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坚云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1],该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贫血、上腹部不适等[2]。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多,疾病发展缓慢并且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55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阿莫西林、雷贝拉唑与呋喃唑酮的联合用药,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5)。样本均符合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药物过敏史。对照组男 28例,女 27例,年龄 31~68岁,平均(49.6±9.8)岁;病程1~11年,平均(5.4±1.6)年。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30~69 岁,平均(50.1±7.8)岁;病程 1~10 年,平均(5.3±1.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患者存在腹部钝痛、胀痛或灼痛是慢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并且症状会随着进食而加重,同时会出现烧心、泛酸、嗳气等症状;(2)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出灰黄色或者灰白色变化,同时出现弥漫性或局部性不同程度的萎缩症状,在病情发展之初,这种症状可能存在黏膜内小血管处,随着病情发展程度加重,会出现暗红色且树枝状的大血管位于黏膜下部;(3)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呈现阳性。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 53021880),0.5 g/次,口服,1次/8 h;呋喃唑酮(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62020322),饭后服用,0.1 g/次,3次/d;果胶铋(大同大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 20059218),分别于三餐前1 h和睡前服用,3粒/次,4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与雷贝拉唑联合用药,前两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选用雷贝拉唑(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10160),空腹口服,20 mg/次,1次/d。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病理学检查显示肠化生、腺体萎缩等情况消失,胃镜结果显示无炎症表现;(2)显效:症状与体征均获显著好转,病理学检查表示疾病等级减轻2个等级以上,炎症显著改善;(3)有效:症状与体征存在好转,病理学检查表现疾病等级有所减轻;(4)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变化,胃镜与病理学检查无好转,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效果比较 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65.5%,观察组根除率为96.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有效41例,总有效率74.5%;观察组有效52例,总有效率94.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由浅表性炎症细胞逐渐扩散侵润至深层处腺体,使胃黏膜发生腺体萎缩而进一步表现的炎症性病变,伴随病情迁延存在引发癌性病变的风险,在临床治疗阶段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H+-K+-ATP酶及泌酸机制[3],当患者胃酸情况逐渐严重时,该药的离解速度会逐渐加快,增加药物效果,进而逐渐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药物还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不易对内因子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产生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55例患者开展了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与雷贝拉唑的联合用药,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获得明显好转,胃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也有显著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5%,明显好于未行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研究表示,胃幽门螺杆菌是近年来发现的唯一一种生活在人胃中的革兰阴性杆菌,有研究表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4-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6.4%,根除效果较好,更明确了3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阿莫西林、雷贝拉唑与呋喃唑酮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姚爱红.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21-22.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8.
[3] 吴秀华,聂正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8):5793-5794.
[4] 郭清.慢性胃炎治疗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0,16(15):19-20.
[5] 胡文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关系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4):4882-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