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北京湖广会馆

2015-01-05 03:35祁建
文史春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湖广会馆孙中山

祁建

湖广会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首辅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据现有史料可知,最早住在这里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浙江盐运史张惟寅;次之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的刘权之;再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加太子太傅的王杰;最后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的叶继雯。叶氏祖孙三代世居于此。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成湖广会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又修了大戏台,当年京城名角谭鑫培、田桂凤等在这里演过堂会戏。

湖广会馆里留下了许多匾,从这些匾中我们可以看到来往于湖广会馆里的都是怎样的人物。状元、榜眼、探花匾就有31块之多,这说明来京赶考的湖南、湖北和广州北部的举子们,有这么多人金榜高中,而每出一个状元,都是会馆的荣耀、家乡的荣耀,同时他们也给会馆带来兴盛。而孙中山来到这里的这段历史,无疑使这里又增添了一段传奇般的历史。

孙中山五次莅临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为什么成为孙中山在北京的一个重要纪念地?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国外生活学习多年,那时的中国正值晚清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刻,即将面临日、俄与西方列强的瓜分……他和好友陆浩东决定北上来见李鸿章,写了《上李鸿章书》,满腔热情地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结果当然是被冷落。

走在湖广会馆的戏楼里,依稀还能够看到昨天的辉煌与无奈。这次孙中山的北京之行给我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最少,比如他住什么地方,他去过北京什么地方?他和什么人交谈与来往过?……

1912年(民国元年),为巩固共和,已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第二次来北京,应继任大总统的袁世凯之邀,赴京“共商国是”。中国当时政局复杂与动荡,南北冲突刀光剑影。那时大阴谋家袁世凯为了麻痹革命党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力,再三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孙中山为了弥补南北分歧,巩固共和制度,迎风北上。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先生经天津到达北京,袁世凯以国家元首的待遇隆重地接待了孙中山。同时,孙中山先生也受到了革命党人真诚的欢迎,而革命党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欢迎仪式多在湖广会馆里举行。

孙中山在北京受到人民热烈欢迎,人们争睹民主共和领袖的风采,报刊争相采访,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旋风。今天,漫步在湖广会馆的长廊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历史时刻的激动,那种将一个国家的命运魂系于一瞬间的惊心动魄,也许就是我们久久不能够将其遗忘的原因。

翌日上午,孙中山参加同盟会的欢迎会。8月25日上午10时,在京旧同盟会员湖广会馆开欢迎大会,楼上楼下挤满了人。孙中山先生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大意是说:过去革命都靠全国同胞的援助和赞助,不完全是同盟会员之功。今后搞建设也是群策群力,方能成功。要以调和党见、容纳异才为宗旨。与会3000多人热烈鼓掌,欢声雷动。

第二次到湖广会馆,是在8月25日下午孙中山先生参加国民党成立大会。下午1时,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促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5个政党合并组成国民党,于湖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大会因新政纲删掉了“男女平权”这一项而发生争执。孙中山先生莅会,他说明新政纲所以没有列入“男女平权”这一项,是因为合并之各党意见不一致。他认为“男女平权”是对的,此时政纲虽未列入,将来随着国家文明进步,必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演说约两小时,听众掌声雷动。大会选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理事9人,阎锡山、张继、李烈钧、柏文蔚、于右任等参议30人。当时的《民主报》《正宗爱国报》《民权报》《民立报》《申报》等都有大篇幅的报道。

第三次到湖广会馆,是1912年8月30日下午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京学界欢迎大会。北京学界约3000人在湖广会馆隆重集会欢迎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演说中指出:革命成功,靠学界力量不少。现在要搞建设,更要靠有学问的人。目前处在政体过渡时代,学者的工作方针也要改一改。专制时代以学生为将来人民的主人翁,共和时代,学生是候补公仆。我希望我国的学生能够涤除以前的旧思想,早日将公仆义务担在肩上。将来中华民国,一定会成为地球上最优美最文明的国家。到会的人听了孙中山先生的讲话,精神振奋。

第四次到湖广会馆,是1912年9月4日下午孙中山先生参加共和党本部的欢迎会。9月4日下午,共和党在湖广会馆召开欢迎会。那天下雨,孙中山先生准时莅会,并发表了演说。他在演说中解释了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他认为目前民族、民权已经达到,民生主义当待研究。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

第五次到湖广会馆,是1912年9月15日孙中山先生参加国民党的欢迎大会。孙中山先生离开北京之前两日,午后他和黄兴等在参加了三里河织云公所回教促进会举办的欢迎会之后,又到虎坊桥湖广会馆参加国民党举办的欢迎会。会后又参观了彰仪门大街国民党本部……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湖广会馆一度荒废,“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居民区,有的成为一家制造厂……人们一度把这里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1994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湖广会馆得到了全面修复。其中大戏楼、文昌阁、楚畹堂、风雨怀人馆、宝善堂等一组建筑,已经修缉一新,并配借了中英文字幕、中央空调等现代化设备。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下,戏楼于1996年5月先期对社会开放,每晚由北京京剧院名家进行精彩的戏曲演出。良好的演出条件、高雅的文化氛围,品茗赏戏,令人怡然。北京首家戏曲博物馆及具有梨园艺术特色的湖广会饭庄,将使您步入艺术的殿堂,展示出岭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久远和亮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张学津、李崇善、赵葆秀、阎桂祥、叶金援、姚宗儒等都在湖广会馆有上乘的表演。吸引了不少的国外朋友来此观看。日本东经大学的校长、著名剧作家渡边守章先生在观看完演出后,十分激动地说:“在湖广会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法国总统希拉克夫人在湖广会馆观看京剧演出后,对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极为赞赏。湖广会馆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历史确实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而这些脚印,或蹒跚,或从容,或歧途……这些烙印永远浇铸在历史上了,我们的喜悦、我们的沮丧、我们的泪水、我们的震惊……都客观地印刻在那里了。

与孙中山有关的北京胜地

北京协和医院。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遗体送北京协和医院施行手术和防腐。当时苏联赠送的玻璃盖铜棺未运到,因此暂殓于西式玻璃盖楠棺内。2002年通过“孙中山与北京”展览,孙中山先生逝世前病历及病逝后的尸检报告复制品在这里首次向海内外披露。

顾维钧故居。东城区张自忠路上地安门东大街23号(现在门牌为张自忠路23号),1924年底孙中山抱病来北京讨论国事,这是孙中山第三次来北京,临时住在这里,这里原为民国时期外交总长顾维钧宅,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卖国条约,拒绝签割让山东的条款而留在了辉煌的历史里,电影《我的1919》拍摄的就是顾维钧这段岁月。

北京中山公园。现在,中山公园中山堂有一尊孙中山先生汉白玉雕像,1925年3月19日,孙中山灵柩移中山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曾在此停灵,1928年更名为“中山堂”。每年的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都要在此举办纪念活动。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公园”。

北京香山碧云寺。碧云寺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明清两代均有扩建。乾隆年间增建金刚宝座塔、行宫和罗汉堂。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曾停灵柩于该寺后殿,因故其后殿改称“中山堂”。1925年4月2日出殡,灵柩暂放香山碧云寺石塔中。参加送灵到西直门的群众达30万人,步行送到西山的约2万人。民国政府遵照孙中山生前安葬在南京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孙中山陵墓,待“中山陵”建成后再行奉安。“中山陵”1926年春动工兴建,1929年夏建成,陵园面积8万多平方米。移灵时,将孙中山先生遗体从楠木棺内移至欧式铜棺中。换棺时,遗体上换下来的民国大礼服、大礼帽放在原厝的西式楠木棺内,封存在石塔中,作为孙中山灵柩停厝该寺的纪念,这就是“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猜你喜欢
湖广会馆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一岩九饮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考论
明清湖广鱼鲊贡杂税研究
清代“湖广总督”为何只管湖南湖北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长篇小说《老大》人物形象与叙事艺术探析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