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浅谈电视新闻的整编思维

2015-01-05 17:16曾逸恬
科技传播 2014年23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融合互联网

曾逸恬

摘  要 马克·费什曼在《生产新闻》中,用“工厂”来比喻新闻机构。在随后的发展中,直接在新闻现场采访写稿评论的方式一度被业界追捧。现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注重新闻整合和编辑的整编模式。其模式主要依托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这里的新闻整编思路并不是为了排斥或者忽视第一线采访的重要性,而是扩展新闻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以一种融合的思维梳理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真相。

关键词 新闻;整编思维;媒介融合;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12-02

马克·费什曼在《生产新闻》中,用“工厂”来比喻新闻机构。在他看来,新闻从业人员好比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模式生产输出“新闻产品”。在传统的观念中,工厂这个比喻可能显得太过封闭和固定,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的发现和调查需要记者走出“工厂”来到现场。直接在新闻现场采访写稿评论的方式一度被业界追捧。然而在被叫做全媒体时代的现在,侧重新闻整合和编辑的生产模式初现模型。利用日益强大的互联网技术,“超级记者”可能转变为“超级团队”。

“在英国,BBC 已经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开始探索全平台的 360 度采编。而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新的办公地点中,将独立办公室模式改成了报纸和网站的编辑记者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编辑部里最醒目的是一个由许多屏幕组成的“媒体墙”,时刻刷新着最受关注的网站新闻、电视新闻和照片,记者发来的稿件也会视需要出现在不同的平台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的开头这样写到。这篇文章完成于2007年,当时国外的一些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尝试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

事实上,媒介融合在传播史上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美国三大电视网都是从广播发展而来,而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史上也与报纸媒体有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多媒体融合的媒介集团是各媒体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在新闻生产制作模式上,跨媒体操作已是传统:比如广播读报节目从我国的媒体发展史上进行溯源,可以追溯到 1950 年 4 月 10日开播的广播读报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到了 1967 年,节目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并一直沿用此名;我国电视读报节目的开端是以 2003 年 1 月 6 日《有报天天读》在凤凰卫视的开播为标志的,这种方式在很多晨间新闻节目中多有运用,如原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板块。广播和电视在媒介特性上具有延展性,在人才交流、大型活动的转播和策划活动的推广开展上多有合作,也有一些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带动合作,比如2006年FM90.8安徽交通广播每周六17:30-19:00的《剧风向前行》就是当时安徽卫视的主打综艺栏目《剧风行动》的广播版,节目一般邀请《剧风行动》的主创人员比如导演小强、主持人介绍当晚的节目内容和录制趣事,而《剧风向前行》的主播项玲也跨界加盟了《剧风行动》。这样的操作对各自受众群也是一种整合。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从刚开始的利用新媒体的一些特性进行节目推广和观众互动到现在新闻采集整合上的利用,网络新媒体成为目前媒介融合上最重要的一环。以2013年1月开播的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档晚间新闻资讯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8:30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美洲台、欧洲台、U一Radio、凤凰新媒体五大平台同步直播。该节目在内容上揉合全媒体资源,号称就当天热点话题,打造一个全媒体参与报导、民众互动讨论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体全时空》并非像其他电视新闻栏目那样只是对媒体新闻进行简单的转载或转述,而是从操作上真正展现了一幅全媒体全时空的画面,比如开辟了凤凰U一Radio直播间作为第二演播室融入节目的进程,并且开设微信公共账号(如图),在每天中午推送当天的新闻话题,收集微信用户的意见并挑选后在节目中播送。《全媒体全时空》通过电视的手法,利用凤凰传媒集团本身的资源优势,对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内容进行了跨媒体整合。

《全媒体全时空》不仅是在主播语态上注意使用网络流行语,在单元设置上嵌入多媒体元素,而且在新闻事件的剖析、评述思路上也体现了媒介融合的理念。比如在2014年2月19日这一期节目中,时空要闻的新闻话题为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的冲突事件,主播针对此话题通过整合多种媒体资料,从各个方面介绍、梳理、剖析了乌克兰事件的起因和发展。

由于《全媒体全时空》的播放时间是晚上18:30到

19:00,现场直播的可能性比较受限。所以《全媒体全时空》紧跟事实,整档节目定位定在节目的整合和归纳上。在整体上呈现出资讯整合类节目的形态。因此对这档节目来说,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资源,突出优势,进行新闻的整合和编辑尤为重要。

安徽卫视的日播晨间栏目《超级新闻场》也是整编新闻类的典型。《超级新闻场》在2014年1月1日改版后,于每天早间6:50-7:50播出 。据了解,该节目仅有3名记者,2名摄像,在人员配备上就不具有进行大规模资讯采集的条件。因此其内容来源主要有5个渠道:1)安徽台其他栏目比如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或地面频道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等的新闻;2)采录全国其他兄弟卫视节目素材,加以挑选,并用自己的编辑思路和方式进行加工;3)搜罗网络信息,每天在网上四五个焦点话题进行评点;4)观众图片;5)自采新闻。以《超级新闻场》2014年1月1日的这期节目为例,该期共有17条新闻,节目内容如表1。

其中从新闻来源上看,栏目自采新闻4条,本台其他栏目新闻3条,其他台栏目新闻3条,网络新闻4条,观众图片3条。从自采新闻和非自采新闻的比例上可见,《超级新闻场》在节目操作上,弱化了一个“新闻单位”自采新闻的功能,强化了信息的搜集和整编加工。

同时和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一样,《超级新闻场》也非常注重网络元素的使用,除了部分新闻来源为网络以外,有意识的选用网络图片以填补自采画面的缺乏。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栏目,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网罗天下》等。

大媒体时代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利用好先进媒体技术,如何甄别信息源真假是专业学者和业界人士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同时需要确立的是掌握大量信息后的新闻整编思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新闻整编思路并不是为了排斥或者忽视第一线采访的重要性,而是扩展新闻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以一种融合的思维梳理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真相。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美】赫伯特·甘斯著.石琳,李红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6).

[4]罗促建,丘洪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J].中国电视,2013(7).

[5]王振国.从《超级新闻场》谈电视受众的文化心理[J].新闻世界,2011(8).

[6]谢梦姣.电视社会新闻栏目的新闻生产[D].安徽大学新闻学院,2013.

摘  要 马克·费什曼在《生产新闻》中,用“工厂”来比喻新闻机构。在随后的发展中,直接在新闻现场采访写稿评论的方式一度被业界追捧。现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注重新闻整合和编辑的整编模式。其模式主要依托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这里的新闻整编思路并不是为了排斥或者忽视第一线采访的重要性,而是扩展新闻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以一种融合的思维梳理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真相。

关键词 新闻;整编思维;媒介融合;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12-02

马克·费什曼在《生产新闻》中,用“工厂”来比喻新闻机构。在他看来,新闻从业人员好比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模式生产输出“新闻产品”。在传统的观念中,工厂这个比喻可能显得太过封闭和固定,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的发现和调查需要记者走出“工厂”来到现场。直接在新闻现场采访写稿评论的方式一度被业界追捧。然而在被叫做全媒体时代的现在,侧重新闻整合和编辑的生产模式初现模型。利用日益强大的互联网技术,“超级记者”可能转变为“超级团队”。

“在英国,BBC 已经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开始探索全平台的 360 度采编。而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新的办公地点中,将独立办公室模式改成了报纸和网站的编辑记者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编辑部里最醒目的是一个由许多屏幕组成的“媒体墙”,时刻刷新着最受关注的网站新闻、电视新闻和照片,记者发来的稿件也会视需要出现在不同的平台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的开头这样写到。这篇文章完成于2007年,当时国外的一些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尝试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

事实上,媒介融合在传播史上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美国三大电视网都是从广播发展而来,而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史上也与报纸媒体有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多媒体融合的媒介集团是各媒体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在新闻生产制作模式上,跨媒体操作已是传统:比如广播读报节目从我国的媒体发展史上进行溯源,可以追溯到 1950 年 4 月 10日开播的广播读报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到了 1967 年,节目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并一直沿用此名;我国电视读报节目的开端是以 2003 年 1 月 6 日《有报天天读》在凤凰卫视的开播为标志的,这种方式在很多晨间新闻节目中多有运用,如原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板块。广播和电视在媒介特性上具有延展性,在人才交流、大型活动的转播和策划活动的推广开展上多有合作,也有一些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带动合作,比如2006年FM90.8安徽交通广播每周六17:30-19:00的《剧风向前行》就是当时安徽卫视的主打综艺栏目《剧风行动》的广播版,节目一般邀请《剧风行动》的主创人员比如导演小强、主持人介绍当晚的节目内容和录制趣事,而《剧风向前行》的主播项玲也跨界加盟了《剧风行动》。这样的操作对各自受众群也是一种整合。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从刚开始的利用新媒体的一些特性进行节目推广和观众互动到现在新闻采集整合上的利用,网络新媒体成为目前媒介融合上最重要的一环。以2013年1月开播的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档晚间新闻资讯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8:30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美洲台、欧洲台、U一Radio、凤凰新媒体五大平台同步直播。该节目在内容上揉合全媒体资源,号称就当天热点话题,打造一个全媒体参与报导、民众互动讨论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体全时空》并非像其他电视新闻栏目那样只是对媒体新闻进行简单的转载或转述,而是从操作上真正展现了一幅全媒体全时空的画面,比如开辟了凤凰U一Radio直播间作为第二演播室融入节目的进程,并且开设微信公共账号(如图),在每天中午推送当天的新闻话题,收集微信用户的意见并挑选后在节目中播送。《全媒体全时空》通过电视的手法,利用凤凰传媒集团本身的资源优势,对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内容进行了跨媒体整合。

《全媒体全时空》不仅是在主播语态上注意使用网络流行语,在单元设置上嵌入多媒体元素,而且在新闻事件的剖析、评述思路上也体现了媒介融合的理念。比如在2014年2月19日这一期节目中,时空要闻的新闻话题为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的冲突事件,主播针对此话题通过整合多种媒体资料,从各个方面介绍、梳理、剖析了乌克兰事件的起因和发展。

由于《全媒体全时空》的播放时间是晚上18:30到

19:00,现场直播的可能性比较受限。所以《全媒体全时空》紧跟事实,整档节目定位定在节目的整合和归纳上。在整体上呈现出资讯整合类节目的形态。因此对这档节目来说,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资源,突出优势,进行新闻的整合和编辑尤为重要。

安徽卫视的日播晨间栏目《超级新闻场》也是整编新闻类的典型。《超级新闻场》在2014年1月1日改版后,于每天早间6:50-7:50播出 。据了解,该节目仅有3名记者,2名摄像,在人员配备上就不具有进行大规模资讯采集的条件。因此其内容来源主要有5个渠道:1)安徽台其他栏目比如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或地面频道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等的新闻;2)采录全国其他兄弟卫视节目素材,加以挑选,并用自己的编辑思路和方式进行加工;3)搜罗网络信息,每天在网上四五个焦点话题进行评点;4)观众图片;5)自采新闻。以《超级新闻场》2014年1月1日的这期节目为例,该期共有17条新闻,节目内容如表1。

其中从新闻来源上看,栏目自采新闻4条,本台其他栏目新闻3条,其他台栏目新闻3条,网络新闻4条,观众图片3条。从自采新闻和非自采新闻的比例上可见,《超级新闻场》在节目操作上,弱化了一个“新闻单位”自采新闻的功能,强化了信息的搜集和整编加工。

同时和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一样,《超级新闻场》也非常注重网络元素的使用,除了部分新闻来源为网络以外,有意识的选用网络图片以填补自采画面的缺乏。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栏目,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网罗天下》等。

大媒体时代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利用好先进媒体技术,如何甄别信息源真假是专业学者和业界人士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同时需要确立的是掌握大量信息后的新闻整编思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新闻整编思路并不是为了排斥或者忽视第一线采访的重要性,而是扩展新闻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以一种融合的思维梳理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真相。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美】赫伯特·甘斯著.石琳,李红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6).

[4]罗促建,丘洪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J].中国电视,2013(7).

[5]王振国.从《超级新闻场》谈电视受众的文化心理[J].新闻世界,2011(8).

[6]谢梦姣.电视社会新闻栏目的新闻生产[D].安徽大学新闻学院,2013.

摘  要 马克·费什曼在《生产新闻》中,用“工厂”来比喻新闻机构。在随后的发展中,直接在新闻现场采访写稿评论的方式一度被业界追捧。现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注重新闻整合和编辑的整编模式。其模式主要依托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这里的新闻整编思路并不是为了排斥或者忽视第一线采访的重要性,而是扩展新闻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以一种融合的思维梳理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真相。

关键词 新闻;整编思维;媒介融合;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12-02

马克·费什曼在《生产新闻》中,用“工厂”来比喻新闻机构。在他看来,新闻从业人员好比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模式生产输出“新闻产品”。在传统的观念中,工厂这个比喻可能显得太过封闭和固定,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的发现和调查需要记者走出“工厂”来到现场。直接在新闻现场采访写稿评论的方式一度被业界追捧。然而在被叫做全媒体时代的现在,侧重新闻整合和编辑的生产模式初现模型。利用日益强大的互联网技术,“超级记者”可能转变为“超级团队”。

“在英国,BBC 已经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开始探索全平台的 360 度采编。而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新的办公地点中,将独立办公室模式改成了报纸和网站的编辑记者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编辑部里最醒目的是一个由许多屏幕组成的“媒体墙”,时刻刷新着最受关注的网站新闻、电视新闻和照片,记者发来的稿件也会视需要出现在不同的平台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的开头这样写到。这篇文章完成于2007年,当时国外的一些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尝试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

事实上,媒介融合在传播史上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美国三大电视网都是从广播发展而来,而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史上也与报纸媒体有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多媒体融合的媒介集团是各媒体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在新闻生产制作模式上,跨媒体操作已是传统:比如广播读报节目从我国的媒体发展史上进行溯源,可以追溯到 1950 年 4 月 10日开播的广播读报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到了 1967 年,节目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并一直沿用此名;我国电视读报节目的开端是以 2003 年 1 月 6 日《有报天天读》在凤凰卫视的开播为标志的,这种方式在很多晨间新闻节目中多有运用,如原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板块。广播和电视在媒介特性上具有延展性,在人才交流、大型活动的转播和策划活动的推广开展上多有合作,也有一些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带动合作,比如2006年FM90.8安徽交通广播每周六17:30-19:00的《剧风向前行》就是当时安徽卫视的主打综艺栏目《剧风行动》的广播版,节目一般邀请《剧风行动》的主创人员比如导演小强、主持人介绍当晚的节目内容和录制趣事,而《剧风向前行》的主播项玲也跨界加盟了《剧风行动》。这样的操作对各自受众群也是一种整合。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从刚开始的利用新媒体的一些特性进行节目推广和观众互动到现在新闻采集整合上的利用,网络新媒体成为目前媒介融合上最重要的一环。以2013年1月开播的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档晚间新闻资讯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8:30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美洲台、欧洲台、U一Radio、凤凰新媒体五大平台同步直播。该节目在内容上揉合全媒体资源,号称就当天热点话题,打造一个全媒体参与报导、民众互动讨论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体全时空》并非像其他电视新闻栏目那样只是对媒体新闻进行简单的转载或转述,而是从操作上真正展现了一幅全媒体全时空的画面,比如开辟了凤凰U一Radio直播间作为第二演播室融入节目的进程,并且开设微信公共账号(如图),在每天中午推送当天的新闻话题,收集微信用户的意见并挑选后在节目中播送。《全媒体全时空》通过电视的手法,利用凤凰传媒集团本身的资源优势,对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内容进行了跨媒体整合。

《全媒体全时空》不仅是在主播语态上注意使用网络流行语,在单元设置上嵌入多媒体元素,而且在新闻事件的剖析、评述思路上也体现了媒介融合的理念。比如在2014年2月19日这一期节目中,时空要闻的新闻话题为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的冲突事件,主播针对此话题通过整合多种媒体资料,从各个方面介绍、梳理、剖析了乌克兰事件的起因和发展。

由于《全媒体全时空》的播放时间是晚上18:30到

19:00,现场直播的可能性比较受限。所以《全媒体全时空》紧跟事实,整档节目定位定在节目的整合和归纳上。在整体上呈现出资讯整合类节目的形态。因此对这档节目来说,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资源,突出优势,进行新闻的整合和编辑尤为重要。

安徽卫视的日播晨间栏目《超级新闻场》也是整编新闻类的典型。《超级新闻场》在2014年1月1日改版后,于每天早间6:50-7:50播出 。据了解,该节目仅有3名记者,2名摄像,在人员配备上就不具有进行大规模资讯采集的条件。因此其内容来源主要有5个渠道:1)安徽台其他栏目比如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或地面频道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等的新闻;2)采录全国其他兄弟卫视节目素材,加以挑选,并用自己的编辑思路和方式进行加工;3)搜罗网络信息,每天在网上四五个焦点话题进行评点;4)观众图片;5)自采新闻。以《超级新闻场》2014年1月1日的这期节目为例,该期共有17条新闻,节目内容如表1。

其中从新闻来源上看,栏目自采新闻4条,本台其他栏目新闻3条,其他台栏目新闻3条,网络新闻4条,观众图片3条。从自采新闻和非自采新闻的比例上可见,《超级新闻场》在节目操作上,弱化了一个“新闻单位”自采新闻的功能,强化了信息的搜集和整编加工。

同时和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一样,《超级新闻场》也非常注重网络元素的使用,除了部分新闻来源为网络以外,有意识的选用网络图片以填补自采画面的缺乏。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栏目,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网罗天下》等。

大媒体时代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利用好先进媒体技术,如何甄别信息源真假是专业学者和业界人士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同时需要确立的是掌握大量信息后的新闻整编思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新闻整编思路并不是为了排斥或者忽视第一线采访的重要性,而是扩展新闻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以一种融合的思维梳理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真相。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美】赫伯特·甘斯著.石琳,李红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6).

[4]罗促建,丘洪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J].中国电视,2013(7).

[5]王振国.从《超级新闻场》谈电视受众的文化心理[J].新闻世界,2011(8).

[6]谢梦姣.电视社会新闻栏目的新闻生产[D].安徽大学新闻学院,2013.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融合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