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齐齐哈尔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但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性到底如何,学者们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没形成一致性的意见,有的认为是正向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是负向的关系,甚至还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解和阐述,主要有经济学的观点、行为学的观点及战略管理的观点。尽管国际上有关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这否适合经济转型期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还有待检验。因此,揭示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我国40家上市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
尽管由于对企业国际化的认识不同导致了对国际化程度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内外经营业务的相对规模和重要性直接相关。整理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有单维度和多维度两个方面。从经营绩效的角度,常采用(ESR)企业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FSTS)企业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从运营结构的角度,以FSTSFATA作为国际化程度衡量指标、海外子公司占全部子公司的比重(OSTS)、FSTS、FATA作为国际化程度衡量指标,以ROS作为企业绩效衡量指标等单一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通过对过往文献的归纳和梳理,以及基于小规模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知道,尽管以往关于企业绩效是否受国际化程度影响这个课题的研究结论没有达成一致(关系表现为正向、负向、U型、倒U型等),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基于西方国家背景,本研究是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尽管近几年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但是仍处在以出口为主的初级阶段,FDI绝对额很低。
本文设计了一个简化计量模型,提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及相关假设如下:
图1 概念模型
假设1: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影响企业的绩效
假设1a:随着国际化程度提升,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
假设1b:随着国际化程度提升,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在上面2项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ε为误差项):
1.2.1 自变量
本研究以企业国际化程度作为自变量。众学者在以往的文献中提出很多关于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方法,并提出了很多衡量企业国际化的指标。在实证分析中,有的学者把海外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国际化的指标,有的把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本作为衡量指标。事实上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在以出口为主的初级阶段,尽管近几年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FDI绝对额仍相对比较低,而且,通过在海外建立办事处、设备、技术及产品、出口子公司来带动国内原材料的出口。因此本文将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FSTS)作为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
1.2.2 因变量
企业绩效的衡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满意度等和客观指标主要是指财务指标。在以往的研究中,以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居多,目前文献中对企业绩效的测量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股票价格、销售利润率ROS、企业成长率及托宾Q值等指标,其中,ROE的受净资产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ROA、ROS使用较多。
运用SPSS对方程(1)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采取向后剔除法,按照对因变量的影响对选入变量依次剔除,直到找到最符合选入标准为止;然后进行方差分析。输出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Y与X的拟合过程小结
表格变异系数的改变情况呈现了模型剔除过程,从调整的R2可见,可解释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随着新变量的剔除越来越大。根据调整的R2,本文确定第8个模型。对应的相关系数R为0.613。
表2 Y与X的方差分析表
表2给出了方差分析后的模型8的检验结果,从表2可以看见回归模型P值为0.00,F值为6.393,说明这个回归模型具备了统计学上的意义,而模型8对应的变脸为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故本文采用这两个指标来表示企业的经营绩效。
本文以部分上市企业经营绩效作为因变量,以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对应的利润,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国际化企业在国外的增值活动更多的是在其主营业务范围内的产品,因而主营业务利润率值越高,说明企业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绩效和经营绩效越好。
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1.2.3 控制变量
本文在研究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过程中,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最终结果的偏差,考虑了一些企业层面的内生性因素可能产生影响。为了更加具有说服力,将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
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规模与其经营绩效密切相关。现实中规模不同的企业在资金、技术研发、销售渠道开发、资源获取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国际化战略。因此有必要把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计算公式为:企业规模=LOG(企业资产总值),即取企业资产总值的对数。
(2)资产负债率
作为衡量企业的负债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率高负债率意味着,企业处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中,再融资变得很艰难;资产负债率过低,则说明企业不能充分利用资金,资本运作能力低下,成长空间较小。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为了最大限度控制资本结构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用企业总负债比上总资产来刻画。计算公式为: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负债总额/企业资产总额)*100%。
在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中,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平均值为1.32%,最大值为5.08%,说明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合理的水平,样本选取符合要求。国际化程度指标平均值为2.66%,最大值为8.79%,最小值为0.74%。这说明我国企业处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以出口为主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个别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企业规模的对数值平均值为6.37,表示样本企业的资产总额相差并不悬殊;各企业在负债经营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表3 一般性统计分析结果
由于本文使用的样本收集样本的途径是从2009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中获得的,数值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趋势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进行观察与确定。为了进一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散点图拟合其关系曲线。
图2 散点图
数据分布情况说明本研究研究属于线性回归,适合的实证检验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借以判断假设、模型设置是否合理及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以主营业务利润率(A1、A2….A8)和净资产收益(B1、B2….B8)为因变量对测量数据做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和表5。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各题变量之间不存在互斥现象。按照Williams的分类标准,相关系数小于0.4为低度相关,大于0.7为高度相关。
从表4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水平与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企业国际化成统计上显著的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企业的绩效。这一结果说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企业的绩效。
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0.141221到0.38003不等,说明它们之间属于低度相关的范围,但是均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表4 样本企业各测量变量间项相关系数
表5 样本企业各测量变量间项相关系数
以最小二乘法进行检验,验证假设1a的结果见表6,结果显示,模型模型中的假设预期与估计值的符号一致,各种变量对应的参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显著的。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对截面数据来说,拟合优度已经很高了。可以证实假设1a。说明因变量能够由变量x1、x2和x3来解释,同时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发现模型既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也不存在异方差性。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直接作用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国际化程度提高1%,净资产收益提高1.6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回归结果
据此可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以最小二乘法进行检验,验证假设1b的结果见表7,结果显示,模型模型中的假设预期与估计值的符号一致,各种变量对应的参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显著的。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对截面数据来说,拟合优度已经很高了。可以证实假设1b。说明因变量能够由变量x1、x2和x3来解释,同时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发现模型既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也不存在异方差性。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直接作用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国际化程度提高1%,净资产收益提高3.73%。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回归结果
据此可得如下回归方程:
为了进一步验证线性回归的整体显著性,接下来对线性回归系数进行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表8 Y与X的线性回归系数估计与显著性检验结果(a)
两个回归分析结果中RSquare均在0.2~0.5之间,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在20~50%之间能够由多元回归方程的解释,这种情况在多元回归中是允许的。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的绩效对应的回归系数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则企业的绩效趋向越好。
本文选取2009~2013年间在上市交易的40家上市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数据为基础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国际化程度对绩效的影响。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企业是否有外销收入,即企业是否进行国际化,将企业界定为是否是国际化企业,就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这两个业绩衡量指标而言。其次,以企业国际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之比作为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国际化程度对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对总资产收益率的促进作用明显。对各变量进行量化分析,将样本按国际化程度分组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达到使结论更加客观的目的。最后,整体模型适合度达到了显著水平(F=7.78和F=7.57,P<0.5)。模型DW值和VIF值通过检验,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得出,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的关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总体国际化经营绩效并不高,存在诸多国际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国际化程度较低,出口仍是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方式,对外投资规模较小,国际化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国际化经营的成本较高,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资源的企业的较少,这些不利于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收益。通过对企业变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无显著差异,但资产负债率的差异比较显著,体现了不同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可见在研究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把这项指标纳入到考虑当中。
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如下建议:
本轮央企改革是全球化逻辑下,推进企业整合的具体操作。企业强强合并既可解决规模劣势和恶性竞争问题,又有利于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竞争力,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以南北车的合并为起点的新一轮央企改革就是从国家层面做强企业、更好促进央企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强强合并是其基本手段,避免地出现资源低效配置。政府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应该尽可能诚心诚意的鼓励和支持企业国际化活动。减少制约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体制方面的因素,要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国际贸易惯例相适应。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行业协会等方式调节企业的经营活动,并提供相关服务。企业有多种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向外出口的方式是最多采用的进入国际市场,以契约方式为代表的技术转让和许可经营是常见的国际化经营方式,然而采用投资方式最为有利。实质上我国企业已经经历了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的过程,相应的国际化方式也会由契约方式转变为出口方式、投资方式。在未来更好的以“一带一路”为依托,“走出去”参与到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去。
[1]赵曙明,高素英,周建,刘建朝.企业国际化的条件、路径、模式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
[2]王增涛,蒋敏.企业家关系网络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
[3]彭迪云,何文靓.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与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关系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调节效应的视角[J].企业经济,2014,(6).
[4]朱勤,郑小碧.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国际市场势力的中介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4,(2).
[5]吴航,陈劲,金珺.新兴经济国家高技术企业技术资源与国际化关系研究——来自“中国光谷”产业园区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2,(6).
[6]江诗松,龚丽敏,魏江.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路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双城故事[J].管理世界,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