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娟
【摘 要】 目的:观察手术前持续探访对手术病人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外科手术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实施相同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手术前实行常规探访,研究组在手术前实行持续2次的术前探访。采用特质简易应对方式调查问卷(TCSQ)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在手术室探访前后的应对能力。结果:手术室探访后,研究组病人P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择期手术病人实施术前持续探访,能有效提高病人积极应对手术的能力,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手术;持续探访;应对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89-01
手术是具有创伤性、破坏性及风险性的一项医疗操作,因而,大多数手术病人在手术之前会产生担心、害怕、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过度的不良心理应激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时会达到最高峰[1],可能严重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性,增加手术风险。研究探讨术前持续探访对应激反应应对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各类外科手术患者52例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首次行外科择期手术病人,住院前没有采取其他治疗;病人年龄<65岁,具有小学及以上学历,无沟痛障碍;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具有精神疾病史等手术病人。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22~65岁,平均(46.3±6.2)岁;肠、胃手术26例,胆囊手术12例,甲状腺切除术6例,肝部手术4例,乳腺部位手术4例。将所有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比、年龄、手术类型及手术室探访前PC与NC评分比较(见表1)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实施相同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手术前实行常规探访,即在病人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理人员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类型、手术地点、麻醉的方式以及手术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等,并给予病人适当的鼓励与安慰。研究组在手术前实行持续2次的术前探访,分别在手术前1d、手术前2d进行:探访前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在第1次探访时,探访人员讲解一些常规探访内容,重点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之间熟悉、信任,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对有疑问的病人给予正面的讲解。第2次探访时,继续加强护患关系,并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想法、顾虑等,并进行耐心的解释、宽慰与鼓励,对情绪仍然低落的病人,指导家属多给予病人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多关心、多理解病人。
1.3 评估标准 采用特质简易应对方式调查问卷(TCSQ)[2]对两组病人在探访前与探访后进行应对能力评分。TCSQ共20个问题,包括积极应对(PC)与消极应对(NC)两个分量表,各10个问题;采用1分~5分等级评定,分值越高则积极状态或消极状态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示,手术室探访后,研究组病人P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3 讨论
术前探访近年来已经成为手术室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在临床中应用的体现,然而,由于受到探访时间的牵制,许多探访内容不能够有效的完成,从而使術前探访的作用不明显,尤其在改善病人手术应激能力方面作用较薄弱[3]。研究通过持续两次的术前探访,将探访的时间宽松化,探访的内容详细化,特别是加强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病人术前心理的指导,不仅有效提高病人积极应对手术的能力,降低消极因素影响,保障了病人手术前的心理平稳性,而且紧密了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人的关系,促进了医患和谐,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光,常颖,刘索杰,等.情景工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6-157.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20-129.
[3]杨霞,卢惠娟,赵爱平,等.早期心理与信息支持对甲状腺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54-56.
(收稿日期: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