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生就业倾向及对策调查研究

2015-01-05 13:22刘媛媛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硕士生就业指导硕士

李 宁,刘媛媛

(1.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2.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一、引 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围绕其进行的研究也十分普遍。相对本科生的就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相关研究明显较少,而进行实际调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就更为少见。自研究生2009年扩招后,到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而在200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仅为26万多人,十年间翻了一倍多。但是,从2009年到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就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求职择业,洞察并把握其就业倾向,从而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调节和就业指导,是高校、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并下大力气做好的工作。

为此,笔者以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硕士毕业生为例进行就业倾向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以下情况:(1)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念存在什么问题?(2)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难有哪些?(3)如何应对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其面临的就业困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2013年3月5日到3月15日,笔者在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发放的45份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32份。笔者又于2013年3月24日到3月30日对这32名毕业生进行了访谈。这32名参加者中,女生28人,男生4人;年龄最大35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25.5岁;工龄最长11年,最短0年,平均工龄0.8年;职业背景方面,24人本科毕业直接读研,8人工作后读研。本研究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验方法,并运用Spss统计程序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一)客观题统计结果及分析

1.择业观念方面

笔者将问卷调查中的“想去城市”、“首选行业”、“希望岗位”、“工作要求”四项代表择业观念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题目为1-4,结果如表1-4所示。

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想去城市(题目1)统计如下:

表1 毕业想去城市统计情况

表2 就业首选行业情况统计

表3 就业首选行业情况统计

表4 对工作要求陈述情况统计

其中排在对工作要求第一条的项目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工作要求第一条情况统计

排在对工作要求最后一条的项目情况如表6所示。

硕士研究生倾向于留在沿海中小城市,做出此选择的毕业生有25人,占到78.1%(这可能与鲁东大学位于烟台有很大关系)。

我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从来都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东西。听简瑞、刘秉震等人说,世界上有种很可怕的东西叫做“鬼”,这种叫做“鬼”的生物经常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于是,我决定捉一个鬼,等假期过了带到学校里吓一吓全班同学。

表6 工作要求最后一条情况统计

根据以上统计,研究生对工作的要求主要有:工作有成就感,有发展前途,收入高而且稳定,有住房。“工作有成就感,有发展前途”等表明,研究生较为关注就业质量,而非仅仅以收入高低来衡量就业机会。

然而,硕士研究生存在过高强调就业质量的现象。通过对“首选行业”和“希望岗位”的统计,以及此后的访谈获知,硕士毕业生对高校和教学科研岗位的选择比重最大,其次则是公务员,而对于中学、市场等行业和岗位却不多关注,包括对就业地点选择上,内陆中小城市也几乎无人问津,所以“高不成、低不就”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更为常见。

2.就业困难方面

笔者将问卷调查中的“信息渠道”、“专业前景”、“了解形势”三项能反映就业难度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题目为5-7,结果见表7-9。

表7 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统计

表9 对就业形势了解情况统计

获得就业信息方面,尽管40.6%的硕士毕业生能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此外的40.6%能够认为各地、学校和省教育厅就业网是有效的渠道,即大部分毕业生能够做到主动寻找就业信息,但仍能看到有18.8%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单一,仅通过学校公告、招聘会等方式被动获取。

对专业前景的了解程度,仅有5人,即15.6%的硕士毕业生认为自己十分了解,并保持关注最新动态发展,而其余84.4%则了解一般,甚至仍存在根本不了解的情况。

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情况中,有50%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很难”,28.1%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就业较难,只有5人,即15.6%对“大部分人可以正常就业”有信心。硕士毕业生就业形势尽管日益严峻,却并未到绝大多数人无法就业的程度,虽然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增长很快,但社会的招聘需求却并未饱和。统计结果中绝大多数人(84.4%)对就业没有信心,认为就业困难,这一方面与前文“择业观念”调查中硕士生就业过高强调就业质量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上文对专业前景了解情况的统计也能看出,这与大多数硕士生对自己专业前景不了解、不能保持关注最新动态发展也有关。

题目8:影响就业的自身缺点(1—语言表达能力不好,2—语言读写技能不强,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4—讲课能力不强,5—人际沟通能力不强,6—缺乏面试技巧和相关就业知识,7—缺乏吃苦耐劳精神,8—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9—缺乏克服困难精神,10—实践能力低下,只会纸上谈兵,11—不能正视严酷的社会现实,就业期望值高,12—文凭不够高,不够硬,13—在专业、兴趣及薪酬方面不知如何取舍,14—其他),调查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影响就业的自身缺点统计

影响硕士生就业的自身缺点方面,频率的统计较为分散,相对比较集中的有:缺乏面试技巧和相关就业知识(43.8%),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40.6%),讲课能力不强(37.5%),人际沟通能力不强(34.4%),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34%)等。本题的设置除了做调研所用之外,也意在使硕士毕业生审视自己,正视缺点。以上统计可见,毕业生虽然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缺点有所了解,却对选项7(缺乏吃苦耐劳精神)、9(缺乏克服困难精神)、10(实践能力低下,只会纸上谈兵)较少涉及,而此三项却正是目前大学生尤其是硕士生所存在的显著缺点。这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文中对“择业观念”和“就业困难”的统计结果,硕士生期待就业质量,却缺乏就业信心。

题目9:影响硕士生就业的外在因素(外因1—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岗位不足,外因2—扩招造成应届毕业研究生达到历史新高,外因3—就业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外因4—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外因5—就业政策的不利因素,外因6—招聘单位对非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歧视,外因7—父母社会关系的缺乏,外因8—其他),统计结果见表11。

表11 影响就业的外在因素统计

影响硕士生就业的外在因素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统计较为集中的三项是:扩招造成应届硕士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71.9%),招聘单位对非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歧视(65.6%),就业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突出(59.4%)。第一项确实存在,近年来硕士生连续扩招,然而另外两项的较高频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被调查者带有主观偏见的看法。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却未到对就业影响如此之大的程度。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应届硕士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够充分。

(二)主观题统计结果分析

题目10:你是否比同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就业优势?你比他们具有哪些具体优势,请详述。

客观来讲,与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毕业生在学历、科研能力、心理成熟度、社会经验等几个方面更具优势,然而相应的劣势就是年龄较大,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务实态度较弱等。尤其作为非211、985院校的硕士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度更大,一方面用人单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院校歧视现象,而另一方面,硕士生自身学习态度、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业务水平也并不乐观。

对该题作出回答的硕士毕业生尽管大多数认为其比本科生“具备优势”,但所谓的“优势”,即前文中的“学历、科研能力、心理成熟度、社会经验”却不能充分在求职中产生促进作用,反而作出“不具备优势”的少数人的答案切中要害,篇幅虽小,却不乏客观、理性。

对本题的回答情况,与前文客观题目7“目前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了解情况”的统计结果所体现出的硕士毕业生“绝大多数人(84.4%)对就业没有信心,认为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却也印证了另一客观题“影响硕士生就业的自身缺点方面”统计结果的分析:硕士毕业生对自身优缺点审视程度不够,带有主观偏见,不能全面、客观、理性地审视自己,期待就业质量,却缺乏就业信心,而又一定程度上盲目乐观。

题目11:如果未能找到工作,你是否会选择自主创业?为什么?

选择“会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很容易理解,因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自主创业。从选择“会自主创业”的几个回答来看,自主创业更多的是未能顺利就业后的无奈之选。

绝大多数人选择“不会”或“不确定”,原因有“对个人要求较高,风险太大,缺乏资金、经验、胆识,无经商头脑,太操劳、不稳定,未做好心理准备,不了解国家相应的支持政策”等等。诚然,的确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但与前文客观题目4的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生对工作的要求主要有:工作有成就感,有发展前途,收入高而且稳定,有住房”遥相呼应,也再次折射出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中寻求稳定、安逸的心态。而从另一个方面还能看出:学校对硕士生的创业指导、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其扶持力度的教育都较为欠缺。

题目12:你希望学校完善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学生回答反映出:高校对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十分欠缺。由于多年来研究生总体就业形势较好,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无论在制度建设、岗位设置方面还是在实践经验方面都尚显不足,大多是照搬本科生就业指导的经验,没有形成针对硕士研究生特点的就业工作体系。

硕士研究生仍非常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乃至创业指导,等等。

某些回答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许多高校对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三、对 策

通过对被试进行的问卷及访谈调查的统计结果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对“硕士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什么问题,面临的就业困难有哪些?”做出了回答。就“如何应对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其面临的就业困难?”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以上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首先对硕士毕业生的建议是:应当正视自身优缺点,客观、理性地审视自己,既不要悲观消极,又不能盲目乐观,要注意强化自身的学习态度、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应当对就业质量保持适度关注,而不要过度强调,并克服就业中寻求稳定、安逸的心态。充分认知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对其最新发展变化保持密切关注,了解并把握就业形势,从而把握就业机会。此外,高校及政府有关部门既要在就业信息提供、优秀人才推介、往届校友交流、见习实习机会,以及多样性、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又要基于学生秉赋、学习目的及学习需要各不相同的事实,以人为本,引导硕士生自我定位。导师和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意愿,帮助其树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正确观念,尽量避免“随波逐流”和“逃避就业”式的读硕取向。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做好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这不仅有助于硕士研究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择业心态、寻找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的最佳结合点,而且对于促进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科研实践与训练的机会。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较为单一,大多强调理论建树,却忽视其他能力培养,束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必定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需求。因此,亟待革新当前“知识型”、“应试型”、“被动型”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参与为核心,充分调动研究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训活动。唯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高度的认同,才可能提高研究生个体的学习、研究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就业技能。

当今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就业倾向问题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尝试以问卷、访谈和Spss统计程序作为实证研究工具对硕士研究生就业倾向进行调研,初步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仍有继续探索的广阔空间。在未来的调研中,笔者将进一步遴选研究对象,丰富研究方法,精炼研究思路,以期对硕士毕业生就业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1]廖湘阳.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3]牛楠森.两年制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6).

猜你喜欢
硕士生就业指导硕士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赵燕磊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