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余洁
新金融 新生态
文/许余洁
学者黄仁宇说过“只有上看货币财政独立,下看基层建设,才能掌握中国长期革命的真实性格”。“互联网+金融”的意义在于改变上述状况,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改变古往今来金融不事生产、脱离实体经济的痼疾。
今年两会,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正式被视作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其中,针对“经济血液”的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已经在中国进行了3年多。
比尔·盖茨1994年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Banking is necessary, but banks are not(银行业务是必要的,但银行不是)。”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上面的话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传统商业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虽然显得骇人听闻,但比尔·盖茨所预测的改变传统金融形态的大规模运动,无疑在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甚至缺失,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总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在于服务质量相对落后,针对金融消费者的服务环境、效率和水平有待提升 。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跟随着实践的展开变得如火如荼。早在2012年,谢平就说过,“可能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这种观点从理论上论证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作用和学术价值,为后来的研究者开创了一条研究思路。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变革和重塑,在这些年表现得非常明显。对金融业而言,在霍学文的著作《新金融 新生态》一书中,明确指明了未来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中文即“线上到线下融合”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将线下的实体营商环境与互联网线上平台结合,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线下风险控制、线上服务”,以及“线下管理、线上创新”等多种组合模式。作者认为,具有线下优势的传统金融与具有线上优势的互联网金融,正不断地跨界融合,在竞争合作中创造出新的金融模式,产生新金融生态,这就是金融O2O。
突出的表现有——1.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加速互联网金融业务布局,重点开展移动支付、快捷支付、网上银行、直销银行、P2P网络贷款、电子商务等业务;2.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电商,只要掌握客户的数据信息,几乎都在试图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其关键在于建立便捷的支付体系),拓展到为客户理财(投资)、给客户贷款(融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AT(百度有贴吧信用卡、百度金融平台、百度钱包,阿里有蚂蚁金服、支付宝、余额宝,腾讯有财付通、微信支付、佣金宝)。这些显著的变化就发生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让我们感慨银行曾经离我们那么远(表现在服务上,排队慢、效率低),现在又那么近(就在个人电脑和手机上,金融产品与服务都明显提升),曾经那么陌生(甚至感觉到有点虚的虚拟网络)的电子商务,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互联网+”的时代里,公平竞争、信息透明、亲民与民主、求同存异、平等观念等都深入人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变得切实可行,这是由于技术的发展,更是由于“互联网+”的精神与内涵加快了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精神,更在于大家一起改造世界、改造自我和创造历史的精神,当然,这需要对旧世界的组织结构透彻理解,中国历史上过于注重上层结构(集中了最优秀的智慧和资源),很少涉及底层(没有建立底层结构,基层无组织、中间无制度、中央政府直接面对千百万小农征税,农业上的盈余无从有系统地积累,进而有序地发挥到工商业,再延伸到服务性质的事业)。
学者黄仁宇说过“只有上看货币财政独立,下看基层建设,才能掌握中国长期革命的真实性格”。“互联网+金融”的意义在于改变上述状况,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改变古往今来金融不事生产、脱离实体经济的痼疾。这也许是总理大力提倡“互联网+”的原因所在吧。
(作者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