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参与供应链贸易尤其是依托优质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贸易商,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供应链贸易的自偿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交易商提供了与生俱来的风险保障,而供应链所带来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则更是成为商业银行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入手点。
本文介绍了供应链及融资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投行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中蓬勃发展的原因,重点对风险以及防范措施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投行理财风险防控
一、供应链融资
(一)供应链融资的定义
供应链融资是指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的掌握,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基于对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基础上提供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特点
1.实际操作中,供应链融资通过对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有效控制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根据供应链条上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等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基于风险控制的组合融资服务。
2.从本质上来说,供应链融资是组合关联授信,主要分析产业链内各企业主体执行合同的履约能力,围绕产业链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对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等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进行全过程分析,深入挖掘产业链的价值潜力,提供全方位融资融信,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银行信用风险。
3.供应链融资是各类融资产品的有效组合,针对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资金需求,安排相对应的融资融信产品组合,包括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票据及其衍生产品、托管、现金管理等非融资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集合效应。
二、投行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发展原因
投行供应链理财产品作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衍生产品,在当前融资需求、市场政策、金融创新等诸多因素推动下应运而生,这既是投行业务在企业供应链融资领域的有益尝试,也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为投行理财产品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领域最重要的增长点,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供应链中寻找一个规模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给予整个供应链金融支持。一方面,向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注入,解决中小企业所面对的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在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中融入银行信用,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目前,供应链融资模式已被供应链条上的企业逐步认可和接受,而且具有逐步替代商业银行传统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趋势,为投行理财产品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平台。
(二)大众的理财需求为供应链融资提供了资金源泉
随着理财观念的逐步加深,企业和个人都有强烈的投资理财观念,追求风险可控且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供应链理财产品引入了银行信用,将企业融资与大众投资密切结合,既满足了大众投资需求,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点
(一)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掌握着核心价值,扮演着整合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根据核心企业的业务模式、资金实力、信用等级等情况,对整条供应链中的企业开展授信业务。所以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市场份额决定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发展。如果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履约能力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对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威胁到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
(二)贸易背景风险
供应链融资的特点之一是贸易本身的自偿性,依赖于买卖双方的真实贸易。在供应链业务中,银行是以买卖双方的真实交易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产生的应收应付款、存货等为质抵押物,对买卖双方提供金融服务。如果贸易为虚假的,那么整个贸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应付款就会出现合规性问题。一旦债务人违约,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三)业务操作风险
目前普遍认为操作风险是供应链业务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在供应链金融中依靠自偿性的交易结构设计,专业化的操作流程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管等方式,构建独立于企业信用风险的第一还款来源。但这就对操作环节的严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造成信用风险位移到向操作风险,所以进一步健全操作制度,完善操作环节将极大的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物流监管风险
在供应链业务模式中,银行为降低贷款成本和风险需要对抵质押物进行严格的监管,但银行不具备物流监管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因此需要将此类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但同时银行就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抵质押物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质地是否发生改变等信息。一旦物流监管方出现经营不善或道德风险,则可能会造成银行抵质押物损失。
(五)抵/质押物风险
在供应链业务中,抵质押物通常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其价值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回收和企业还款意愿。目前抵质押物主要有:应收类和存货类。应收类的风险主要在于贸易交易中买方的信用。存货类主要风险在于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是否出现大幅波动,标的物质地是否发生改变及标的物的变现能力。
四、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融资主体的注入标准
强化对核心融资主体的授信管理。核心融资企业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卖方和最终用户起到了间接担保作用,如果自身经营出现问题,那么将导致整个供应链业务无法正常完成交易。
加强对供应链业务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重点选择与核心企业合作紧密度高,主营业务突出、市场占有率较高并具有较强履约能力的交易对象。
(二)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职责要点
供应链业务具有操作环节多、操作风险复杂的特点,银行需完善细化流程指引,建立明确的规范要求。在贷前阶段,应注重对融资主体信息的收集,避免由于客户经理主观判断对调查结果的不公正评价;在贷中阶段,应规范客户经理和会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在贷后管理阶段,应完善客户经理对融资主体的走访制度,严格落实授信审批条件。
(三)强化物流监管准入管理
供应链业务中,物流监管方扮演着监管、协调和信息中枢的角色。银行应选择经营规模大、知名度高、资信好、设备专业及管理先进的监管方进行合作。
(四)提升抵质押物动态管理
为保证抵质押物足值和有效,银行需要做好以下管理:一是重视对抵质押物的选择。应选择流通性强、容易储存、市场需求量大、价值高的标的物。二是强化抵质押物的价值管理。建立价格实时追踪制度,由专人对抵质押物市场价值进行监控,及时收集抵质押物的市场价值信息。如果市场价值出现大幅波动应要求债务人提前偿还债务或补足保证金。
五、结论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及商业银行的内在需求,共同决定了投资银行供应链理财产品产生及推广的必然性。而通过对关键风险点以及防范措施的讨论,明确地论证了该产品的可行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投资银行业务服务于供应链融资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做好风险防范是促进投行供应链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策略,《金融时报》,许莉,2013年8月.
[2]美国UPS物流金融对中国企业构建物流银行的思考——以中国邮政银邮金融物流为例,《当代世界》,王玉霞、胡绍强,2013年11月.
作者简介:崔庆生(1979-)男,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北大学经贸英语,现就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