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背景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路径探析

2015-01-04 01:52博士长春财经学院长春13012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4期
关键词:海关监管物流园区保税

■ 高 伟 博士(长春财经学院 长春 130122)

随着我国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企业日益重视以保税物流园区为基地来开展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资企业为国际贸易主体的外向型贸易结构。但是随着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成为众多国际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制造基地和流通基地。发达的生产基地建设需要有发达的物资流通行业为支撑。考虑到我国的加工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沿海保税的现实,保税物流货物占据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份额。保税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表现为一是主导功能,其本身就是与贸易、物流、加工相关的企业组成的集群;二是辅助功能,为其他产业提供辅助支撑,不断推动并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以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制造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周边的产业企业,拓展保税物流园区周边企业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打造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的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

产业集群背景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障碍

(一)保税物流园区运作模式构建的问题

其一,区港联动水平不足制约保税物流园区的良性运作。由于当前保税物流园区仍处于海关封闭式监管下,保税物流园区实质上处于境内关外的相对孤立地位,这使得保税物流园区无法建立适应多种产业的物流需求和服务多种产业集群的物流业务的平台。

其二,保税物流园区企业的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制约保税物流园区的良性运作。当前保税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多为物流企业,缺乏生产加工等实体企业类型。这使得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缺乏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产业价值链的空间。再者,当前多数保税物流园区停留于为保税货物提供保税仓储服务的低阶层面,流通加工能力相对不足。这使得园区内部的物流企业缺乏保税生产加工能力,进而导致保税物流园区内部的产业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产业链接度。

(二)保税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定位的问题

其一,保税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定位单一制约园区周边产业集群发育水平。当前我国的保税物流园区主要以保税仓储为主要服务内容,未能有效构建起保税物流园区制度设计者为园区预设的国际货物中转、国际物流配送、国际货物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四大功能。这是由于海关部门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监管模式较为单一,制约了保税物流园区内外物质流通效率。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内线开放,外线严控”的管理思路来加快综合物流功能的开发,扩大国贸规模,强化货物集散能力。

其二,保税物流园区与海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僵化制约园区产业集聚动力。由于当前海关部门的监管活动存在较为僵化的问题,导致各海关监管区内的货物难以实现有效的跨区流通。这使得各海关监管区内的产业企业难以通过顺畅的物资流通来促成跨区产业集群。保税物流企业若要开展产业链物流服务,需要将货物在不同的海关监管区之间、以及海关监管区和非海关监管区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资流通,由此引致了保税物流企业需要向海关、质检等机构频繁的报关和报验,沉重的通关费用和报验成本严重压制了保税物流企业及货主企业以保税物流园区为基地来建立区域产业集群的意愿。

(三)保税物流园区制度建设及监管体系的问题

其一,保税物流园区内部企业的信用水平较低与园区监管灵活度提升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入驻保税物流园区的企业多为物流企业,他们更多关注于通过加快物流流通效率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缺乏对保税货物监管知识的必要认知,由此引发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恶化保税物流园区的法治环境。再加之当前保税物流园区缺乏必要的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将园区的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与各类保税政策向融洽的系统设计,从而导致保税物流园区难以有效放松对园区内外企业的监管力度。这使得部分信用水平较高的园区企业需要支付较为高昂的监管成本,而这份监管成本原本是针对那些信用水平较低的企业而特别制定的。

其二,保税物流园区支持产业集聚的政策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海关监管部门的通关手续相对繁琐,这是由于当前海关通关程序的设计是基于传统的内地企业进出口业务而设计的,缺乏针对产业集聚条件下的保税物流园区企业来量身定做产业政策。部分跨国企业试图通过建立以保税物流园区为基地的全球化资源配置系统和跨国流通加工系统。但是,由于海关的繁琐通关政策的制约,部分跨国生产型企业和国际物流运营商在高企的通关成本和报检费用压力下采取止步观望策略。保税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考虑海关和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监管需求,而企业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切实需求,通过优化保税物流园区产业政策软环境的方式来促成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磨合,从而提高保税物流园区的产业集群动力。

产业集群背景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路径

(一)革新面向产业集群的保税物流园区运作模式

其一,保税物流园区应当探索内外结合的区港联动式运作模式。当前保税物流园区多以海关监管为业务运作核心,缺乏适应多元化物流需求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保税物流园区需加强与港口管理局之间的联动机制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港口的区位优势和保税物流园区政策优势,形成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区港发展综合体。区港联动要求保税物流园区在保税区和港口服务区之间建立起无缝链接体系,将保税物流园区的保税仓储服务功能与港口服务区的装卸搬运和流通运输功能相融合,实现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口的协同运营。具体而言,区港联动模式要求保税物流园区在靠近港口的海关监管区范围内划定特殊的港口服务区,并将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推广到该区域内,按“境内关外”政策实施闭合式保税区管理,着力打造成具有一定区域经济带动能力的区港联动示范区。区港联动示范区可以从信息整合、运营联动、功能集成等方面着手来建设,建成以发展保税区物流产业为龙头,以流通加工和商贸服务业等关联产业为扩展的区港联动发展新模式。

其二,保税物流园区应当借鉴自贸区经验积极发展可融合区内区外产业的双系统运作模式。为有效克服由海关封闭式监管所带来的诸多运营不便,保税物流园区应当以多种产业的物流需求为导向,有效打通区内区外的物资流通渠道,建立服务多种产业集群的保税物流平台。保税物流园区需要积极借鉴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在吃透保税物流园区的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海关监管区障碍的物流产业运作新模式,以有效促使海关监管区内和区外的物流畅通。保税物流园区可以用物理围网的方式来对保税物流园区内部实施封闭式管理,并通过保税物流园区内部物流链来为区内的产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保税物流园区应当配合海关为临港工业园区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由海关系统对进出保税物流园区的货物进行有效监管。保税物流园区可作为关境内部产业循环和外部产业循环的衔接点,为关境内外产业企业的物资流通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综合物流处理服务。

(二)创新面向产业集群的保税物流园区业务服务模式

其一,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创新保税物流服务生态系统。当前保税物流园区的服务运作模式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竞争模式,而是通过整合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的方式来为园区内部的各个企业提供跨界的生态系统服务,实现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来拓展转口贸易业务,建立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平台,以园区内外产业联动为动力的综合型保税物流服务体系。这要求保税物流园区应当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报关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及会计、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包括普通仓储运输、商贸流通、流通加工、物流金融等多种形式的园区物流活动。保税物流园区内部的物流活动可以是自营式物流活动,亦可以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或第四方物流服务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帮助。

其二,保税物流园区可以积极推动基于海运直通的产业服务模式。海运直通报关模式要求保税物流园区周边的企业首先向海关监管部门出示其海运提单以证明其货权,并据此向海关部门提出报关要求。在海关审核通过的条件下,园区周边企业可以将该货物运至保税物流园区进行流通加工并从中获取加工增值收益,然后依据海关监管要求将该货物保税运输出口或再行申请报关进口。在海运直通式物流模式下,海关的职责主要是专注于对保税物流货物的相关单证进行规范性审核,而对于货物的监管权则交由保税物流园区来完成。这种制度设计实现了单证审核权和货物监管权在海关系统和保税物流园区系统之间的合理分配,不仅充分激活了保税物流园区的货物监管功能,而且减轻海关在货物现场监管业务上的工作压力,更减少了保税物流园区周边产业企业在海关业务环节的交易成本支出,提高保税物流园区周边的产业集聚度。

(三)优化面向产业集群的保税物流园区支撑系统

其一,保税物流园区应当建立有效的信用支撑体系。为了促成区域经济内部的产业集群水平,保税物流园区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不必要的保税货物监管强度,提高保税物流园区周边企业的物流强度和物流运作效率,但由此亦引发了保税货物监管强度降低和企业违法运营活动同步滋生的矛盾。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保税物流园区内部企业和周边产业企业的信用水平不足影响保税物流园区的惠企政策的有效性。为此,保税物流园区应当建立与各类优惠政策相匹配的企业信用支撑体系,对不同信用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的保税货物监管政策。保税物流园区需要通过开展园区内部企业的信用信息收集整理的方式来建立健全园区中小企业电子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形成基于电子数据的企业信用水平专家评估系统。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对信用水平较高的企业给予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和金融优惠政策,支持那些信用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养诚信经营的企业成长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保税物流园区需要运用市场手段来优化区域市场信用环境,形成基于市场机制和保税物流园区平台的多方参与的合作共赢格局。

其二,保税物流园区应当完善支持产业集群的政策体系。当前我国保税物流园区普遍存在海关监管手续不够简化,保税物流标准化进度不足等诸多弊病,针对上述问题,保税物流园区需要加强与海关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将园区企业在报关通关业务上的诸多不便反馈给海关监管部门,积极促成海关监管部门的通关政策变革。再者,保税物流园区应当积极促成保税物流业务的标准化水平的提升,积极推进保税货物仓储工具及运输工具的标准化建设,打通制约保税货物畅通的技术性障碍。再次,保税物流园区需要变革管理思维,建立基于企业角度的保税货物监管新思维。由于多数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进驻保税物流园区的初衷之一是充分利用保税物流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企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进而借助保税政策来实现企业的依法避税和降低企业税负。为此,保税物流园区应当充分考虑园区周边企业依法避税的切实需求,通过开办学习班、约谈保税企业等手段引导企业依法避税;保税物流园区还应在完善保税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保税法规制度执行力,有效搭建海关、质检、园区管委会和企业间政策对接平台,兼顾海关的货物监管与税收征缴目标和园区企业的依法避税需求,为园区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集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程波.基于保税区建设背景下的广西产业集群发展思考[J].创新科技,2013(6)

2.孙浩,蒋心雨,张奇.基于“三个中心”建设的上海保税物流发展策略[J].开发研究,2014(2)

3.董晓娟,王静.河北省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4)

猜你喜欢
海关监管物流园区保税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一张图带你读懂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 看看全国物流园区都有哪些“新”变化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
加强海关监管质量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自贸区专栏 试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的法制基础
去年保税港区进出口204.6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