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薇,赵 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昆明 650101)
·经验交流·
昆明市与永德县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缺铁性贫血状况比较分析
李海薇,赵 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昆明 650101)
目的 对昆明市和永德县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地段辖区内以及永德县地区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检的10个月以内的婴儿130名,进行外周血象检测,设计问卷调查,记录母婴的一般情况及喂养状况。结果(1)昆明市纯母乳喂养的有28名(40%),临沧永德县为51名(85%)。昆明市辅食添加合理的46名(65.7%),永德县为11名(18.3%);(2)昆明市与永德县的婴儿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昆明市70名婴儿的贫血发生率为20%,永德县60名婴儿的贫血发生率为50%;(3)婴儿的年龄、居住地、不同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与贫血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辅食添加合理是贫血的保护因素,6~9月龄婴儿仍单纯母乳喂养是贫血的危险因素。
贫血,缺铁性;婴儿;喂养方式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依赖于丰富的营养,母乳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超过6个月婴儿仍单纯依靠纯母乳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食物,被认为可能是婴儿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1-2]。本研究针对昆明市城区及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健康足月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进行小样本调查分析。旨在对省会城市和偏远县城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营养状况、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昆明市区及永德县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检的10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生时均为足月,出生体质量为2 500~4 000 g,排除早产、双胎、低出生体质量及受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影响的婴儿,排除喂养方式不一致的婴儿,共入组130名。其中昆明市70名,临沧永德县60名;男婴71名,女婴59名。根据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
1.2 方法
1.2.1 外周血象检测 对每名婴儿在4~9月龄间进行一次外周血象检测,按月龄分为4~6月龄组(≤6月龄)和6~9月龄组(>6月龄),分析不同时间段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不同地区、不同喂养方式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水平。血常规检测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Sysmex)。缺铁性贫血(IDA)诊断标准:年龄4~6个月Hb<100 g/L,6个月至6岁Hb<110 g/L则诊断为贫血。细胞形态:MCV<80 fL,MCH<26 pg,MCHC<0.31 ng/L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
1.2.2 问卷调查 (1)婴儿出生一般情况;(2)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3)其母亲的居住环境、家庭基本情况。喂养方式的评定,(1)母乳喂养:指出生后纯母乳喂养在4个月以上,不添加其他食物,或母乳喂养之外添加少量水;(2)混合喂养:出生后母乳不足,除母乳之外还补充其他代乳品;(3)人工喂养:不喂母乳,完全由代乳品进行喂养。辅食添加评定,(1)辅食添加合理:从婴儿4~6个月龄开始,逐步添加配方奶粉、谷物、水果、肉类等,遵循辅食添加程序;(2)辅食添加不合理:大于6月龄仍未开始添加辅食,或仅添加单一食品,以及小于4月龄开始过早添加辅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分析处理,用Levene法做方差齐性检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整体有意义的再做组间比较,采用 LSD-t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昆明市区和永德县喂养方式比较 昆明市70名婴儿中母乳喂养28名(40%),永德县60名婴儿中母乳喂养51名(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2,P<0.01)。
2.2 昆明市区和永德县辅食添加情况比较 昆明市婴儿辅食添加合理的46名(65.7%),永德县11名(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58,P<0.01)。
2.3 昆明市区和永德县贫血情况比较 昆明市70名婴儿中发生贫血的婴儿14名(20%),永德县60名婴儿中发生贫血的婴儿30名(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6,P<0.01)。
2.4 昆明市区和永德县婴儿Hb、RDW、MCV、MCH、MCHC水平 昆明市婴儿的Hb为(119.8±14.6)g/L,MCHC为(35.9±3.7)ng/L,均高于永德县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的RDW、MCV、MCH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影响IDA患儿贫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9月龄婴儿) Logistic回归的步进概率设置为0.05~0.10,影响贫血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婴儿性别与贫血无关,而婴儿的年龄、居住地、不同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都与贫血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与辅食添加是否合理的OR<1,是贫血的保护性因素。而单纯母乳喂养OR=3.904,OR>1,以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为参照,单纯母乳喂养是IDA患儿贫血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两地婴儿的Hb、RDW、MCV、MCH、MCHC水平
表2 影响IDA患儿贫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9个月婴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腹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肺炎)之一。IDA是由于机体对铁的摄入不足、需要增加或丢失过多造成体内储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WHO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6%~66%,其中约50%是IDA[1]。我国婴幼儿的IDA患病率为18.8%,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7%和20.8%,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高达34%~45%,被认为与喂养有很大关系[2]。但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IDA发病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所得结果差别很大。许德芳[3]研究显示,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贫血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来自埃及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且未及时添加配方奶是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4]。邵俊彦等[5]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7月龄的婴儿Hb水平低于配方奶喂养组。Sawasdivorn等[6]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大于6个月后仍然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约有超过50%发生贫血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地区70名婴儿的贫血发生率为20%,永德县60名婴儿贫血发生率为50%,偏远县城贫血发生率高于省会城市。本次调查的130名婴儿中,IDA 44例,患病率为33.8%,其中母乳喂养儿IDA发生率为49.4%,混合喂养(包括人工喂养)IDA发生率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5,P<0.01),即母乳喂养的婴儿IDA的发生率要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儿。
目前研究表明婴儿发生IDA原因很多:先天铁储铁不足,铁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WHO在系统综述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IDA发病率高与新生儿铁储备相对较低有直接关系。新生儿铁储备主要依赖孕母,此时如果不增加铁的摄入量,会致孕妇贫血。WHO 推荐孕妇中期开始应每天补充铁元素 6~12 mg,妊娠期需增加的铁总量为1 000 mg,接近生育年龄非孕妇女的3倍[7],而这个需要量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单从膳食中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故应提倡孕妇适当补铁。
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婴儿的年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居住地等与贫血有关,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文化程度和婴儿性别与贫血无关,而婴儿的年龄、居住地、不同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都与贫血发生有关,居住地在城市、辅食添加合理是贫血的保护因素,而6~9月龄仍单纯母乳喂养是IDA患儿贫血的危险因素。结合本研究结果,超过6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婴儿贫血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母亲怀孕中晚期贫血,铁贮备不足,影响胎儿从母体中获取铁元素;(2)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3个月体质量约等于出生时的体质量的2倍,12个月龄时婴儿体质量约为出生时的3倍,系第一个生长高峰,对铁的需求量较大[8];(3)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 mg左右的铁储备供婴儿利用,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殆尽,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如强化铁的配方米粉、奶粉、肝泥及蛋黄等,我国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参考摄入量是11 mg/24 h[9]。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100 g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 mg),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仅添加谷类辅食如稀饭、粥类,可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这与张义琼等[10]关于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临床分析研究显示的母乳喂养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64.04%)较非母乳喂养缺铁性贫血患病率(35.96%)高的结论是一相致的。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引入其他食物的时间不早于 16 周,也不晚于24周。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建议”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8月龄,多为 4~6月龄[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永德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昆明城区高,估计与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缺乏科学的育儿喂养知识及辅食添加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本次研究调查人群样本随机取材于昆明市城区和永德县地区,短时间内分两地搜集样本,样本量太小,研究指标过于简单,除了检测外周血血常规外,还可进一步进行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指标检查,例如血清铁。对于两地婴儿辅食添加方面只注重了辅食引入的时间和大概品种,没有具体到辅食成分的研究。谷类食物是婴儿最早引入食物中所占比例较多的,蛋类、禽肉鱼类、蔬菜水果、面食和豆类等添加年龄段比例如何,如果适时地引入强化铁的米粉之类的辅食,是否对有效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起作用都可展开进一步研究。尤其云南省是我国IDA的高发地区,又是少数民族集中区域,还可从不同民族婴儿的IDA发生相关方面开展研究,会具有更积极广泛的应用意义。
[1]Lokeshwar MR,Mehta M,et al.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how far have we reached?[J].Indian J Pediatr 2011,78(5):593-602.
[2]施巧玲,唐海生.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37-1138.
[3]许德芳.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 (7):867-868.
[4]Elalfy MS,Hamdy AM,Maksound SS,et al.Pattern of milk feeding and family size as risk factors for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mong poor Egyptian infants 6 to 24 months old [J].Nutr Res,2012,32(2):93-99.
[5]邵俊彦,刘丽利.不同喂养方式的7个月婴儿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53-154.
[6]Sawasdivorn S,Taeviriyakul S.Are infants exclusively breastfed up to 6 months of age at risk of anemia? [J].J Med Assoc Thai,2011,94(3):178-182.
[7]Ogundipe O,Hoyo C.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natal folic acid and iron supplementation among 21,889 pregnant women in Northern Tanzania:a cross-sectional hospital-based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2,12:481.
[8]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10.
[9]薛辛东.儿科学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59.
[10]张义琼,朱易萍.儿童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4(2):28-31.
[11]黎海芪.《婴幼儿喂养建议》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511-513.
李海薇(1983-),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预防保健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5.13.036
R725
B
1671-8348(2015)13-1833-03
2014-10-08
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