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平
【摘要】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因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其利润来源具有独特性。本文从财产保险现行财务角度出发,对保费收入、准备金提转差、综合费用和赔付支出四方面进行浅略分析,尝试探寻提高机构盈利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财产保险 分支机构 利润
一、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特点
财产保险公司是经营财产风险的商业性保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然动机,其下设的分支机构在结构和经营目的上与法人机构具有一致性,但因其所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其盈利模式上呈现出独有特点:
(一)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保险产品的能力
通常财产保险公司由总机构统一设计经营产品,分支机构无法针对当地市场环境做出全面的评价和市场反馈,因此总机构保险产品投放同质化程度较高。
(二)保费规模粗放型增长
现阶段财产保险行业发展普遍存在“重规模、重保费”的现象,直接导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过高,分支机构为提高市场份额竞争十分激烈,引发的非理性价格竞争直接造成盈利能力低下。
(三)技术和专业人员有限
分支机构所面对的承保标的复杂,对核保核赔技术要求高,与法人机构相比,直接与客户开展业务,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经营。
(四)经营性亏损
1.经营性亏损主要表现为因产品定价机制缺乏灵活调整和市场机动性,某些产品存在保费不足,但公司不能或因竞争原因不愿增加保费的充足度,造成产品赔付成本过高。
2.因抢占市场份额和争夺客户资源导致手续费及承保费用的过高支出。
3.正常的和存在道德风险的理赔性支出。
(五)风险性亏损
因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主要表现在突发性大灾害而显现抗风险能力的高低。
二、从财务角度寻找分支机构利润来源
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收益的主要来源为承保利润,加上少量的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
承保利润=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综合赔付
其中,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入保费-分出保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
综合费用=承保费用+管理费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摊回分保费用
综合赔付=直接赔付+间(直)接理赔费用-摊回分保赔付支出+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
从公式可以看出,营业税金及附加比率稳定且影响力较小,在分保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决定分支机构盈利的关键指标有:保费收入、准备金提转差、综合费用、赔付支出。下面就这些指标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的增加会直接带来已赚保费的增长,已赚保费的增加与保费收入规模、保费入账时间、分保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广设分支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降低投保门槛等竞争手段来扩大保费规模,抢占市场,并制定导向性考核指标,鼓励保费规模在年中之前进入,以使得沉淀至年末的已赚保费充足。
(二)准备金
准备金提转差的结果直接影响当年机构盈利情况。未到期准备金采取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法计算,保费和承保期限确定后,未到期准备金是确定的数据。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提取取决于精算评估结果,未决数据将取决于估损充足度、损失率、保费充足度、结案速度等因素。
(三)综合费用
财险公司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目前各保险公司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费用预算作为财产保险企业控制分支机构综合费用的重要保证。
(四)赔付支出
财产保险公司最大的成本项目,也是企业承担保险责任的直接反映。很大程度上,赔付支出的多少与承保业务的质量、防灾防损服务、理赔风险控制有关。
三、浅析提高盈利能力思路
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与法人机构相比虽然受少量不可控因素制约,但从以上财务角度分析,在经营和管理上仍具有较大主动权,谨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粗浅建议:
(一)将扩大保费规模与重视业务质量紧密结合
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正面迎接客户的群体,为增加利润,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经营观念,以效益为基础承保业务。要从保险业务的“进口”到“消化”再到“出口”层层把关,减少经营性亏损。
1.进口环节。应结合分支机构的规模、实力和定位,找适合自身的目标市场,有所侧重的扩大效益险种,提高保费充足度高的险种的市场投入,同时严把核保关,提高风险选择能力,风险较高的业务要做好合理的再保安排,做到“进口”合理合规。
2.消化环节。加强对客户防灾防损、保险培训等手段,在切实提高客户的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把“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放在心上,也使公司在客户群体中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3.出口环节。提高理赔技术水平和防范道德风险,是目前各分支机构普遍重视的内容。理赔环节实行有效的管理,严格理赔查勘的调查制度、理赔案件的审批制度和理赔的监督机制非常必要。
(二)关注准备金数据
未到期保费责任准备金评估和已赚保费的计算均是基于监管规定的比例法来计算,灵活性和主观性影响较小,财产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对其控制和操纵。未决赔款准备金不论是已发生已报案、已发生未报案(IBNR),或是理赔费用准备金,在评估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和主观因素。对于分支机构,可以通过提高理赔服务,降低估损偏差率、提高结案速度等措施将未决精算的主观因素向有利于本公司成本的方向引导。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组织设置、方法选择、预算编制、考核与监控等几个环节,其中预算编制和考核与监控是分支机构管理成效的重要环节。通常财产保险分支公司的预算指标有保费计划达成率、综合成本率、利润达成率、保费应收率和合规检查等项,监测指标主要有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保单获取成本率、人均产能、各险种或渠道保费收入占比、预估偏差率、结案率和续保率等项,基于以上指标,结合分支机构阶段性发展战略和成长期分配相应考核权重,引导机构侧重效益和成本管控。而费用管理在分支机构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的指导性,管理费用方面树立成本效益观,做好投入产出分析;承保费用方面实行集中管理,控制保单获取成本,将手续费用和变动费用结合分析。严格执行费用计划,对重点费用实施重点管理和跟踪,强化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的分析和比较,控制资金流出项,以保证利润。
(四)完善考核评价和理清权责
分支机构需要重视考核评价的结果,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营水平。从财务角度看,分支机构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合理划分成本中心,细化成本的归集、分配和分摊,追踪利润来源,使机构在成本中心内实现收入的同时保证与支出的协调。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定义考核标准,应从总公司指导层面、行业内参考标准、外部监管指标等角度,结合分支机构自身情况,制定细化的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应当具有可控性、可计量性和重要性。
3.奖罚分明,需要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上,体现权、责、利的统一,做到功过分明、奖惩有据。
(五)风险防范,加强内控监管
这是财务角度之上,基于公司整体利润负项来源的考虑。无论报表数据如何优异,一旦触犯“合规经营”底线,一切都是浮云。目前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主要从经营数据和经营规范进行监管。在经营数据方面,一般参考业务增长、展业成本、赔付率水平、市场反映四类作为产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这要求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关注指标浮动在合理区间,有效预警;在经营规范方面,各地保监局已从稽核、审计、检查等多角度,在资金收付管理、费用列支、单证管理、手续费支付、核保核赔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个人认为分支机构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转变内控监管思路。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学习行业知识,把事后查处转为事前预防,对较大的经营管理决策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2.加强机构内部培训。充分利用监管部门网络窗口和总公司指导文件,在公司内部进行风险防范教育,深化各部门间的交流、理解和配合,从根源杜绝违规行为。
3.借助系统和技术手段,目前越来越多财险公司施行“集中管理”,在核保、核赔、单证、会计核算、资金收付等方面利用系统技术进行集中管理,成为上级机构管控防范分支机构经营风险的有效举措,而作为分支机构应借助有利资源,规范系统内操作,减少风险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经营管理上受到部分条件制约,但是从以上财务角度分析,挖掘盈利思路,凝聚每个员工每个部门力量,齐心协力,相信分支机构一定能创造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