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五步骤

2015-01-05 06:23:10丁梅
文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鉴赏朗读翻译

丁梅

内容摘要: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最丰富的载体,为了应对考试,教师重视教,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生怕学生不会,一味地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长此以往,学生对文言文深恶痛绝,以致文言文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呢?本文对此着重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 朗读 翻译 鉴赏

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最丰富的载体,为了应对考试,教师重视教,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生怕学生不会,一味地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长此以往,学生对文言文深恶痛绝,以致文言文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我结合自己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朗读

1.读准字音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注解有出现的注音注入文言文中。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不易出错,并且通过手写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对于不会读的字小组可以讨论解决。对于还不会读的字,课堂上全班一起解决。

(2)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现象,教师要加以引导。A、通假字现象。例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读音应为“yuè”而不是“shuō”。B、词类活用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中的“语”是“告诉”的意思。所以读音是“yù”而不是“yǔ”,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

2.读准停顿

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就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一般句子的停顿可考虑以下情况:(1)主谓之间的停顿。如“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2)动宾之间停顿。如“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3)介宾短语之前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4)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如“宋无罪∕而攻之”(《公输》)(5)句首虚词(又称发语词)之后可以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读出感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如《岳阳楼记》第一段是对滕子京遭贬取得卓著政绩的赞颂,应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二段时对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美景描绘,应带着赞美之情朗读,第三段是对阴雨天景色的描绘,登楼者情绪低落,应带着悲伤之情朗读。第四段是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登楼者心情愉快,应带着欢快之情朗读,第五段是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展现,应满怀豪情壮志地朗读。学生在读书时要沉浸到情与理的芬芳里,让思维向各个方面自由伸展,从而体会到文章的精美。

二.翻译

学习文言文,翻译至关重要,这个环节教师不要包办,可大胆放手。可让学生对照书本注解翻译,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做个记号,然后小组展开讨论,解决一批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在全班集中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并对于一些特殊的词句进行翻译,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1.“补”即补出省略成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视之”承前省略了主语“邹忌”,翻译时要补出。

2.“调”即翻译时要将文言文特殊句式语序调整。如《陋室铭》“何陋之有?”这是一句倒装句,翻译是应将“有”调到前面,应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如《唐雎不辱使命》“此庸夫之怒也”“也”表判断,翻译时可删掉。

4.“改”即有些词语无法直译,或直译后很别扭,可用意译。如《出师表》“引喻失义”“引喻”:称引,譬喻。“义”恰当。如果直译就很别扭,可用意译,翻译为“说话不恰当。”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老师方法的指导,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会调动起来,他们的翻译能力会渐渐得到提高。

三.指导背诵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学习文言文不背是不行的,学生在记诵时往往时间投入较多,而收效却不佳。那么怎样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背诵呢?

1.理清背诵线索法

理清文章的背诵线索,就能条理连贯地背住全文的内容。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我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背诵线索:

①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

②分写异水:澄清、透明、湍急。

③分写奇山:山的整体形象,山的情趣。

我先让学生记住背诵线索,再按顺序对应扩展。如“山的情趣”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赚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化整为零法

记忆心理学认为,记忆的单位越小,越容易记忆。背诵篇幅较长的段落,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层次,化整为零,然后逐层逐层地背诵,如学习《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篇幅较长,要让学生背起来不容易,我先指导学生给这段分层,共分为三层:

①用鱼和熊掌作比喻引出论点。

②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③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

采用化整为零法,学生的背诵效率大有提高。

3.抓重点词法

学生在背诵时常常因一个词想不起来,而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完整,而这个词往往是文中的重点词。如果背诵时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就能增强记忆,如背《马说》的最后一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我就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动词“策、食、鸣、执、临”背诵,学生很快就能当堂成诵,并在背诵中提高了理解感悟能力。

4.抓句式法

如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我引导学生这些句式有什么规律可循,最后得出这些句子都是“人名发于或举于地名”的句式。找出共同点之后,学生很快就背熟了。

5.想象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让文言文中的人、物、景在脑海里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有利于提高背诵能力。如学习《岳阳楼记》,文中第三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对阴雨天景色的描绘,我让学生脑海中想象文中描写阴雨天的景物,有雨、风、浪、太阳、星星、山岳、桅杆、船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效果很好,通过想象的背诵。

四.品味鉴赏

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文体上,学会字、词、句是基础,学会品味鉴赏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所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美的挖掘,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章思想的认识。如何品味鉴赏呢?

1.品味语言

文言文语言凝练、优美,讲究精炼,值得推敲,并且运用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岳阳楼记》本课文语言精炼,色彩感强,对偶工整,驱散结合,琅琅上口,如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衔”、“吞”这两个词好在什么地方。在品味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衔”、“吞”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以人格化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2.品味人物形象

很多文言文都涉及到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邹忌智慧、勇敢,善于思考,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如学习《晏子使楚》,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晏子有着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以伟大的人格魅力散发着动人的光芒,在学生品味的过程中,会深深感染他们,震撼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从他们身上摄取精神食粮,更好地激发自己。

3.品味情感

学习文言文要深入地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如学习《出师表》要让学生领悟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品味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学会用现代的观点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

五.巩固训练

让学生加强课后的训练和巩固,才能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整理。

把文中带有相同性的,有一定规律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有利于记忆。如学习《口技》就可以把表示声音发生先后的词语归纳在一起,有“少顷”、“既而”、“一时”、“未几”、“俄而”。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学习《核舟记》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为”的句子,整理在笔记本上,比较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有助于掌握“为”的用法,而不致于混淆。

2.练习训练。

学完新课文后,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及时掌握文言语段的翻译和重要的字、词、句。教师可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及时补缺补漏,做到温故而知新。

3.仿照课文的句式写文言文。

这种形式与现代文仿写相似,只不过用的是文言词句。如学了《陋室铭》文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以让学生用文言文词句照这句式仿写。学生的仿写可能不够完美,但我们不必苛求,重在使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八中)

猜你喜欢
鉴赏朗读翻译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8:24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8:32
紫砂陶艺鉴赏研究
紫砂陶艺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3:52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6:49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