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军
打造“趣”点。《论语·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来自于强烈的学习动机,来自于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为了让课堂变得有趣,我们可以引进这样一些元素:
流行性元素。学生关注时尚,爱追潮流,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入流行元素,常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蜀道难》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主旨句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听经典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感受主旋律一次次出现所带来的情感冲击。某老师教学《劝学》,提到先秦儒家的三个重要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将他们称为“三个代表”;又说荀子培养了两个“超级男声”——韩非和李斯。这些流行语的引入,让学生忍俊不禁,而又过耳不忘。
游戏性元素。特级教师程少堂说:“语文老师要努力把课上得好玩些。”语文课上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寓教于“戏”,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梳理探究内容《优美的汉字》时,笔者让学生猜图片性、文字性的字谜,让他们解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学生兴致浓郁,参与积极,深刻认识了汉字的趣味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挑战性元素。中学生喜欢刺激,勇于尝试。设计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小结《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副对联给学生抢答:“轶之狐 谋士,德才兼备;烛之武说秦伯, 。”学生踊跃发言,气氛非常热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而且加深了关于对联特点的认识,锤炼了语言功夫。
品咂“美”点。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客观刺激物内部特点所引起的吸引力,具有持久、稳定的性质。中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构成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交相辉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感知世界。教师挖掘这些“美”点,不仅能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更为学生爱上语文提供了可能性。课堂上可抓住这样一些地方进行品咂:
语义丰富处。《山羊兹拉特》中有一段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的集中对话。阿隆的问话充分表达了他在情感上对兹拉特的依赖,而试图要“说”明白的山羊,一概是一声或两声“咩——”。兹拉特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笔者让学生对“咩”的不同意味进行揣摩,并分角色朗读。同样的“咩”字,不同的读法,学生读得羊腔马调,在快乐中体会了本文的主题: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细节传神处。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是学生阅读时容易忽略,却是文章中传神显旨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对其欣赏把玩,定能让学生平淡之处见风云,穷尽之地得洞天,得到收获与长进的快感。譬如《项脊轩志》里写大母“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处细节琐细平常,易被忽视。其实这情景背后是归家寥落的凄凉景,是重振家道的殷切情,值得吟咏咀嚼。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家中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类似举止,体味“阖门”和“自语”所表现的祖母的深深期望,拳拳爱意。
再如《孔雀东南飞》“二人诀别”部分,写兰芝被迫与太守公子成亲那天傍晚,仲卿赶来,“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可引导学生品味“识马声”所蕴含的丰富意蕴:成亲环境喧闹,来人距离尚远,而兰芝能听到马声并识别,这体现了在热热闹闹的成亲场面中兰芝怎样的心理状态?
个性彰显处。学习《雷雨》时,为了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周朴园的形象,笔者设置了两个课堂活动。第一个活动,针对学生对周朴园是否还爱鲁侍萍意见不一的学情,让学生分成两派展开辩论;第二个活动,让三组学生表演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这一部分,评选对人物形象把握最准确的小组。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深刻认识到了周朴园不仅冷酷、强硬,而且伪善、深藏不露的形象。
责任编辑 林云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