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西药使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临床出现西药的不良反应患者112例,对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现象主要发生原因與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是患者西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发生途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89%;皮肤与附件是西药不良反应主要症状的表现部位,发生率为55.36%。结论:对西药进行临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为了提升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各临床医生要不断监测西药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临床;西药使用;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106-0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取得不断的发展,随之医学技术亦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而临床各类疾病主要治疗方式即为西药的有效采用[1]。然而西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除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当前医务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西药临床正确使用的情况进行探究。基于此,本院对临床西药使用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临床出现西药的不良反应患者112例,包括83例女性患者以及29例男性患者,年龄为6~81岁,平均年龄为(53.6±0.6)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西药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和相关治疗的情况等。
2 结果
统计患者西药不良反应主要发生途径可知,占据最多的为静脉滴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89%(85/112),而口服、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等亦可导致西药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在112例西药的不良反应患者中,10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7.32%(109/112),另外3例患者的症状亦得到明显的减轻;分析患者的资料后可知,皮肤与附件是西药不良反应主要症状的表现部位,发生率为55.36%(62/112),且瘙痒以及红肿、脱屑等是其主要表现。对西药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及性能分析发现,有九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有内分泌系统类、消化系统类、呼吸系统类、抗生素类等,而排名第一的为抗生素类的药物,发生率为32.14%(36/112)。西药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见表1。
3 讨论
通过分析研究可知,抗生素类的药物具有最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医院应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规定,进而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静脉滴注亦可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该类给药方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对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可知,过敏反应与患者体质情况、药物本身等因素相关,因此即使停药后患者各类不良反应的症状消失或者减轻,当再次用药时亦应予以足够重视,以免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知,老年患者是西药不良反应高发群体,导致此类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以及器官功能出现逐渐衰减,其肝脏在药物消除方面的能力不断减弱。同时老年患者对其他一些药物进行服用时较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现象发生[2]。此研究中1例老年患者由于同时对阿司匹林以及消炎痛进行使用,因此具有严重的腹痛以及胃出血等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消炎痛刺激作用较强,若使用不当将使患者出现腹痛以及胃出血等症状,而且阿司匹林水解后可生成水杨酸,对胃肠道粘膜造成严重刺激,若两类药物合用,那么最终具有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为了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从如下两点入手:首先患者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有正确的认识。当前在临床治疗中所采用的西药皆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所以使用西药治疗时应对药品禁忌进行仔细了解;其次,相关医务人员对于各类西药临床使用的知识亦要加强。明确掌握相关药物知识以及药理作用,对更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认识与了解,且有效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药师要对用药进行干预,加强药师调配处方的审核力度。相关医务人员亦应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处理不良反应,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综上所述,对西药进行临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各临床医生要不断监测西药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李贺珍.从促进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角度试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5):18-20.
[2]邬远兴.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8(15):117-118.
(收稿日期: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