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杨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临床中采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在诊断糖尿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2年2月—2014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244例,并随机选取该院体检结果正常人群244名进行对照,将其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含量8%作为标准,将该院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低于8%)对其并发症出现几率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比较方面,当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超过8%时,其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均高于其他糖尿病患者,其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运用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作为指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其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同时,在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控制方面,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也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在于患者的血糖含量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在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的正常代谢无法顺利进行。在以往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常常以患者空腹血糖的含量作为诊断标准。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的诊断当中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该院以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244例,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111例,年龄分布在39~81岁,平均(64±1.3)岁。同时,随机选取来该院参与健康体检的244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讨论。
1.2 研究方法
分别采集患病组以及正常组患者的空腹血液样本,对其中血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一般运用糖激酶法对血糖含量进行检验,运用胶乳增强免疫法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含量8%作为标准,对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进行比较。
1.3 检测指标以及分析方法
在对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的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检测之后,将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以糖化血红蛋白8%含量为基准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2]。
1.4 统计方法
在该院研究过程中,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于所有患者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①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空腹血糖的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人员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比较
根据该院的统计结果显示,244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平均血糖含量为11.42 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0.05%;而244例正常人群当中,其血糖的平均含量为5.76 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为5.23%。其结果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A组以及B组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出现几率的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A组与B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统计
根据该院统计结果显示,A组136例患者中视力下降36例,肝肾功能损伤44例,高血压61例,神经功能损伤47例,心脑血管疾病23例;而B组108例患者当中,视力下降38例,肝肾功能损伤39例,高血压74例,神经功能损伤49例,心脑血管疾病22例,其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现阶段,糖尿病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另一影响我国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且由于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在于患者体内的糖类物质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其血糖含量异常升高[3]。造成该类疾病的原因在于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当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时,将会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例如视力下降、神经功能异常、肾脏等功能异常以及血管的病变等。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食量大幅增加、尿量大幅增加、体重大幅降低等。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步加重,将会引起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出现。对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而言,对其所进行的诊断工作通常仅需对其血糖含量进行一次测定即可判断。而当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时,则需多次测定其空腹血糖的含量。对于疑似糖尿病患者而言,必要时还应以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作为诊断依据。然而,血糖含量的测定往往仅能对患者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进行判断,其测定结果无法用作确诊的依据。随着医学领域对糖尿病研究的日益深入,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
根据相关医学研究的报道,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周期往往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代谢过程也将会持续数周。部分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能够达到降低血糖含量的效果。而部分患者通过药物的治疗,也能够将血糖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部分血糖含量正常的人群而言,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却相对较高。临床中对于该类患者,在对其饮食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还应对其血糖含量进行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机理在于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糖类物质相结合。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该类反应属于不可逆反应的一种,且一般而言,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与血糖含量呈正相关。另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超出正常值,然而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却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造成该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自身除糖尿病之外,还存在其他合并症,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该类合并症一般包括肝硬化、肾功能障碍、重度贫血、血液疾病等。
当患者的血糖浓度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将会同血糖发生反应,最终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且其产生过程一般不需要酶物质的参与。临床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一般将作为衡量患者近3个月内其血糖含量平均值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相关组织于2010年所发布的声明,当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超过6.5时,则预示着该患者可能为糖尿病患者。
除了作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之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还可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以及诊断工作。根据本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时,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提高。当其含量持续升高,并超过10%时,则其视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肝肾功能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现阶段,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在空腹的前提下对其血液样本进行采集。然而当运用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则能够有效的避免因空腹、运动前后、药物使用等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同时,其所反应出患者较长时间内血糖含量的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存在血液疾病时,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绝经前期或者妊娠期的患者而言更是如此。当患者处于缺铁性贫血疾病治疗期内时,由于受到所使用药物的影响,其含量的测定值往往会小于实际值。对于存在尿毒症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所采用的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将会大大缩短红细胞的寿命,进而也将会对测量值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空腹血糖的测定值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避免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避免使用单一指标的测定值作为诊断依据,应将多种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一般而言,空腹血液样本中血糖含量的测定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均能够真实的显示出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含量情况。然而当患者存在其他合并症时,则某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将会受到影响。因而,医护人员应对不同检测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清楚的了解,采用合理的诊断方式,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从而能够为糖尿病患者的及时诊断以及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考文献
[1] 张健,杨青,张进安,等.糖化血红蛋白在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5(4):12-13.
[2] 张建东,庄宁,高丽娟,等.社区与三甲医院联合管理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36(25):29-30.
[3] 彭湘杭,杨锐,艾雅琴,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2011,19(7):24-25.
R71
A
1672-4062(2015)06(b)-0120-02
2015-03-18)
杨阳(1983-),女,河南驻马店泌阳县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