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祥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255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朱新祥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255
目的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和胰岛素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位居第3位[1],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最大降低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程度,有效控制血糖。该文就该院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者餐后2 h的血糖值≥11.1 mmol/L。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3.3)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4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3.5)岁。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3次/d,0.5g/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1次/d。治疗时间为20 mg/次,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3 临床效果评价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1]。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2检验。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P2 h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指标变化情况,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 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E-IR)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比较[A/cm2,(±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比较[A/cm2,(±s)]
组别FPGP2 hBGHbAl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80)9.4±1.57.6±1.112.8±2.99.6±2.18.5±1.87.2±1.6观察组(n=80)9.6±1.45.2±0.812.7±3.07.2±1.98.5±1.96.4±1.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FINS(mU/L)P2 hINS(mU/L)HOME-IR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80)17.0±3.013.9±2.435.5±5.130.5±3.128.5±3.47.1±1.2观察组(n=80)16.9±3.39.8±1.535.6±4.824.8±2.928.4±3.23.7±1.1
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各1例,消化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消化道反应各2例,白细胞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逐步发展还会对机体的其他器官组织造成损伤。因而,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价值。
该文比较了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和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可见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和胰岛素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组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已控制在正常水平内或者接近正常水平。这与朱应福等[3]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也无显著差异。
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其能够有效抑制肝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进而使得肝糖原的转运减少,外周组织的葡萄糖摄取量增加,糖代谢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相应缓解。而而吡格列酮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能将PPAR-γ受体激活,进而发挥促进胰岛素增效特异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B细胞损伤减轻,与此同时,其发挥的促血液游离脂肪酸降低作用能减轻胰岛细胞的脂质损害。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作用[4],促进药效的发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兰香,侯志梅,阿依古丽·玉努斯.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1,41(2):26-29.
[2] 毕祥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2013,52(1):49- 50.
[3] 朱应福,李波.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1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6-58.
[4] 姜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1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53-155.
2014-12-25)
R58
A
1672-4062(2015)04(a)-0028-02
朱新祥(1971.2-),男,江西婺源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