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临床价值

2015-01-03 06:31黎哲程熊春英
现代医院 2015年5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鲁 芳 黎哲程 熊春英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总感染人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 亿。其中慢行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卫生部在199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有效降低了新出生人口的HBsAg 携带率,但对于1.2 亿现症感染者却无能为力. 为了降低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基层医疗单位实现了大范围的推广[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男54 例,女46 例;年龄3 ~24 h,平均(12 ±6.6)h。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接种禁忌证;②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治疗过程完全知情,且同意接受治疗;③出生后24 h 内接种乙肝疫苗者[2]。

排除标准: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②乙肝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③严重营养不良者;④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等急接种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⑤有免疫缺陷、恶性疾病与免疫功能受抑制者[3]。

1.3 方法

1.3.1 接种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所用乙肝疫苗为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国药准字S20100008,剂量:0.5 ml,HBsAg 含量:10 μg),所有观察对象均选择上臂三角肌部位进行肌肉注射给药,按0、1、6 个月开展免疫程序[4]。婴幼儿出生后24 h 内到医院接受第1次10 μg 乙肝疫苗接种,对于母亲HBsAg 阳性的婴幼儿,应在此基础上第1 次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且避免使用同一注射器肌注接种,也不能同一部位行两种疫苗肌肉注射。婴幼儿出生15 d 后,母亲HBsAg 阳性的婴幼儿接受第2 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并于出生后3 个月和6 个月时,分别接受10 μg 第3 次乙肝疫苗接种[5]。

1.3.2 检测方法 全部100 例婴幼儿观察对象均通过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3 ml 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液样本,血清分离后,通过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对婴幼儿表面抗体(HBsAb)和表面抗原(HBsAg)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通过改良Hollinger 分式,对乙肝抗体滴度进行计算[6]。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婴幼儿观察对象接种乙肝疫苗1、2、3 年后HBsAb 阳性率、HBsAb 的应答率和HBsAb 无应答率,以及首次接种乙肝疫苗4、12 和24 周后HBsAb 阳转率和HBsAb 阳性率。HBsAb 低答应标准:乙肝抗体滴度在9.9 ~2.1 mU/ml之间;HBsAb 无答应标准:乙肝抗体滴度小于2. 1 mU/ml;HBsAb 阳性标准: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 mU/ml[7]。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 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8]。

2 结果

2.1 表面抗体反应

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1、2 和3 年后HBsAb 阳性率、HBsAb 的应答率和HBsAb 无应答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如表1 所示。

表1 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同时间表面抗体反映对比分析 [n(%)]

2.2 表面抗体转阳情况

婴幼儿首次接种乙肝疫苗4、12 和24 周后HBsAb 阳转率和HBsAb 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如表2 所示。

表2 婴幼儿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后表面抗体转阳情况分析[n/%]

3 讨论

3.1 乙肝的传播途径

第一,包括吸血昆虫传播、唾液—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等在内的非肠道外途径传播;第二,医源性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乙肝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乙肝患者体液或是血液污染的医疗物品和器械,或是输血或血制品等;第三,HbsAg 携带者或是乙肝患者经接吻、性交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对方,阴道分泌物和精液中存在乙肝病毒等性接触传播也是一种常见的乙肝传播途径;第四,母婴传播是传染率最高的乙肝传播途径,约有1/3 的HbsAg 携带者来源于母婴传播。HBeAg 和HBsAg 双阳性以及HBsAg 阳性的孕妇,对于其婴幼儿的传播几率较高,主要包括产后密切接触传染给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在子宫内传染给胎儿等。

3.2 乙肝的预防

第一,选择使用公筷分餐或是一次性餐具,加强餐饮机构的餐具消毒管理,注意公共场所的消毒,避免蚊虫叮咬,消灭蚊虫。第二,关注乙肝普查的意义,对于新生儿等乙肝高发人群,应实施计划性乙肝疫苗接种。第三,加强婚前检查工作,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尽量避免由HBsAg 阳性的产妇喂养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对于HBsAg 阳性者的配偶,也应及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性交途径乙肝病毒传染率。第四,减少血制品和血液的使用,规范献血。第五,提高一次性医疗器械应用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化无菌操作理念。

4 小结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同时点表面抗原体HBsAb 阳转率和HBsAb 阳性率均显著改善,且不同时点观察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表明酵母重组类乙肝疫苗在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的传播的同时,能够将不良反应发生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由此可见,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9]。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1、2 和3 年后HBsAb 阳性率、HBsAb 的应答率和HBsAb 无应答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提示婴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应及时行乙肝抗体滴度检测,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体内抗体含量及时给予乙肝疫苗加强针注射,增强保护力,有效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入侵。关于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无应答与低应答的机制、乙肝疫苗不同接种剂量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深入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1] 崔凤梅,苏晓霞,谢艳香,等.乙型肝炎与非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乙肝疫苗复种认知状况的调查[J].广东医学,2011,32(3):375 -376.

[2] 吴蓉荣,钱 艳,王桂女. 对乙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属行双重健康宣教的意义[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1):80 -81.

[3] 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等.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6):553 -558.

[4] 宋婷婷,单福祥,程锦泉,等.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6):497-498.

[5] 李瑞芳,邓 建,张连山,等.母亲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关系的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49 -51.

[6] 单芙香.中国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成效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增刊):85 -86.

[7] 崔凤梅,刘艳丽,何凤祥,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的调查[J].重庆医学,2012,41(2):168 -170.

[8] 崔凤梅,苏晓霞,谢延香,等.乙型肝炎与非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乙肝疫苗复种认知状况的调查[J].广东医学,2011,32(3):375 -376.

[9] 周蔚华.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2):1604 -1605.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