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臻,魏建红
(1.山东潍坊职业护理学院,山东潍坊262500;2.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山东青州262500)
茵栀黄口服液产前治疗母儿血型不合效果分析
杨淑臻1,魏建红2
(1.山东潍坊职业护理学院,山东潍坊262500;2.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山东青州26250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预防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gG抗A(抗B)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17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1组为茵栀黄口服液组64例,2组为茵陈蒿汤组56例,3组为西药组50例;茵栀黄口服液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茵陈蒿汤组口服茵陈蒿汤,西药组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静滴、维生素E口服;观察3组降低抗体效价的效率、新生儿溶血指标、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黄疸开始时间、黄疸程度等。结果总有效率茵栀黄口服液组为89.06%,茵陈蒿汤组为82.14%,西药组为64.00%,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茵陈蒿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茵陈蒿汤组新生儿脐血总胆红素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预防孕期母儿血型不合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茵栀黄口服液;茵陈蒿汤
母儿血型不合是高危妊娠的一种,多见于ABO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已被理论证实为与血型有关的一种重要病症,可引起流产、死胎、死产以及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智力低下等病症,已被列入孕妇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血型不合的妊娠夫妇进行ABO血型测定并检测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以了解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母儿血型不合孕妇和胎儿进行研究,并对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进行药物干预,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及住院的孕妇170例,夫妇健康,孕妇血型为O型,RH(+),配偶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RH(+),抗体效价≥1∶128,排除患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肝肾脑疾病),精神疾病,遗传与代谢疾病,血液病及对本研究药物已知成分过敏的孕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孕妇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1组为茵栀黄口服液组64例,年龄23~42岁,平均27.5岁,孕周27~33周,平均28.2周,孕次1~7次,平均2.8次,抗体效价1∶128~1∶2 048,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28例、B型24例、AB型12例;2组为茵陈蒿汤组56例,年龄21~41岁,平均25.9岁,孕周28~32周,平均28.8周,孕次1~6次,平均2.3次,抗体效价1∶ 128~1∶2 048,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22例、B型20例、AB型14例;3组为西药组50例,年龄21~40岁,平均25.6岁,孕周29~33周,平均29.8周,孕次1~5次,平均2.2次,抗体效价1∶128~1∶2 048,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20例、B型18例、AB型12例。3组年龄、孕次、抗体效价以及配偶血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母儿ABO血型不合诊断标准依据曹泽毅[1]主编的《中华妇产科学》中“母儿血型不合”的诊断标准。产前诊断:(1)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RH(+);(2)孕妇抗体效价≥1∶128。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标准依据邵肖梅等[2]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中“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标准:母儿血型不同,母为O型,新生儿为B或A型,新生儿出现早发性黄疸、重症黄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及重症黄疸的诊断标准依据胡亚美等[3]主编的《实用儿科学》:新生儿生后两天内,或36小时内出现黄疸,即诊为早发性黄疸;若出生3天内目测新生儿面及躯干黄甚者,四肢、手足掌黄或巩膜黄疸,血清胆红素>220 umol/L,即诊断为重症黄疸。
2.1 茵栀黄口服液组
于妊娠26周、30周、34周服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211020607)WS3-B-2931-98],20 ml/次,3次/日,连续服用10日。
2.2 茵陈蒿汤组
于妊娠26周、30周、34周服茵陈蒿汤10日。处方:茵陈9 g、焦栀子10 g、黄芩9 g、甘草6 g、制大黄4.5 g。中药均由医院代为煎煮,每剂水煎两次,由500 ml水煎至150~200 ml,50~200 ml/次,每日2次。
2.3 西药组
于妊娠26周、30周、34周以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0 g静滴10日,维生素E 100 mg口服,1次/日,共15日。
分娩前复查抗体效价并统计结果,分娩后继续观察新生儿有无溶血症状,分娩时留取近胎儿端脐血15 ml以检测新生儿血型。B超、电子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情况:于孕中、晚期每4周B超检查一次,两周做一次胎心监护,观察胎盘有无水肿或其他畸形及宫内情况。非O型血新生儿查血常规、胆红素。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及黄疸开始时间、黄疸程度。动态观察血胆红素变化,统计新生儿发病情况。
治愈:血清抗体效价降至<1∶128,产后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有效:血清抗体效价下降但未降至<1∶128,产后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无效:血清抗体效价未下降或有上升,产后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6.1 各组治疗效果比较
西药组有效率为64.00%,低于茵陈蒿汤组的82.14%及茵栀黄口服液组的89.0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茵陈蒿汤组有效率略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各组疗效比较[n(%)]
6.2 各组非O型血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脐血血红蛋白及总胆红素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脐血血红蛋白及总胆红素情况(±s)
表2 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脐血血红蛋白及总胆红素情况(±s)
组别分娩孕周(周)A p g a r评分(分)体重(k g)脐血血红蛋白(g / L)总胆红素(μ m o l / L)1组3 9.5 9.2 3 ± 0.9 1 3.2 1 ± 0.3 9 1 4 8 ± 1 4.2 3 0.9 1 ± 5.0 2 2组3 8.9 9.3 8 ± 0.9 3 3.2 3 ± 0.4 8 1 5 2 ± 1 3.3 3 1.5 4 ± 6.5 2 3组3 9.1 9.2 2 ± 1.0 1 3.2 8 ± 0.4 2 1 4 9 ± 1 4.0 3 4.2 1 ± 4.7 8
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茵陈蒿汤组新生儿脐血总胆红素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各组新生儿分娩时孕周、Apgar评分、体重、脐血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黄疸患儿转新生儿科治疗,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母儿ABO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导致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占妊娠总数的20%~25%,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但发生溶血病者仅占ABO血型不合的10%,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自然界中的植物或动物含有ABO血型抗原,均可使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因此,ABO血型不合可发生于第二胎次,也可发生在第一胎次。虽然目前关于新生儿溶血的程度与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是否相关的研究结果尚不统一。但大量研究表明,孕期母体血清抗体效价越高,新生儿发生溶血病的风险越大[4]。ABO血型不合对孕妇多无影响,但可以引起孕期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或死亡,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5]。临床上通常以1∶64作为临界值,如果母体血清中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64时,新生儿就会有受害的机会,需密切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中对母儿血型不合没有确切的病名,多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母儿气血失和,或脾肾受损,或郁而化为湿热,或湿热瘀阻,损伤冲任,胎元不固,属“胎黄”“滑胎”“堕胎”“小产”等范畴。母儿血型不合大多离不开湿、热、瘀。清代张璐《医通·黄疸说》认为“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淤血阻滞也”[6]。湿、热、瘀是致病的关键[7],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瘀蕴结为标。湿、热、瘀相搏,损伤冲任,冲任受损可直接影响胞胎。因此,母儿血型不合的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茵栀黄口服液药物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提取物;茵陈蒿汤组方为茵陈、制大黄、黄芩、甘草、焦栀子。这两种药物均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西药葡萄糖、维生素C及吸氧可增加胎盘灌注,改善宫内环境,提高胎儿携氧能力,保护胎儿红细胞,促进红细胞增生修复,提高胎儿抵抗力,降低母血抗体含量,同时增强胎盘屏障功能,阻止免疫抗体进入胎儿体内。
本研究结果显示,茵陈蒿汤组、西药组与茵栀黄口服液组治疗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并且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低,但西药用药时不方便,而茵栀黄口服液用药方便、口感好,患者依从性较茵陈蒿汤组好。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时,部分孕妇出现便稀、次数稍多、呈棕褐色,但一般情况尚好,无其他毒副作用,且费用低廉、安全,孕妇较易接受。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胡亚美,胡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孙悦玲,施选性,金春子,等.O型流产妇女再孕与IgG抗体效价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68.
[5]范玲.妊娠期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6):475.
[6]张璐.张氏医通[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7]陈颖异,蔡珠华,曾珏,等.莲黄汤对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抗体效价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2):144-145.
R722.18
B
1671-1246(2015)05-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