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明,焦珊珊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1978~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30年间提高了35.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如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城市病”和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城乡矛盾趋于尖锐等诸多不和谐因素日渐凸显。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标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审视中国城镇化的历程,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健康的城镇化,方创琳指出中国城镇化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城镇化质量未能有效提升。包容性增长由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它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寻求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一些学者将其引入到城镇化研究中。蒋涤非等认为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了城镇化新的内涵,也使包容性增长成为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政策要点。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是人本主义的增长,它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成为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反映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出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质量水平,以期为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充分考虑到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一要义,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经济增长力、环境保护力、公共服务力、人口发展力、社会和谐力、民生幸福力和城乡协调力7个维度,构建了由28个基础指标组成的复合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TOPSIS法是熵权法和TOPSIS法两种方法的集成,本质上是对传统TOPSIS法的改进。具体的做法是:先通过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TOPSIS法确定评价方案的优劣。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其原理是根据评价指标的信息熵来确定权重,信息熵越小,该指标的权重越大,信息熵越大,该指标的权重越小;TOPSIS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定义决策问题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计算出各个评价方案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进而计算出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最后进行方案的优劣排序。熵权TOPSIS法对样本量要求不大,具有计算简便、结果合理的优势。计算步骤主要有:
(1)构建判断矩阵
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每个评价对象又有n个评价指标,构建判断矩阵:
X=(xij)m×n(i=1,2,…m;j=1,2…,n)
(2)对判断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矩阵:
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了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运用功效系数变换法,对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Y=(yij)m×n,计算公式如下:
将计算出的 wj构成权向量W ,其中,W=(w1,w2,…,wn)。
(6)构建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R:
R=(rij)m×n(i=1,2,…,m;j=1,2,…,n)
文章的基础数据主要引自2003~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3~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运用公式(1)和(2)得到归一化矩阵,运用公式(3)和(4)计算出指标的熵值,再由公式(5)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wj(见表2),最后组成权向量W 。
表2 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利用公式(6)确定出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再由公式(7)和(8)得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组成正理想解向量S+和负理想解向量S-:
S+=(0.0402,0.0246,0.0418,0.0405,0.0255,0.0312,0.0329,0.0549,0.0462,0.0314,0.0561,0.0412,0.0298,0.0509,0.0285,0.0434,0.0208,0.0343,0.0213,0.0256,0.0295,0.0426,0.0462,0.0335,0.0276,0.0301,0.0335,0.0359)。
S-=(0.0402,0.0246,0.0418,0.0405,0.0255,0.0312,0.0329,0.0549,0.0462,0.0314,0.0561,0.0412,0.0298,0.0509,0.0285,0.0434,0.0208,0.0343,0.0213,0.0256,0.0295,0.0426,0.0462,0.0335,0.0276,0.0301,0.0335,0.0359)。
利用公式(9)和(10)计算出各年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具体的计算结果如下:(见表3)
表3 2003~2012年正负理想解距离及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值
根据公式(11),得出各年的综合评价值(见表3),中国城镇化质量的排序为: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化质量逐年提高,城镇化质量递增幅度先升高后降低,城镇化质量增长率呈现“M”型(见图1)。具体来看,我国城镇化质量水平由2003年的0.2238上升到2012年的0.7332,年均增长14.1个百分点。城镇化质量递增幅度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为最低,数值为0.01,2009~2010年为最高,数值为0.11。城镇化质量增长率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增长率的大小,可将其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2003~2005年的低水平平稳期,2005~2007年和2008~2009年的快速增长期,2007~2008年和2010~2012年的快速下降期,2009~2010年的高水平平稳期。
图1 2003~2012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增长情况
将历年的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对比,发现两者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城镇化质量的递增幅度大于城镇化率的递增幅度。但是仔细探究城镇化质量增长的原因,发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仍然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如图1所示:我国城镇化质量递增幅度较大的年份出现在2010年前后,2008年全国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城市化建设空前高涨。2010年十二五规划出台以及之后党中央政策的调整,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政治时髦,各级政府纷纷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建设热度不减。
图2 2003~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对比
本文以包容性增长为研究视角,对我国近10年来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与新型城镇化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既符合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城镇化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综合性概念,涉及到经济、环境、人口、社会等多个方面,本文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测算,得出的结果较为客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3)2003~2012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城镇化质量递增幅度先升高后降低,城镇化质量增长率呈现出“M”型。
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城镇化是以实现人的幸福为最终目标,所以城镇化的建设始终都应该以人为本。不仅要注重人的基本权益的平等,而且要注重人的发展权利的公平,让城市建设成果的分享惠及更多的民众。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一致,甚至同一个地区内部的城镇化进程也不一致,所以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3)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更多的是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主导”为“多方参与、政府引导”是迈向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核心之举。
(4)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速度和质量的和谐统一,推行适速城市化,淡化城镇化速度增长指标,突出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标,做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1]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亚健康的反思与警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1,(8).
[2]蒋涤非,宋杰.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支持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13,28(2).
[3]袁晓玲,王霄,何维炜,陈跃.对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2).
[4]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5).
[5]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1).
[6]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