者价值的鉴别一直是重要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需要通过重新认识,真正意义上从各角度、各层面评估劳动价值,争取从道德约束、政府制度上,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世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中国经济时报,2012(23)
2.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13(1)
3.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9)
4.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康伟,段文武.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方论丛,2011(5)
6.陈华,张梅玲.基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约束条件及路径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l(2)
7.杜庆霞.谈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条件的适配性问题[J].商业时代,2014(12)endprint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扩展就业机会,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符合劳动量,且能最大限度满足职工的物质保障。劳动力价值的纠正需要经济的扶持,只有在社会大环境处于增长的态势下,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资金的合理分配,才能将劳动力价值回归到正常的水平上。目前我国的规划只要针对于调整经济的基本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转变,拉动对劳动者的需求力度。经济增长的快速增长是实现劳动力价值正确鉴别的基本要求,但与此同时,劳动者对市场经济额参与程度也不容小觑,只有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发展,职工受益。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二是要将单纯的物质依赖和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转移到综合能力和科技基点上来。要将经济增长的依赖转移到内需的拉动上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经济增长真正惠及到人民大众。提高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价值水平,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不能轻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力的真实价值,也需要不断探索。
(三)从民生保障入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就业是实现劳动力价值的根本基础,只有工作岗位的敞开和扩大,才能真正为职工创造机会,提高劳动收入水平,使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不仅仅是通过收入的再分配的硬性方式调整职工的待遇,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点,调整我国的就业战略,为劳动者提供适合和可供选择的劳动机会,保证社会的基本就业率。劳动者只有在岗位上进行工作,才能创造出劳动力价值来获得自己的薪金和报酬,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公平合理地享受劳动成果后的经济价值。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就业问题如若得到解决,就需要政府强化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选择方式,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的同时鼓励多形式就业,保证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权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入,从而扩大劳动者的需求容量,积极推进各行业的转型升级,挖掘就业潜力。第二,实现劳动者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要真正从提高劳动者文化技能方面和综合素质的加强上入手,才能真正缩小收入上的差距,实现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合理纠正。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避免其陷入低收入、低素质的恶性循环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我国始终采用重视积累、轻视消费的发展政策,这种分配结构无疑会造成劳动者价值的低估,而合理进行劳动者价值的鉴别一直是重要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需要通过重新认识,真正意义上从各角度、各层面评估劳动价值,争取从道德约束、政府制度上,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世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中国经济时报,2012(23)
2.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13(1)
3.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9)
4.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康伟,段文武.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方论丛,2011(5)
6.陈华,张梅玲.基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约束条件及路径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l(2)
7.杜庆霞.谈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条件的适配性问题[J].商业时代,2014(12)endprint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扩展就业机会,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符合劳动量,且能最大限度满足职工的物质保障。劳动力价值的纠正需要经济的扶持,只有在社会大环境处于增长的态势下,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资金的合理分配,才能将劳动力价值回归到正常的水平上。目前我国的规划只要针对于调整经济的基本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转变,拉动对劳动者的需求力度。经济增长的快速增长是实现劳动力价值正确鉴别的基本要求,但与此同时,劳动者对市场经济额参与程度也不容小觑,只有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发展,职工受益。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二是要将单纯的物质依赖和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转移到综合能力和科技基点上来。要将经济增长的依赖转移到内需的拉动上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经济增长真正惠及到人民大众。提高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价值水平,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不能轻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力的真实价值,也需要不断探索。
(三)从民生保障入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就业是实现劳动力价值的根本基础,只有工作岗位的敞开和扩大,才能真正为职工创造机会,提高劳动收入水平,使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不仅仅是通过收入的再分配的硬性方式调整职工的待遇,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点,调整我国的就业战略,为劳动者提供适合和可供选择的劳动机会,保证社会的基本就业率。劳动者只有在岗位上进行工作,才能创造出劳动力价值来获得自己的薪金和报酬,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公平合理地享受劳动成果后的经济价值。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就业问题如若得到解决,就需要政府强化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选择方式,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的同时鼓励多形式就业,保证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权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入,从而扩大劳动者的需求容量,积极推进各行业的转型升级,挖掘就业潜力。第二,实现劳动者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要真正从提高劳动者文化技能方面和综合素质的加强上入手,才能真正缩小收入上的差距,实现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合理纠正。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避免其陷入低收入、低素质的恶性循环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我国始终采用重视积累、轻视消费的发展政策,这种分配结构无疑会造成劳动者价值的低估,而合理进行劳动者价值的鉴别一直是重要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需要通过重新认识,真正意义上从各角度、各层面评估劳动价值,争取从道德约束、政府制度上,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世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中国经济时报,2012(23)
2.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13(1)
3.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9)
4.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康伟,段文武.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方论丛,2011(5)
6.陈华,张梅玲.基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约束条件及路径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l(2)
7.杜庆霞.谈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条件的适配性问题[J].商业时代,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