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先
【摘 要】 目的:分析口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人员锐器损伤的原因,探讨CSSD人员预防锐器损伤的措施。方法:对我院 CSSD3年内25次锐器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次锐器伤中,工龄短的工作人员占70%,学历低的工作人员占50%。锐器损伤的主要环节有:污物回收、清洗、器械分类和包装过程。结论:口腔医院CSSD供应的锐利器械多,数量大,周转快,因此,锐器伤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 口腔医院;CSSD;锐器损伤;原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2.0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94-01
锐利器械刺伤是对皮肤深部的损伤,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据专家预测,至2010年艾滋病感染者可达到1000万人[1]。我国也是乙肝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所以发生锐器伤后经血液,体液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职业传染病的危害性极大。口腔医院使用的精细锐利器械多,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牙髓感染物,是血源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而CSSD又承担着全院再生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锐利器械集中,工作人员在操作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受到损害,发生锐器伤的几率很高,导致工作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HBV、HCV、HIV等)的风险最高[2],因此,口腔医院CSSD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1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CSSD从2010年以来发生的25例锐器伤的相关登记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5例锐器伤中,工龄短的工作人员占70%,学历低的工作人员占50%,回收环节占30%,清洗环节占30%, 包装环节占40%。
发生锐器伤的环节 ①污物回收过程 有些临床科室不按规程操作,用完牙科器械不卸车针,拔髓针还插在拔髓柄上,缝合针、刀片未丢弃于利器盒内,致使回收人员在对污染器械的回收、清点过程中受伤;②污物洗涤过程 在对器械清洗时锐利的车针、扩锉针、探针、刮治器、剪刀、布巾钳等锐器容易损伤工作人员;③器械分类包装过程对车针、扩锉针、探针、刮治器等进行质量检查和分类包装时容易损伤工作人员,准备刀片、缝合针时容易扎伤手指。
3 讨论
口腔医院使用的非一次性灭菌器械均由CSSD处理,锐利器械多、集中,周转又快,导致工作人员职业损伤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污染的扩锉针等。而损伤的原因与部分临床科室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过的器械未作锐器处理有关。还于CSSD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防护知识缺乏,对血源性传播疾病认识不足有关,另外与工作量大,精神紧张、疲劳工作,等因素均有关[3]。
3.1 加强管理,制定职业防护制度 调查中发现工龄短的工作人员锐器损伤的机率大,这与他们工作不熟练,防护意识淡薄,对血源性传播疾病认识不足有关,所以要加强管理,制定职业防护制度,定期对CSSD人員进行防锐器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宣传是避免锐器伤最有效的方法[4]。
3.2 建立与完善锐器伤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科应高度重视锐器伤,严格贯彻并实施锐器伤登记与报告制度。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大大减少污染锐器损伤后的疾病感染。一旦发生锐器伤,处理的流程:挤压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粘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碘酒、酒精) →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心理干预。
3.3 创造良好的防护保障体系 为CSSD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研究发现,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5]。如昏暗的光线,操作空间拥挤等,均会使锐器伤的发生率增加。加强职业防护,全面实现标准预防,满足各种保障措施和物品供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刺手套、防水围裙、面罩等,免费为工作人员注射疫苗,同时,医院还需提供相关的治疗保障,以保障她们的身心健康及安全。
总之,锐器伤的防护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参考文献
[1]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1(1):35-38.
[2]刘冬梅,曲梅.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自身防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3):385.
[3]楚巧红,张小丽,楚巧娥,等.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0):109.
[4]丰桂平.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中国美容医学,2011,1(5):23-26.
[5]Tan L,Hawk JC,Sterling ML.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e Affais: Preventing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Axch Internal Med,2001,161(9):929.
(收稿日期: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